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六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當今社會信息量劇增,學生要具備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牽手引領學生走進閱讀世界。
一、引——樹立閱讀榜樣
要把學生領進閱讀世界,取決于教師的榜樣引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力需要旁人的弓}領、助力,身邊會閱讀的人越多,閱讀興趣就越高,閱讀力就會越強。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經常與學生在一起,所以教師要熱愛閱讀,引導學生認識到書籍是人們智力生活中的指明燈,在人們的精神生活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學生對閱讀的熱情和渴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為學生樹立熱愛閱讀的榜樣,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才能培養出熱愛閱讀的學生。
教師要為營造閱讀氛圍有目的地創設情境。筆者常常刻意安排時間和學生一起去學校圖書館借書讀,讀完一本書會在班級中分享讀書心得,這樣做不僅在學生面前樹立了愛讀書的形象,無形之中把筆者讀的書推薦給了學生。如,創設與學生共讀一本書情境,建議學生和老師一起共同購買或借閱同一本書,建議學生購買與教材配對的《語文主題學習》叢書等,在閱讀課上陪著學生一起共同讀一本書,一起做讀書筆記。每讀完一本,便創設一次活動與學生分享閱讀心得、欣賞閱讀成果,教師抓住讀書分享會旁征博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陪伴學生閱讀,起到榜樣引領作用,幫助學生樹立自主閱讀的信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領——掌握閱讀方法
學生的閱讀,并不只是停留在喜歡閱讀的程度上,應該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獨立閱讀,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引領學生掌握閱讀的基本方法,逐步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首先,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精讀、略讀和瀏覽文章等基本技巧,引導學生歸納讀懂文章的基本步驟:通讀文本,掌握字詞,把握主要內容;研讀文本,掌握閱讀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遷移方法,運用閱讀方法,拓展閱讀。對單元不同類別的精讀課文、略讀課文等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習得閱讀文章的基本方法,學會自主閱讀。同時,教會學生掌握一些閱讀的小技巧,如,積累詞語的方法,一讀、二記、三背誦;學習小古文的方法,一讀停頓,二讀大意,三讀背誦……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一些簡單易操作的閱讀方法,可以排除閱讀的畏懼心理,樹立閱讀的自信心。
其次,用好教材,落實單元語文要素,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共有八個單元,每一個單元的閱讀訓練要求都不一樣,但又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教學實踐中,整合整本教材的閱讀訓練內容,確定每篇課文的閱讀訓練點,有所側重地進行閱讀方法的訓練,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如,第二單元閱讀訓練點是要求學生了解文章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單元引領課《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中聚焦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了解 “點面結合”的寫作特點。學生在閱讀中發現第二自然段開頭對五位壯士痛擊敵人的整體表現是群像描寫,也就是“面”的描寫,分別具體描寫每位壯士痛擊敵人的表現是“點”的描寫。這種既關注群體,又聚焦個體的寫法就是“點面結合”。接著,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三至六自然段,學生發現第六自然段也是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場面。學生通過體會文章場面的描寫,對五位壯士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學生運用《狼牙山五壯士》一課中習得的閱讀方法學習《開國大典》,聚焦 “閱兵式”點面結合的場面描寫,感受閱兵式的莊嚴隆重以及群眾的激動與自豪,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又如第三單元的閱讀訓練點是 “根據閱讀目的,選用恰當的閱讀方法”。教學本單元課文《竹節人》時,根據單元訓練點讓學生明確閱讀任務:一是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別人玩這種玩具;二是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三是講一個有關老師的故事。與完成的閱讀任務沒有關系的段落不用特別關注,重點閱讀與任務相關的文段,完成第一個任務重點關注課文第三至七自然段,提取關鍵信息,找出制作竹節人的做法;完成第二個任務,找出關鍵詞句,展開想象,感受玩竹節人的樂趣;完成第三個任務,找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運用復述的方法講故事。學生帶著任務閱讀的過程中完成一項又一項閱讀任務,體驗成功的快樂中習得閱讀方法。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激勵學生持續閱讀,相當于牽著學生的手,漫步于閱讀的路上,走向閱讀的世界。
三、放——走進閱讀世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將課內習得的閱讀方法遷移運用,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課外讀物,走進閱讀的世界。如,在教學義務教育教科書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精讀引領課《少年閏土》時,利用閱讀方法的遷移,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故鄉》(節選)。要求學生閱讀《少年閏土》找出描寫閏土外貌特點的語句,體會少年閏土可愛、健康的少年形象。接著提出問題“魯迅和潤土是好朋友,長大后他們又見面了,他們會變成什么樣子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故鄉》(節選),找出描寫中年閏土的言行、心理等細節描寫,并與少年閏土比較,感受作者的內心世界以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教學每一篇課文都要有目的地拓展課外閱讀,放手讓學生運用課內習得的方法閱讀課外讀物。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閱讀相關課外讀物,精讀賞析完美作品,泛讀瀏覽報刊雜志,運用速讀、跳讀等方式查找自己需要的材料,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能力的提升。
要讓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教師不能只限于有限的課內閱讀,要鼓勵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初步養成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愿牽起學生的手,漫步閱讀路上,一起走進閱讀的世界,共同感受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