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進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和“兩聚一高”新實踐在鄉村振興戰略上的有效抓手,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新路徑,是傳承鄉村文化、留住鄉愁記憶的新載體。泗陽縣作為江蘇省宿遷市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最多的縣,勇于改革創新,結合前期探索經驗,形成了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有效推進機制,在面上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泗陽樣板。
一、建立掛鉤推進機制,強化組織保障
實行縣領導、縣直單位、特色田園鄉村三位一體掛鉤推進機制,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縣農委、農工辦、國土局、財政局、規劃局,根據試點村發展特點,分別掛鉤一個村。縣領導帶領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建設工作的統籌推進,幫助試點村莊謀劃發展目標,確定發展思路,全過程參與村莊規劃建設,為試點村莊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創新農業政策保障機制,提高抗風險能力
創新農業政策補貼機制,在扶持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規模經營主體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微田園”理念,對從事農業生產符合特色田園鄉村產業規劃的普通農戶,由縣財政給予資金補貼;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增加農業保險險種,將中草藥、稻蝦共作等納入承保范圍,切實提升農業生產抗風險能力。
三、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機制,壯大集體經濟
在完成5個試點村土地確權工作的基礎上,2018年每村投入200萬元,建立村級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建立村級自主經營模式,結合村級特色產業,通過建設標準棚舍、添置農業機械設備、開展網上銷售等,帶動社員增收致富;以村集體為主體,成立村級實業公司,實行公司化運作,通過收購原有的空心房、閑置宅基地等閑置資產,結合村特色產業發展,采取村級自主經營、租賃、出售等方式,實現村級資源有效利用,增加村集體收入;扶持村集體創辦農業生產經營合作社、勞務合作社等服務實體,與上級主管和科技部門建立合作關系,利用優勢資源,為各類主體提供代耕代種代收、統防統治、烘干倉儲、集中運輸等有償服務,實現經營主體增效與村集體增收“雙贏”目標。
四、完善農業金融服務機制,增強輸血功能
在全力爭取省農業擔保公司項目的基礎上,縣財政安排5000萬元貸款擔保基金,探索組建縣級農業擔保公司,由農業擔保公司、合作銀行、鄉鎮政府共同運作,對田園鄉村家庭農場主、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等主體進行農業生產以及農民有償退出宅基地后按規劃建房,提供5—100萬元低息貸款,在增強輸血功能的同時,提高造血功能。
五、完備土地保障機制,奠定鄉村發展的物質基礎
開展農村建設用地調查,摸清5個村建設用地現狀和權屬情況,加快確權發證工作;給予5個特色田園鄉村每村30畝土地利用規劃指標,優先用于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設立土地報批“綠色通道”。開展高效便捷服務,對特色產業項目實行優先供地。
六、創建宅基地騰退機制,減輕農民住房負擔
遵循自愿有償的原則,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鼓勵農民到規劃發展村莊按規劃翻建、插建房屋,對有建房意愿的農民,可自行拆除原宅基地上的房屋,將宅基地使用權交給村集體,再由村集體按規劃指定宅基地,進行插建、翻建房屋。對新老宅基地面積差額部分給予一定資金補償。
七、引導農民參與機制,提高農民的參與度
通過村務公開、村民監督、環境整治等工作,進一步增強農民主人翁意識,真正實現“村民治村”。開展村務管理陽光行動,以民主、公開為途徑,以“互聯網+”為手段,開發“e陽光”手機APP,公開推送、公開交易、公開操作為主要內容,切實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益;實施村級資金管理非現金結算。在5個村開展“村務卡”試點,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村委會)在當地金融機構辦理銀行卡,并將村集體備用金打入“村務卡”。試點村的村務活動開支除少量必須的現金交易外,資金往來結算必須全部通過銀行轉賬或“村務卡”進行,逐步實現“非現金化”,村級集體資金使用情況在陽光系統公開推送,接受群眾監督,以提高資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建立“1塊錢保潔”等多種形式的保潔責任機制,提高農民主動參與環境整治的積極性;有效調動農民參與村莊建設積極性,探索建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出莊路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成本農民分擔機制,進一步突出村莊發展中的農民主體地位。
八、建立生態循環利用機制,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在5個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易腐爛、不易腐爛生活垃圾分別設置黃色、藍色垃圾桶,在農戶家中同樣配置不同黃、藍兩色垃圾桶,便于農戶分別收集、分別投放垃圾;對廢電池、廢油漆、廢殺蟲劑等有害垃圾實行定點投放,專車清運;開展堆肥房建設,按村莊人口數量,設置1間不易腐爛垃圾房,2—4間堆肥發酵倉;創新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按照“1+2+x”生態理念規劃建設村莊生活污水治理項目,即“污水處理設施+凈化水塘和水沖式公廁+農業、林業、蔬果業、畜牧業、綠化等尾水利用”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九、完善鄉風引領機制,培育鄉村獨特氣質
在試點村設立“鄉風文明志愿崗”,開設道德講堂,請身邊好人、道德模范講述事跡,傳播正能量,每年開講6次以上;遵循節約理念,在百姓禮堂中設置村民食堂,為村民“紅白事”提供便利場所;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設置村莊出入口宣傳標語、宣傳板、文化墻等,制定村規民約,積極開展文明戶、“好媳婦”等評選活動,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美德;開展圖書漂流活動,設置村級圖書借還網點,進一步豐富村民文化生活;切實強化村級文化演藝團體規范管理,杜絕低俗表演。
十、創立“黨建+”引領機制,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基層黨組織更是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持續健康發展的堅強保證。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嚴格黨內政治生活,推進黨務公開,特別是通過創立“黨建+產業”“黨建+鄉風”“黨建+生態”等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中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確保基層黨組織始終堅持為鄉村振興的各方力量服務的正確方向。
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藍圖已經繪就,既有外在的美感,又有內在的靈魂,接著就是需要保持歷史的耐心,鍥而不舍,一任接著一任干,統籌有序推進鄉土氣息厚重、個性特色彰顯、多元價值提升、內生活力煥發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努力呈現原生的田園風光、原真的鄉村風貌、原味的歷史質感,積極探索鄉村振興的泗陽路徑,著力打造“平疇沃野、桃果飄香、林海綠都、灰瓦白墻、河清湖秀、墨香泗陽”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的泗陽樣板,為建設美好的生活家園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