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在我國,政府作為傳統的公共服務的提供者,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公共物品供給的市場失靈,但卻出現了無效率、低效率、供給短缺等現象,即“政府失靈”。
針對此種情況,我國政府也在不斷探索實踐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曾提出“創新社會治理”的改革任務,社區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平臺。目前我國正在探索實踐通過發揮基層各類組織各種力量聯動協同,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提升社區的服務能力,盡可能滿足居民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2017年5月,西安市民政局印發了關于《西安市社區工作經費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要求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供給中的獨特功能和作用,在開展民生保障、社區治理、環境整治時,同等條件下優先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政府購買的社會組織服務基本上涵蓋了社區能夠提供給居民的所有服務。
西安市X社區運用專項經費向第三方社會組織購買服務需要通過專項經費項目的審批流程,流程主要分為8階段:1、提出項目;2、第三方詢價對比,確定合作組織;3、擬定項目計劃書;4、召開兩委會討論通過;5、召開專項經費評審委員會討論通過公示五天,無異議后進入下一程序;6、召開居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項目;7、上報街道辦事處審批;8、實施項目。
2018年9月,在中秋國慶雙節到來之際,X社區首次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來承辦《迎雙節展風采文藝匯演暨身邊的榜樣表彰大會》項目。按照文件要求,在上級提供的社會組織名單內選擇3家進行比價后確定合作的第三方。
下圖為我社區工作人員分別詢問了三家相關組織給出的報價。



可以看出,報價差別較大。除了演出紀念品、表彰獎品和服裝租賃費用一樣之外,三家組織在舞臺布置和人工費上差異很大。據統計,A、B、C的舞臺布置報價分別合計為8000元,6231元和3500元;社工及志愿者服務費分別為1600元,3600元及2300元。三家組織的報價明細各不相同,且社工及志愿者服務沒有統一定價。
與社區自己組織舉辦演出活動的支出比較,支出金額差異較大。

按照原本的設想,購買第三方服務可以幫助社區工作人員減輕負擔。但由于第三方社會組織對社區和居民不了解,在組織居民,收集節目,表彰人員召開會議評比方面需要依靠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因第三方人力有限,很多工作還是由社區工作人員落實,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沒有減少,舉辦一場活動的成本卻明顯增加。在項目運作過程中,社會組織人員只在初次談合作,活動前一天的彩排和活動當天出現,活動籌備的整個過程中都是社區的工作人員在組織協調。此次活動時間為傍晚,第三方沒有考慮到燈光問題,忘記準備照明設施,后來由社區工作人員臨時聯系物業安裝照明燈。
通過此次案例發現,社區通過聘請第三方社會組織開展專項經費項目還不夠成熟,在社會組織服務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第三方社會組織在社區開展活動,主要依靠社區及駐地單位提供資源和協助。
通過將X社區所在街道辦提供的第三方社會組織名單從經營項目、成立時間、機構規模和工作人員職稱這幾方面進行統計發現,在冊的12家社會組織成立時間均在2013年以后,承接社區項目的經驗有限,且規模都在10人以下,只有6家社會組織配有中級社會工作師,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第三方社會組織的現狀,成立的較晚,人員較少,專業化程度低,這些都影響著政府購買社區服務的質量。
根據以上案例,政府購買社區服務存在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1、有米無炊問題。想買而買不到是政府購買服務的一大難題,主要原因是社會組織發育不充分,承接力量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這直接影響到社會組織的服務效果。2、購買標準和服務評價體系不完善。作為商品,社會組織提供的服務缺少可供參考的市場價格,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會出現高價購買影響政府資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的問題出現。同時,由于服務評價體系不完善,缺少對項目成效的有效評估和對第三方社會組織的有效監督。3、項目審批程序不完善。審批程序較復雜,耗時長,缺少對審批時限的規定,影響工作效率及相關工作人員積極性。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現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推廣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器”。針對社會組織起步晚,規模小,專業化程度較低的情況,為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的開展,可以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社會組織“孵化器”并逐步推廣,幫助社會組織發展壯大。通過提供低運營成本的完善的服務環境及營運設施,鼓勵支持社會機構或人員調動各種社會資源創辦社會組織,并在社會組織專業化發展方面提供資源及資金支持,完善獎評體系,幫助社會組織專業化發展。
完善購買標準和服務評價體系。公共服務投入的資金和產出的服務的不可比性為科學合理的價格判斷增加了難度。在此情況下,應加強對列入政府購買服務名單的社會組織的審核,同時結合當地發展水平,選擇實力較強價格合理的社會組織列入采購名單,并且形成獨立的考核制度加強對服務質量的監督考評,將評價結果與購買價格掛鉤。
完善項目審批程序,簡化審批流程。應該在項目審批時間和報賬時限上做規定,嚴格按照規定時限來審批、報賬,給第三方及社區充足的時間準備項目,并在項目結束后資金能及時轉給第三方,充分調動第三方的積極性。
[1]納春英等.論古代女子隱名現象的社會文化根源——以隋唐女性為主要討論對象[M]唐史論叢.三秦出版社,2019年第29輯,第199-2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