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章節 晨陽



南海被五角大樓視為未來戰爭爆發的熱點地區,為此美國各軍種近來頻繁展開奪島作戰演習。無論是剛結束的美國空軍和陸軍聯合演練的“太平洋守衛者2020”演習,還是美海軍正在關島展開的“勇敢之盾2020”演習,都試圖向外界展示與“實力相當的對手”發生沖突時,美軍奪取島嶼的作戰樣式和能力。
陸空軍聯合奪島各有側重
在“太平洋守衛者2020”演習中,美軍在分散于太平洋不同地區的阿拉斯加、帕勞和阿留申群島等地展開復雜的空軍和陸軍聯合空降作戰。9月12日,美空軍出動C-17戰略運輸機將美陸軍第17野戰炮兵旅的“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從華盛頓州的劉易斯-麥科德聯合基地,快速空運到阿留申群島的埃雷克森空軍站。兩天后,C-17又將第25步兵師第4旅戰斗隊的250名空降兵空投在阿拉斯加內陸的唐納利訓練區。9月16日,美國空軍再次向阿拉斯加運送“海馬斯”高機動火箭炮系統,這一系列行動旨在驗證“海馬斯”的戰備水平和快速打擊能力。
美國陸軍已經將“海馬斯”作為奪島作戰不可或缺的重要裝備,該火箭炮將用來攻擊遠距離地面和海上目標,實施封鎖作戰。為此美陸軍8月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采購28輛“海馬斯”發射車的協議,計劃于2022年交付。
而美國空軍更注重如何快速利用空降部隊奪取“敵方島嶼機場”。9月9日,美空軍從距離阿留申群島9000公里的日本橫田空軍基地出動C-130運輸機,將美第二步兵師的士兵運送到位于帕勞的一條土質跑道上。第二天,美陸軍后勤支援船將至少2輛“海馬斯”運抵帕勞。一周后,在F-22戰斗機的掩護下,美空降兵降落在附近的一個島上,奪取機場后由運輸機運來更多人員和火箭炮。此外,今年7月,美陸軍第25步兵師的350名空降兵也乘坐空軍C-17運輸機從阿拉斯加飛往關島,降落到模擬敵方機場并“占領”該機場。
從這些演練來看,美國空軍的F-22戰斗機、C-17和C-130運輸機,與陸軍的“海馬斯”火箭炮、空降兵成為美軍聯合奪島作戰的要素,戰斗機、運輸機、火箭炮和空降兵組成“奪島小分隊”。其中,F-22負責奪取制空權,以便C-17安全地將空降兵投放到島上。“海馬斯”火箭炮將緊隨其后,為只有輕型裝備的空降兵提供強大火力支援。
陸戰隊主推遠征先進基地作戰
曾在二戰中沖在島嶼爭奪戰最前線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如今卻開始轉型。美海軍陸戰隊今年3月發布的改革計劃顯示,它將把自身重塑為一支“海軍遠征力量”,淘汰所有坦克、削減飛機數量,并將總人數從18.9萬人減少到約17萬人。這些裁減無疑會削弱美海軍陸戰隊的地面作戰能力,特別是取消坦克營、大幅減少炮兵營和兩棲車輛部隊,將大幅降低其地面攻堅能力。
但美國海軍陸戰隊并沒有放棄島嶼爭奪能力。美國《海軍陸戰隊時報》透露,美軍于3月中旬在日本沖繩附近的伊江島進行了多軍種聯合奪島演習。該演習旨在驗證由海軍陸戰隊主導的“遠征先進基地作戰”概念。
在這次演習中,首先由美空軍第353特種作戰大隊搭乘運輸機秘密空降到伊江島實施偵察。在該部隊的配合下,美海軍陸戰隊乘坐MV-22傾轉旋翼機,從600英里之外實施“超地平線登陸”,成功奪取島上機場。為支援此次作戰,美軍還派出KC-130加油機對MV-22進行空中加油。隨后,美軍通過空投在機場建立起補給點,海軍陸戰隊的F-35B隱形戰機進駐機場,負責奪取島嶼附近的制空權。美國陸軍的“海馬斯”火箭炮也通過C-130運輸機快速部署到島上,用于打擊海上和陸地目標。奪占該島后,美軍又以此為基地,對900英里外的另一個島嶼發動新的攻擊。
報道稱,這次演習實際上就是在測試“遠征先進基地作戰”概念。這種新概念的目的是在太平洋島嶼建立前沿據點,為后續行動提供支撐,快速發動新一輪攻擊。時任美軍參聯會主席鄧福德表示,美軍可從太平洋島鏈投送兵力,“這在與中國發生對抗時具有重大意義”。俄羅斯媒體認為,美軍演練這一新奪島戰術可能針對中國南海。
海軍仍在準備正統兩棲戰
不過俄軍事專家瓦西里·卡申認為,美軍長期對登陸作戰缺乏重視,當前美國面對的情況與二戰太平洋戰場完全不同,“面對中國的完整作戰體系,美軍的新奪島概念能否奏效還是未知數”。這些新的作戰概念主要是針對小型島嶼的特種作戰,規模比較小,主要通過傘降、機降等方式。而一旦爆發大規模奪島作戰,仍需要依靠美國海軍主導的正統兩棲作戰。
為保證大規模兩棲作戰能力,美海軍也展開針對性演練。正在進行的“勇敢之盾2020”演習中,美海軍出動“里根”號航母、“美國”號兩棲攻擊艦、“新奧爾良”號兩棲運輸艦、“日耳曼敦”號船塢登陸艦和其他水面艦艇以及大約100架飛機,并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對關島附近的無人島目標進行實彈攻擊。在這類傳統的兩棲作戰中,美海軍主要負責爭奪制海權和壓制地面火力,并出動大型兩棲艦艇運送陸軍重裝甲部隊展開大規模登島作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