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霄
摘要:從企業內部控制層面來看,會計內部控制不僅會對企業會計核算準確性產生影響,同時其和企業運行安全間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所以,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強化內控力度,有效規避各種風險,提升企業的核算水平。本文系統論述了新會計制度的核心內容以及基本要求,系統論述了新會計制度對于企業內部控制所產生的影響,并認為企業在新會計制度下要注重會計人才隊伍的培育以及工作體系與組織框架的完善。
關鍵詞:新會計制度;內部控制;企業
引言
新會計制度下企業內控機制的調整需要按照新會計制度的基本要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特征進行體系與制度調整,有效提升企業內控工作效率與執行效率,通過企業自我調控體系推動內控水平的提升。新會計制度能夠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公正性與真實性,有助于內控制度的全面貫徹落實,避免企業出現違規操作。企業利用審計能夠全面評測企業的信息系統,對企業做出更加公正的評價,保證會計信息的有效,避免產生信息誤差。企業還可以通過定期檢測與評估內控制度,找出薄弱的環節,制定出強化與維護企業信息系統的措施,健全信息系統,保證內控制度可以更加有序地開展。企業內控管理過程中,還要嚴防無關人員接觸實物,定期檢查,防止實物流逝,使用信息技術,登記、整理以及管理實物,提升企業的實物管理水平,防止出現賬目錯漏的情況。
一、新會計制度理論概述
(一)新會計制度核心內容和基本要求
在國際會計準則修改背景下,我國原有《會計準則》已經無法滿足新形勢要求,為了能夠和國際相接軌,我國制定了全新的《會計準則》。相較于就舊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對會計目標進行了調整,將過去的一般原則轉變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增設了質量比形式更加重要的原則,極大地優化了會計規范內容,轉變了過去會計規范存在無據可依的實際情況,比如政府補助、企業合并以及股份支付等諸多內容;此外,調整了傳統會計要素,其中滲透了國際會計準則中所蘊含的得利與損失等相關概念,并且充分結合國際會計準則的實際特征明確了滿足資產定義的資源。
與此同時,新會計制度對于企業內部審計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增加了資產負債觀的理念,公允價值計量、所得稅資產負債表法以及企業合并購買法等會計方法,審計人員只有充分掌握估值以及審計方法,才可以滿足審計工作的相關要求。過去收入瞞報、虛列等業務造價行為使得會計人員存在造價空間,針對這種情況,新會計制度轉變了成本審查的傳統思路,從過去單純查賬轉變為企業審計分析,而在計量、確認以及披露企業資產風險等諸多方面提升了準確性,使得審計部門加強了風險評估以及應用的能力。隨著新會計制度的全面實施,企業內部設計在側重點、審計依據以及技術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會計人員在提升自由裁量權的同時,也掌握了更加全面的方法與技術,加強了內部審計功能。
(二)新會計制度和企業內部控制的關系
《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要求,企業內部控制的制定過程中,需要嚴格地按照新會計制度的相關要求執行,任何企業都需要按照我國現行的規范與行業法規,從而結合部門以及系統內部控制的有關規定,構建和實施滿足企業自身業務特征以及管理基本要求內控制度。由此可見,新會計制度與企業內部控制間存在著彼此依存的關系。新會計制度會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以及更新產生直接的影響。新會計制度融入了國際先進理念,與國際通用的會計法則更加接近,這和我國企業國際化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相匹配,使得企業內部控制建設也需要隨之改變和調整,構建滿足新會計制度的內部控制機制。企業不斷提升內部會計系統運轉效率,更加真實而又可靠地記錄相關經濟業務,對業務流程加以詳細描述,最終在財務報告中以新準則的基本要求為依據,真實而又客觀地反映企業的經濟業務。在平時的經營管理工作中,企業執行完善而又健全的內控制度,將會保證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地完成。
二、新會計制度對企業內控的影響
(一)會計人員角色轉變
傳統企業會計制度下,會計人員通常僅具備某個單一化的工作技能,缺少綜合會計能力,對于企業內部控制將會產生不利影響。在新會計制度下,相關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從當前的形勢出發,提升會計綜合能力。會計人員不再拘泥于簡單的提升自身核算與記賬能力,還要加強數據分析素養,為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技術支撐,推動企業全面發展。新會計制度要求會計人員轉變自身固化的思想認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大量的經驗,以此應對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推動自身發展。
(二)要求更高的會計管理力度
相較于傳統會計制度,新會計制度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管控力度的要求更高,需要企業嚴格地執行管理程序,有效提高會計管理質量與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新會計制度從五個部分對企業會計確認、報告與計量具體形式進行了規范,詳細地論述了企業會計管理當中的融資、投資以及具體合同內容等內容的規范,為企業會計管理提供系統化的規范支持,企業在平時的經營工作中只需要執行、監督新會計制度中的有關規則,保證企業會計管理能夠有序實施。新會計制度對傳統合同與新合同內容也做了細致的規定,保證了金融市場可以更加穩定發展。
(三)加大了企業內部風險
新會計制度給予了企業管理部門更大的自由選擇權,會計工作范圍和彈性更大,這會造成會計信息獲取和審查更寬松,會計人員對于信息有著更大的決定權,個人能力將會對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產生更大的影響,這也造成了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著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對企業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四)要求更加完善的監管體系
新會計制度維系了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和市場經濟,在充分借鑒國際會計制度優點的基礎上,確保了企業每項經濟業務的有序開展,保證企業可以實現最大化的利潤。新會計制度需要企業構建更加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制度當中的每項變化,都會對審計人員工作方式產生影響。因為對于會計信息的審查更加的個人化與隨意化,將會對企業造成更大審計風險。新會計制度執行后,大多數企業內部審計制度與新會計制度之間的匹配度都不高,這些都需要企業構建更加完善的審計監管體系,從而保證企業的發展。
三、新會計制度下企業內部控制策略
(一)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
新會計制度下,企業要注重對高素質會計隊伍的打造力度,提升企業的會計管理質量。企業在打造人才隊伍的過程中,需要從下述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加強人才引進。企業在招聘環節中要加大對人才綜合素質的把控力度,為打造會計隊伍提供保障。企業可以制定專項招聘機制,注重合理設計應聘試題,保證招聘的人才可以滿足企業需要。其次,加強對企業現有員工的培訓力度。企業在平時的管理工作中要優化各種培訓機制,提升會計人員的會計水平,為會計人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企業在培訓的過程中要做到系統而又全面,全面提升每位會計人員的綜合能力,為企業儲備大量的優秀會計人才。在培訓過程中,企業要合理制定培訓的內容,注重內容的全面、綜合,充分提升員工的競爭力與合作力,為提升會計日常工作效率提供必要條件。最后,加強人才交流。不同的會計人員所具備的職業技能存在差異性,企業在培訓的時候可以為會計人員溝通搭建平臺,便于員工之間互通有無,全面提升實力,為提升企業管理會計水平提供原動力。
(二)健全工作體系
企業要注重健全會計工作體系,確保企業各項管理工作能夠有序推進,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首先,企業要確定基本會計管理工作,明確工作目標,便于會計人員在平時的工作中能夠依據工作目標對自身的工作內容與方法進行調整,推進各項工作與企業目標相匹配。企業在制定會計工作目標的時候也要力求全面,從核算、預算以及資產等多個方面做出具體的規定,便于會計人員清楚自身的職責,為工作注入更多活力。其次,監督會計管理工作的實施。企業可以通過監督會計管理工作,保證會計工作質量,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在會計監督方法,企業可以從基層崗位設定入手,到最高層管理崗位截至,全面提升會計監管質量。會計監管人員要詳細記錄和反饋會計管理工作,便于及時地發現管理中暴露出的問題,并及時地予以調整,以此提升會計管理水平。
為了確保新會計制度能夠在企業中順利實施,企業需要從下述兩方面出發。
(1)完善政策制度。對于企業來說,為了滿足新會計制度的要求,需要構建覆蓋成本、資產以及利潤等多個方面的管理機制。其中,資金管理機制包含了資金使用權限、資金指標分解等方面的內容,成本管理制度包含了支出范圍、支持標準等內容。利潤管理制度包含了利潤分配與股利政策。
(2)構建完善財務管理機制。在新會計制度下,決策支持將會演變為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要立足優勢,探索企業風險產生的原因和問題,為企業合理決定提供數據支撐。為了實現該目標,財務管理要進行必要的改進與創新。可是在實際發展進程中,財務管理決策優勢沒有得到最大化的發揮,關鍵在于財務管理以及企業業務工作的融合度比較低。為了實現企業財務管理與業務的有效融合,需要構建更加合理化的財務管理機制,最大化地發揮財務決策的重要作用。
(三)健全組織框架
在新會計制度體系下,將管理流程與管理環節置于制度框架下,能夠充分保證企業財務管理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在全面提升企業內部控制的過程中,需要從基礎制度出發,建設內部控制機制,通過對企業內部所進行的頂層設計,確定各方職責與權力,防止出現多頭管理以及制度相互交錯的問題,通過制度引導,有效規范財務人員的各種行為,通過對財務管理以及企業業務管理業務的梳理,從企業經營管理大局出發,將企業內部控制提高到全局高度,進一步加強管理。在企業內控過程中,財務風險控制是核心內容,所以,要加強財務人員風險意識,注重對員工的事后懲戒,加強事前謀劃以及事中控制,通過體系化的制度建設,牢固居安思危的意識,大力提升會計人員的規范性與自覺性。要構建風險防范機制,對重點工作進行防控,強化日常運行防控,加強風險監控能力。在財務問題出現前,制定出更加有針對性的應急管理預案,提升風險管理與控制水平。在企業內部控制的進程中,加強對各個風險節點的掌控力度,這是提升企業內控質量的關鍵所在。
結語
企業通過定期檢測與評估內控制度,找出薄弱的環節,制定出強化與維護企業信息系統的措施,健全信息系統,保證內控制度可以更加有序地開展。企業內控管理過程中,還要嚴防無關人員接觸實物,定期檢查,防止實物流逝,使用信息技術,登記、整理以及管理實物,提升企業對于實物管理水平,防止出現賬目錯漏的情況。
參考文獻
[1]張靜.企業內部控制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執行的借鑒意義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3(24):337.
[2]傅建.新形勢下財政部門實施企業財務會計監管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6(23):20–21.
[3]于秀麗.從企業內控的問題例證現行企業會計制度的缺陷彌補實踐[J].現代經濟信息,2017(24):283.
[4]甘昌盛,顧曉敏.會計信息化背景下企業內部控制優化研究——以JY公司為例[J].財會通訊,2015(22):114–116.
[5]蓋地.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建設的發展與進步——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J].財務與會計,2018(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