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成長小說的適切閱讀教育能夠為小學生的全人化發展提供精神核能。教師實施適切閱讀教育,從學段化選擇、個別化選擇兩個維度探索閱讀書目“高匹配投送”的選擇機制,從讀語言、讀心理、讀景物三個維度探索小學適切閱讀教育“沉浸朗讀”的主體策略,通過前置干預、實時推送、后續跟蹤來探索其“快讀趣享”策略的啟動時機,從而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小學生的生命拔節、健康成長。
關鍵詞:成長小說;適切閱讀;全人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28-0072-02
引 言
成長小說閱讀是最能體現小學語文教育核質的學習項目,其既可以促進小學生的積極成長,又可以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可謂一舉兩得。適切閱讀是一種更高級的分級閱讀,從育才與樹人兩個維度來實現分級閱讀,從成長教育的高度來推行分級閱讀。小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期,是成長小說閱讀教育的關鍵期,而適切閱讀教育是最好的教育之一。語文學習本身就是讀書,適切閱讀能夠為小學生的全人化發展在最佳期提供精神核能。
一、什么是成長小說
成長小說,是西方近代文學中頗為重要且常見的文學類型。簡單來說,這類小說的內容通常是主角自幼年或少年至成年、自天真無知至成熟世故的歷練過程,或是在主角進入社會吃虧、吃苦而逐漸明白人心險惡時,或是在主角經歷某個或某些重大事件而對人生有所領悟,成長為“大人”時,故事到達尾聲[1]。
二、成長小說為什么要強調適切閱讀
成長小說強調適切閱讀,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小學生心中種下讀書的種子;還有助于優化小學分級閱讀,提升閱讀的適時匹配度;更有助于明晰語文學科的教育定位,發揮語文學科的立德樹人優勢與功能,有效培養小學生語言及道德的成長品質。
三、成長小說適切閱讀教育的策略
筆者從當前小學生成長小說的閱讀教育現狀調查入手,摸準適切閱讀教育的新主張,著重探索成長小說適切閱讀教育的實施策略,以期推動相關課題的研究進程。下面以《少女的紅發卡》為例來具體闡述實施策略。
1.探索閱讀書目“高匹配投送”的選擇機制
(1)學段化選擇
本學期,筆者向小學低年級學生推薦了程瑋的《海龜老師》系列叢書。這套書寫的是一位教師帶領一群學生在成長路上的煩惱、困惑、憂傷和歡笑。筆者向小學中年級學生推薦了程瑋的《周末與米蘭聊天》系列叢書。在優雅而深刻的聊天中,作者細膩、溫婉、智慧、大氣地引導學生去建立自己與世界的關系,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家園內外的人與事、是與非。筆者向小學高年級學生推薦了程瑋的少女紅書系列叢書:《少女的紅發卡》《少女的紅圍巾》《少女的紅襯衣》,前一本曾獲得第二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后兩本列入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100種優秀圖書目錄。
(2)個別化選擇
筆者帶領五年級學生閱讀《少女的紅發卡》。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博士生導師朱自強認為,《少女的紅發卡》這部成長小說將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細密地織進具有嚴密生活邏輯的日常事件中,營造出濃郁的文學氛圍,充分表現了人物的成長經歷,這種寫法非常有力量。
《少女的紅發卡》是紅色的、中國的。劉莎要去聽演唱會,“她找出一件紅毛衣”“顏色紅得很正”,扎一條“紅色和咖啡色、黑色交織成的真絲圍巾”。爸爸送給葉葉的圣誕禮物是“一只鮮紅的發卡,發卡是紅色的,紅得很純正,很大膽”。濛來到莫高窟,“跪在沙漠中,她身上的那件紅襯衣,紅得鮮亮,紅得正氣,紅得大膽,襯著廣袤的沙漠,襯著淡藍的天空,顯得非常美麗,甚至可以說是壯麗”。紅色象征著平安、喜慶、吉祥、福祿、康壽、和諧、團圓、興旺、忠誠、勇敢、責任和擔當;意味著百事順遂、祛病除災、逢兇化吉、棄惡揚善。紅色延續著古色古香的秦漢遺風,氤氳著盛世氣派的唐宋氣息,流轉著燦爛輝煌的魏晉神韻,沿襲著獨領風騷的元明清脈絡,紅色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概括著龍的傳人生生不息的歷史。
《少女的紅發卡》在字里行間流露著人性關懷的哲思,傳遞著催人奮起的正能量,潛移默化地教給人們許多東西。文中的劉莎是誠信的,“她裝不出那種假惺惺的歡喜和羨慕”,她信守諾言,自始至終保守秘密,幫助葉葉一步步走出困境;葉葉的爸媽是友善的,他們是全院人緣最好的;鄰居們和善地沖葉葉笑;教堂看門老人和藹地叮囑葉葉;素不相識的濛善意地編造信件,特別是葉葉絕望到要跳樓時,劉莎的真情訴說,讓葉葉感受到愛的溫暖、生命的可貴和生活的美好,最后其戰勝了自己,度過了危機,獲得了真正的成長。
2.探索小學適切閱讀教育“沉浸朗讀”的主體策略
教師可以擷取作品中內涵豐富的精彩語段,在晨讀課上組織學生“沉浸朗讀”,以此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和學生一起徜徉文字,能讓每個清晨都變得充實而有情趣,讓學生的內心變得豐盈而明亮,使學生成長的腳步邁得更加穩健。
(1)讀語言,學會愛他人
小說中讓人受益的語言描寫有很多,而劉莎勸說已經站到樓頂邊緣的葉葉時說的那段話更是入情入理入心,讓葉葉回心轉意,毅然放棄了輕生的念頭,跟劉莎回家。劉莎說了什么呢?劉莎的話為什么能打動葉葉?葉葉患有青春期抑郁癥,輕生的原因是感覺身邊的人都在欺騙她。劉莎的話正好解開了葉葉心頭的死結,讓她知道善意的隱瞞背后藏著所有人對她無盡的關愛,其價值已遠超一切。尤其是劉莎坦誠自己也在嫉妒、同情的掙扎中學會了愛,進而拷問了葉葉的良知:難道不應該學習什么反而要一跳了之嗎?那讀者從這一故事中又應該學習什么呢?沉浸朗讀和適切的交流讓學生知道要感受身邊的愛,并盡力去關愛身邊的人。
(2)讀心理,學會愛生活
小說中的心理描寫尤為細膩感人。例如,劉莎的話和《致愛麗絲》的旋律,似乎成了一曲對生命的頌歌,深深地觸動了葉葉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讓她想起圣誕晚會上的燭光、飄飄揚揚的黑發,想起白色的網球裙、夏日里的玫瑰……感慨生命原來有如此美麗、豐富的組成。筆者讓學生一起朗讀:“朋友,你的生命不是你的父母親給的,它是你自己渴求、自己爭取來的。從第一個爬上陸地的兩棲生命到衛星上天,人類創造了無數偉大壯觀的奇跡。而生命,則是其中最輝煌,也是最美麗的奇跡。你沒有理由不珍惜它,不愛護它。”誰能說,這樣朗讀葉葉的心路歷程,對學生而言不是最好的生命教育呢?
(3)讀景物,學會愛祖國
小說中的景物描寫是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如李佳同和濛選擇的旅游地是敦煌莫高窟,其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是中國文化優秀遺產,是中華燦爛文化的代表之一。小說這樣描述:“穿過連綿雄偉的祁連山,穿過大漠孤煙的戈壁灘,在沙漠和天的交界處,其一座綿綿橫亙的黃色的山脈……有一抹奇異的白光照亮了那抹黃色的山。那一塊被白光照亮的地方,遠遠看去,像悠然漂浮在沙漠之上一般。”多么神奇,多么令人向往,學生朗讀這一語段,內心定會油然而生神圣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3.探索小學適切閱讀教育“快讀趣享”策略的啟動時機
在班級組織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快讀趣享”是柔性嵌入最適切的方法。教師適時組織學生將閱讀的心靈感悟和同伴分享,實現心靈的相遇,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墊高學生的閱讀起點,還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生命拔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筆者從以下三個階段加以論述。
(1)前置干預
在全班學生共讀之前,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起強烈的閱讀欲望,讓學生盡快進入書的世界,筆者組織讀過這本書的班級學生進行讀前推介。下面是張同學的閱讀推介卡片:我們讀過一些程瑋的書,這次為什么要隆重推介少女紅書系中《少女的紅發卡》呢?小說中熱情善良的劉莎和大家是怎樣幫助葉葉走出抑郁的陰霾的呢?那就快快走進《少女的紅發卡》這本書吧!這本書很有意思,讓人讀了就停不下來,從中你能體味到友誼、善良和誠信的可貴。
(2)實時推送
在共讀這本書的一個月里,筆者經常組織學生召開分享交流會。在分享交流時,學生各抒己見、滔滔不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例如,有的學生視劉莎為榜樣:她雖然對鋼琴并沒有多大興趣,可面對天天要彈的鋼琴,能常常退后一步安慰自己,擁有著蘇軾版的豁達,是一個十足的“佛系少女”,太值得那些為學個什么樂器天天鬧騰的人反思了。有的學生關注到對劉莎家院子大門的描寫:“不是那樣壁壘森嚴地新,舊舊的,上面有幾個磨平了的大銅釘,顯出十分有根底、有歷史的樣子。有個小小的門檐,上面照例刻著點龍啦鳳啦什么的。”這樣的描述讀來就有一種親切感,帶著點歷史的厚重感,這是我們自己獨特的東西。
(3)后續跟蹤
在學生閱讀完整本書后,筆者繼續跟蹤學生的感受。由于大家的生活經歷不同,思考問題的角度不一樣,所以考慮問題的方式也不一樣,其感受和收獲定然也不盡相同,每多一次交流,學生的理解就多一寸延伸,多一分深刻。例如,徐同學認為:喜歡說做就做、善良誠信的劉莎,喜歡從青春期抑郁癥“牢房”中走出來的葉葉,而最感動我的是葉葉媽媽,她無論怎樣都不告訴葉葉,爸爸被帶走了,而是找各種理由說爸爸出去了,所有的痛苦一個人承擔,這是多么深沉的母愛啊……學生的心靈就是在這樣適切分享的過程中越來越敞亮,越來越澄澈。
結 語
成長小說內涵豐富,適切地指導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成長小說,是全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提高學生民族文化素質的需要,是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繼承文化傳統和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需要。只有充分挖掘成長小說立德樹人的優勢與功能,緊扣時代脈搏去閱讀,學生才能在閱讀中化作者的神氣為自己的神氣,滌化心靈、磨礪意志,從而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提升成長品質。
[參考文獻]
陳世凱.群文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適切性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4(09):30.
作者簡介:夏漢美(1971.3—),女,江蘇南通人,本科學歷,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副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南通市學科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