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 江磊
“運用先進技術,提高畝均產值、增加農民收入,這是我回鄉創業的初心。”2015年9月,北大法學碩士段德峰放棄百萬年薪回到家鄉盱眙縣創辦“小河農業”,依托物聯網技術發展蝦稻養殖。
創業之初,段德峰發現盱眙龍蝦雖已名揚天下,但當地龍蝦的產量卻無法自給自足。在一次學習交流中,段德峰無意中接觸到能夠迅速增加龍蝦產量的養殖模式——蝦稻共生,立刻邀請省市養殖專家現場指導。
在專家的指點下,段德峰結合盱眙本地特點對“蝦稻共生”養殖進行改良,龍蝦的產量、品質大大提升,打響了盱眙龍蝦養殖產業創新的“第一槍”,被江蘇省農科院確立為蝦稻共作的科研基地、省海洋漁業局蝦稻共作“三新”工程示范基地。
正值龍蝦豐收季節,段德峰卻看見一群養殖戶在池塘邊唉聲嘆氣。聊天后才得知,雖然產量增加了,但單價卻大大降低,龍蝦銷路成了問題。“大家應該出去跑一跑,找找銷路,想辦法把價格抬一抬。”一位養殖戶的話讓段德峰醍醐灌頂,與其相互壓價競爭,為何不抱團取暖?
于是,“合作農場”模式應運而生。段德峰建立技術服務中心和銷售中心,創辦龍蝦深加工、稻米加工企業,既免費為養殖大戶提供服務,又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地開拓銷售市場,很快加盟養殖戶達到500多家,“蝦博士”的稱號聲名鵲起,段德峰獲得了800萬元的天使投資。
如今,段德峰的農場面積已達8萬畝,年收益超4000萬元,帶動500余戶農民發展蝦稻產業,他先后榮獲省鄉土人才“三帶”名人、淮安市“淮上英才”等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