王夢宇
數字化文化館是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是隨著人們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的改變而逐漸出現的。從形式上看,數字化文化館是信息技術與文化學習和文化活動的一種結合,為活動參與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操作平臺;從內容上看,數字化文化館的建立并未改變文化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其極具創新力的體驗模式和個性化服務反而吸引了更多民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看,數字化文化館的出現,給予了人們生活向數字化發展的信心,增強了人們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意識,從而為進一步建立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起到推動作用。
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文化館不僅破除了時空限制,還對提升國民文化素質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我們也能注意到,以方便為提前的文化吸收對促進民眾更多地去從事文化活動還是有很大積極影響的,雖然這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國人的行為“懶惰”,但思維卻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這對推動社會主義文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幫助。
中華民族的偉大文明需要在年青一代的努力下不斷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弘揚需要后輩們去傳承,這些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數字化文化館的建立可以切實有效地幫助我們實現諸多夙愿,是我們的思想意識和精神境界得到升華,從而使和諧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同時,數字化文化館的建立對現代化教育也是一種迎合,要知道,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大力普及使我國的學生們已逐漸養成利用數字化產品和借助信息化平臺學習的好習慣,如果在公共文化服務這部分再繼續建設成熟的數字化服務體系,這對實現全社會信息化、智能化應用將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提高國民文化水平。在數字化文化館還沒有建設以前,我國人民對提升自身文化水平的意識還比較單薄,基本上在接受完不同程度的教育后就不再繼續學習了,綜合文化素質停滯不前,除了認為必要性不強之外,實施條件的不便利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技術為人們從事生活、工作和學習提供了便利,獲取資源也更加方便,這使得人們逐漸開始注重精神文化的提升,而數字化文化館的出現恰好可以滿足當代人對這方面的需求。在社會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熏陶下,很多成年人和中老年人也開始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習知識上,這不僅給晚輩做出了好的榜樣,也是自身的文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而這一切都要歸功于數字化技術所提供的便利條件。
促進傳統文化傳播。在我國,代與代之間的溝通主要基于帶有血緣關系的情感,話題也多以生活事物和個人的發展前途為主,但對極具教育意義的傳統文化傳播問題的談論卻幾乎沒有,原因之一在于信息獲取途徑過于單一。數字化文化館的優勢除了使用方便外,它也為人們開辟了新的思想路徑,使大家意識到,了解并認識我國傳統文化并不一定非要借助學校、家庭、圖書館這幾種途徑,從網絡平臺上也能獲取到大量的資源。對于那些喜歡研究歷史、文化、地理、哲學的朋友來說,數字化文化館可以為他們提供他們所要了解的一切知識,這幾大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提升民眾時俱進的應用意識。人們應該認識到,我們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獲得我們需要的信息,主要功勞在于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以及對它的應用,這也是我們意識到,進一步打造數字化服務體系是多么的重要。一方面,我們要支持國家搞信息化建設,使所有中國人民都能享受到高科技的待遇;而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要學會與時俱進,跟上國家發展建設的步伐,并提高自身對數字化產品的應用意識和應用技能。
增強人們共享資源的意識。數字化時代,一切社會資源和各種資源屬于每一個中國公民,它們不是某一個人的專利,也不是某些團體和組織的專利,我們從公共文化服務中心里獲取的一切有助于提升自我能力的資源屬于每一位應用者,因此這些資源應該被看成是共享資源。由此我們應該認識到,除了數字化文化館和其它公共文化服務項目與產品外,很多社會上的資源也應該是被共享,比如機器、汽車、樓房,甚至是金錢。相信很多人對此會表示驚訝,但事實上,像在新加坡、英國等發達國家里,共享文化早已深入人心,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樓房早就開始大面積被使用。這又帶給正在發展中的我國以怎樣的啟示呢?是改變發展理念、改變個人信仰,還是改善社會環境、解決社會不平等,相信大家應該有著明確且清醒的認識。
綜上所述,數字化文化館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積極作用是多方面的,無論是形式、內容,還是意義、精神和思想,都將極大改變人們對生活、工作、學習的認識與理解。相信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全面打造下,我國人民群眾將會過上一種全新理念的優質生活。
[1]俞晶.淺談文化館系統內部信息化建設[J].大眾文藝,2013(19):21-22.
[2]劉志強.淺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數字文化館建設[J].山西青年,2019(23):225.
[3]武嘯塵,王紅蕾.推進現代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06):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