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基礎性課程,物理模型的應用在促進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物理課程知識認知度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了現階段教育工作者課堂實踐教學的主要教育手段。鑒于此,文章主要立足高中物理教學,對物理模型應用策略進行了系統化剖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教學;物理模型;實踐策略
一、 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意義
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物理模型”其實本質上而言是一種物理規律,是一種辯證思維方法,其研究對象主要是物理過程或物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以及物體之間存在的關系,例如比較著名的伽利略理想實驗其實就是一個理想模型,雖然在實踐中預期的理想情況是不存在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模型的提出與假設問后期“牛頓第一定律”的提出提供了重要戰略指導。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基礎課程,高中階段嚴肅性是物理課程的顯著特點,而“物理模型”的實施從某方面來講,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和調動學生實驗興趣,與此同時在培養和提升學生物理實驗能力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目前來看學生實操能力的培養是教育部門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教學任務和教育目標,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載體,物理模型其實從某方面而言也可當作是一種思維方式,通過將某類事物抽象成某種類型的問題進行處理,可在明確物體本質和影響因素之間關系的基礎上,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究,對象模型、條件模型和過程模型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主要接觸的模型種類。經大量教研數據分析可知,將物理模型應用到物理教學過程中,將原本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培養敘述的探索精神,以此為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培養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 “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一)借助模型的“奇趣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物理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具有一定要求,而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極易導致學生抗拒心理和畏難情緒的產生。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物理模型”打破了傳統課程的局限教學,加強了學生的動手實操,借助“模型實驗”的趣味性,即通過設計一系列有趣的實驗展開教學,將課程知識融入實驗現象中,由此在激發學生實踐欲望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再結合實驗模型,加深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認知。
(二)利用模型的“直觀性”,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與傳統教育教學相比,直觀性、具體化和形象化是“模型實驗”顯著的應用特點。高中階段由于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重要時期,邏輯思維開始慢慢完善,且也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為此要想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物理規律的抽象化認知,在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利用模型實驗的“直觀性”展開教學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進行《平拋運動》教學中,作為高中階段的重要知識點,為加深學生對于“平拋運動”的認知,教師可通過創設物理模型,如在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即讓學生們分別觀察小球落體時的運動,來加深對于課程的認知和理解。
(三)運用模型的“遞變性”,增強學生科學探究意識
在進行物理實驗過程中,實驗器材是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和教育工作者進行實驗教學的重要媒介,將實驗器材進行生活化從某方面而言不僅能從根本上有效地規避學生抗拒心理和抵觸情緒的產生,與此同時通過這些較為簡單的物品進行教學,還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程內容知識的記憶力和理解力。除此之外,由于在傳統應試教育教學過程中,實驗器材大多是十分正規且較為精密的儀器,學生在進行動手操作過程中往往極為小心翼翼,難以確保實驗作業能落到實處,長此以往學生對于實驗課程的期待度會不斷降低,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將受到一定影響,而若用學生生活中的常見工具進行實驗操作,可從根本上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度。為加深學生對實驗課程的認知和理解,在《音色》實驗教學中,教育工作者在利用“物理模型”展開教學時,可通過采用不同材質的水杯,用筷子對其進行敲打發出的聲音來教授學生物理知識點,讓學生在一邊敲擊中去體驗和學習物理知識點,以此帶給學生更多體驗感受。
(四)聯系生活開展物理實驗,強化學生對基礎課程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其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在進行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為從根本上提高課程教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聯系生活開展物理實驗,強化學生對基礎課程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也是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教育體系改革下做出的重要戰略性舉措。物理對于中學生而言是一門新課程,學生在理解抽象性內容時往往存在一定難度,因此為規避學生抗拒心理和抵觸情緒的產生,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內容對實驗教學進行重新設計,是現階段教育工作者進行課堂實踐教學的重要戰略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積極性的重要策略。
三、 結語
簡而言之,物理實驗作為物理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如何有效地提高課程教育教學成效成了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發展方向,為此經過物理教研工作者不斷地探索實踐,將“物理模型”實踐于課程教育教學,不僅能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物理素養,與此同時在加深學生對物理實驗本質認知和理解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魏金明,徐海華,李薇薇.物理模型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中小學實驗室,2016,12(5):21-22.
[2]邢麗敏,劉袁霞,陳金國.如何提高課堂上物理模型的有效性[J].中華少年,2016,13(30):182-183.
[3]遲偉德,韓志華,張家平.物理模型如何在教學中應用[J].中華少年,2016,11(9):141-142.
[4]楊少春,李志輝,張建平.建立物理模型在高中物理解題中的應用[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12(7):133-137.
作者簡介:
王大艷,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