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毅敏
【摘要】本文在新課標背景下觀照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部分,從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語文教學的具體目標、語文課程的教材建議、語文課程的教學建議、語文教學的評價建議等方面探討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部分貫徹的新課程改革精神,試圖為理解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部分提供思路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部編本;語文課程;語文教學;閱讀
當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近年開始使用,其與《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即“新課標”,以下簡寫為《語文課程標準》)的貼合度令人大開眼界,也就是說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對于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是徹底的,是讓人折服的。與過去的教材相比,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有不少新的語文教育教學理念,而這些理念又是在吸收了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經驗教訓和以往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的缺點不足的基礎上形成的,因此作為正在使用該教材的一線教師的“我”來說,對此非常欣喜。下面從本人使用該教材進行閱讀教學的感悟出發,就該教材貫徹的新課程改革精神作粗淺的探討。
一、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部分彰顯了語文課程的性質地位
《語文課程標準》提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是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在部編本七年級下冊名著閱讀《海底兩萬里》中,除指導學生閱讀該名著外,還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快速閱讀,既涵養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又是對語文工具性作用的一個肯定,同時也是改變舊有的多種版本教材對語文課程工具性、人文性相結合不重視的一大進步。
二、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部分凸顯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同時,還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如部編本九年級上冊選取課文《論教養》,開篇首句就指出“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學生認真研讀此文,必能提高自身品德修養。又如八年級上冊選用汪曾祺的《昆明的雨》,學生仔細閱讀,就能品味出昆明雨季景物之美,培養審美情趣。
三、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部分展現了語文教學的課程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關于此三維教學目標,部編本七年級上冊第一課《春》就是一個很好的開端,作了完美示范。該課開頭的預習部分要求學生“在頭腦中再現文中描繪的春景,感受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就屬于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文后的思考探究題和積累拓展題則必須有教學過程和方法等方面的展現,而文后的“讀讀寫寫”是對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比喻的種類、作用、寫法及示例則能豐富學生的修辭知識,提高運用修辭手法的能力。
四、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部分呈現了語文教學的具體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第四學段(7—9年級)提到:“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關于這一點,部編本八年級下冊課文《社戲》的思考探究題第三題就呈現了出來。該題目是:“豆是很普通的豆,戲也是讓‘我‘昏昏欲睡的戲,但是‘我最后卻說是‘好豆‘好戲,對此你是怎樣理解的?”學生要很好地完成該題目,必須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才能理解這個句子,明白其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第四學段(7—9年級)又提到:“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和“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基于此,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冊均有不少古詩詞和古文。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第四學段(7—9年級)強調:“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據此,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冊均有兩個名著導讀,并且在每個名著導讀后設有自主閱讀推薦,如九年級上冊名著導讀《艾青詩選》后推薦閱讀《泰戈爾詩選》、《唐詩三百首》。另外,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冊的自讀課文后幾乎都有閱讀提示,閱讀提示中或要求學生閱讀該課文出處的原著,如七年級上冊課文《動物笑談》就要求閱讀課文原著《所羅門王的指環》,或推薦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文章,如九年級下冊課文《溜索》后就推薦閱讀作者阿城另一篇小說《棋王》。 特別要指出的是,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推薦閱讀書目多種多樣,幾乎涵蓋了語文的各個領域。
五、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部分奉行了語文課程的教材建議
和以前的人教版語文教材相比,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經典美文和名家名篇增多了,其中既有以前出現在教材中,之后被刪除,而現在重新入選的,如七年級下冊的《驛路梨花》;又有從未入選而現在入選的中外名人作品,如八年級上冊的艾芙·居里的《美麗的顏色》。這些文章的選用和《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編寫建議中說的“教材選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是高度吻合的。
六、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部分施行了語文課程的教學建議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教學建議中提到:“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部編本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文學部落》第一個環節“讀書寫作交流會”就是很好的例子。
七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文學部落》要求班級學生各自組成文學興趣小組,開展多樣化活動來進行讀書的交流討論和品評鑒賞,這就提高了學生的思辯閱讀能力;而八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我們的互聯網時代》第三個環節“用互聯網學語文”要求學生課外利用網絡搜索學習有關散文的各方面知識,則能提高學生的創新閱讀能力。另外,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每一冊的每本名著導讀都有幾個專題探究,這是有別于其他版本初中語文教材的創新,很能培養學生的研究閱讀能力。凡此種種,都和《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教學建議中提及的“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十分契合。
七、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閱讀部分踐行了語文教學的評價建議
部編本七年級上冊名著導讀《朝花夕拾》的專題探究之二“魯迅筆下的那些人物”,要求學生任意選取名著中一個人物,梳理各篇中描述該人物形象的語句,分析其性格特點,學習和借鑒魯迅寫人的方法。學生完成此作業后,教師可從中評定學生理解該名著的程度,這就與《語文課程標準》關于文學作品閱讀的評價建議中強調的“在7-9年級,可通過考察學生對形象、情感、語言的領悟程度,來評價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水平”非常一致。
最后,我想說的是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的使用對于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來說是嚴峻的考驗,也是珍貴的機遇。作為語文教師,怎樣用好教材,教好學生,一點也不容易。不過,我相信只要“吃透”教材,精心組織每次語文教學,就一定能幫助學生學好語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我更相信使用新教材,能讓初中語文教學的明天會更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溫儒敏.“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