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光馳
摘 ?要:職業教育中德育建設主要包括思想、政治以及道德品質方面,是職業教育建設的重要內容。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價值觀與道德觀發生巨大的變化,因此也突出了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教育作用。教育改革的推動對我國職業教育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應對社會變化,需要更加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更加主動地與其他院校和企業合作,從而推動職業院校德育建設的發展。德育教育關系著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教學質量。因此,文章主要針對職業院校德育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職業院校;德育建設;問題與策略
為了更好地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服務社會,團結合作推動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的發展。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發展規律,根據調查發現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開展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緊密結合實際生活,采取靈活的教學模式,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融合,不僅要實現育人的目標,更重要的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職業院校加強德育建設的重要性分析
1.德育建設關系著學生的全面發展。職業院校需要將德育教育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教師的任務在于傳道受業解惑,第一任務是傳道。目前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重要時期,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不斷暴露出來。職業院校需要聯合實際情況,針對這些問題以及學生身心發育的特點,將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將德育教育放在職業教育的首位,是由我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所決定的。在職業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需要充分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新時期,我國職業教育需要以培養高素質的實用性人才作為自己的任務,從而為祖國建設做出自身的貢獻,推動社會更好的發展。
2.培養“四有”青年的保證。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四有”青年,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只有堅定青年學生的共產主義理想,才能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因此需要重視青年學生的理想教育。同時道德修養是在理想信念基礎上形成的,沒有理想的人是不會擁有高尚的境界。追求理想的人能夠做好為國家、為民族的奉獻精神,而沒有堅定理想的人很難達到“無我”境界。此外,文化教育不能脫離理想教育,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觀念,在開展教育普及工作中,本質上是對提高國民文化素質目標的追求,核心內容在于通過教育讓人更加文明,從而建設文明社會。
二、職業院校德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給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了較大的影響,其中以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影響最為深遠。因此,職業院校在開展德育建設工作中也遇到很多問題,其中主要問題在于:①職業院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而此時正是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雖然有一定的社會經歷,但是對于社會的認識較為淺顯,并且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和彷徨。表現為意志不堅定、情感脆弱、獨立生活能力差、不擅長社交、團體意識淡漠、文化修養低。例如有些學生雖然成績好也有較強的上進心,但是只懂得索取,不懂得風險,自我意識強,奉行利己主義、拜金主義,對其未來的發展也造成了較大的影響;②職業院校的學生多為沒有考上普通高校的學生,由于各種因素可能受到歧視或誤解,自尊心受挫,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但得不到尊重,最終不思進取。表現在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自覺性差、缺乏自信;③職業院校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更差,缺乏文化學習動力。
三、職業院校德育建設策略分析
1.轉變德育觀念,完善德育工作。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較大的改變,職業院校德育教育觀念已經滯后,德育工作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事情,這限制了德育建設的發展。因此領導需要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要突破傳統教育中只抓技能輕德育工作局面,堅持兩手抓的原則,確保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教師也要重視實際教學中德育教學的落實,加強德育工作作為教師績效考評標準,從而提高德育建設水平。職業院校培養的人才不僅僅需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強調道德素養也是未來就業與發展的核心能力。院校需要重視德育工作的開展,還需要號召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統一教育思想,全面實行以德育人的教育觀念,明確各自的職責,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
2.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徑。德育建設主要是以德育主體的發展提出的德育任務,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手段的總和。德育方法與途徑是在長期德育教育工作中實踐形成的,德育方法與途徑是動態發展的,需要從學情出發,根據時代特點以及思想要求及時地進行調整與改進,探索新的德育方法與途徑。職業院校德育方法需要突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采取實事求是的策略,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引導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3.完善工學結合教育模式,優化育人體系。校企合作是目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制度,工學結合能夠為學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新的途徑。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本質是遵循職業教育基本規律,適應現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求,建立企業與職業院校精密聯系、相互發展、互利共贏的機制,著力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學生實習的企業不一定是未來就業的單位,若企業在學生實習過程中沒有加強管理,可能導致學生習慣散漫、只有工作方式,這對學生未來參加工作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企業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需要加強管理,通過規范合理的管理制度矯正學生思想上的波動,減少理解上的偏差,并形成良好的職業規范。
四、結束語
職業院校需要突出職業教育特色,采取靈活的德育教育模式,開發新的教學方式,全面落實素質教育,推動職業道德教育的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的效率與質量,有助于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吳長海.職業院校專業文化建設的德育功能初探——以汽車專業文化建設為例[J].職業,2018,2(29):95-96.
[2]王哲.淺析職業院校學生德育教育的強化策略[J].赤子,2019,3(29):241.
[3]姚子雪婷,周敏.論高職院校學生職業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機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17):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