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韻
摘? 要:本文立足音樂檔案數字化含義,分析了音樂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并找出音樂檔案數字化管理滯后的原因,最后則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關鍵詞:音樂檔案;數字化;管理
Abstract: Based on the digitization of music archiv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he digital management of music archives, finds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lagg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problems.
Keywords: Music archives; Digitization; Management
1 音樂檔案數字化的含義和緊迫性分析
音樂檔案數字化是將文字、音像、圖像以及視頻類的音樂檔案轉化成為電子文檔并建立索引的過程。[1]音樂檔案數字化是根據國家圖書館頒布的操作指南進行,這其中包含了對音樂資源的收集、分類、掃描、校驗、標記、錄入等多個環節,這些環節緊密聯系,從而形成一個完整流程。音視頻檔案載體材料不夠穩定、需要定期翻新,[2] 決定了音樂檔案數字化處理的緊迫性。
2 各類音樂檔案數字化過程簡述
2.1 紙質類音樂檔案數字化
紙質音樂檔案多為記載各類音樂的樂譜、音樂發展歷程的檔案,數字化加工過程主要分為整理修復、掃描加工、技術處理、質檢、存儲、掛接五個步驟,實現數字圖像的自動搜索[3]功能。在數字化加工完成后,應采用離線或在線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備份,確保數據安全。
2.2 音像類音樂檔案數字化
對于現場錄制的音樂檔案,已經具有音像格式,其數字化步驟主要包含原音帶處理修復[4]、音頻線路連接通暢檢查、采集音頻、建立音頻數字檔案目錄等。
2.3 視頻類音樂檔案數字化
視頻類音樂檔案主要是通過現場拍攝視頻的方式產生的檔案,其中主要是為了錄制舞蹈類活動的表演形式,但音樂與舞蹈是從不分家的,所以視頻錄制的過程中同樣會產生音樂檔案。對于這類音樂檔案數字化加工,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是對原聲帶的處理。要從存放視頻的庫房中取出錄像帶等類型的檔案,檢查其信號質量如何,并做好相應的記錄,及時對其進行修復處理,從而確保錄像帶的完整性。二是在設置好了相應的硬件和軟件之后,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連接。三是利用采集軟件來采集視頻。四是采集之后的視頻則根據其具體用途進行編輯和調整效果,如果在播放過程中出現問題還可以進行格式轉換。五是存儲管理。對于數字化后的視頻檔案需要借助管理數據庫的方式來進行管理。視頻的數據一般比較大,如果將視頻數據和目錄數據放在一起存儲,則可能導致在檢索的時候因為存儲量太大而檢索速度太慢,所以二者一般都是分開存儲。
3 我國音樂檔案數字化管理現狀及原因分析
據筆者了解的情況看,絕大多數的音樂檔案和其他類的紙質檔案、實物檔案一樣,都保存在庫房里,只有一些大型檔案館、博物館、電視臺等機構實施了音樂檔案的數字化加工。數量眾多的音樂檔案被保存在庫房里,不僅不利于其保存,其利用率也被大大降低,沒有真正發揮其價值。我國音樂檔案數字化進程緩慢,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認識問題。人們對于檔案的認識始終還是停留在紙質檔案上,這就導致形成了“重視紙質檔案,輕視其他檔案”的問題。雖然音樂檔案既有紙質檔案,也有其他載體檔案,但同樣受到觀念的影響,所以音樂檔案數字化進程自然會受到影響。二是標準問題。音樂檔案數字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規劃,在數字加工之前就需要確定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和相關數據。但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關于音像、視頻類檔案數字化的標準,所以標準的缺失也成為制約音樂檔案數字化發展的因素。三是人才問題。數字化加工對人員和技術要求高,但管理音樂檔案的部門人才方面都比較薄弱,這就導致音樂檔案數字化面臨人才缺乏的困難。四是設備問題。同紙質檔案相比,音像、視頻類音樂檔案數字化需要利用很多設備進行編輯、播放之類的,而且這些設備的價格也不便宜,有的甚至可能已經停產,在市場上很難買到,這導致音樂檔案數字化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4 推動音樂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建議
4.1 轉變傳統思想,為音樂檔案數字化創造有利條件
音樂檔案數字化加工對檔案的保存、傳承、利用等非常重要,需加大對音樂檔案數字化的投入,從人力、物力、技術層面給予其更多的保障。
4.2 做好基礎工作,確保音樂檔案數字化加工之前的分類和整理
音樂檔案多為紙質、音像及視頻三類主要載體,分布較廣,種類繁多。有些音樂檔案在保存過程中還出現了損壞,因此,要對這些檔案進行整理和修復,確保數字化加工之前是完整無缺的。與此同時,各個檔案機構要對所存的音樂檔案有足夠的了解,厘清其中的數量和種類,充分考慮資金投入和加工進度等因素,從而選擇合適的數字加工方式。對于保存音樂檔案較少的檔案機構,則可以選擇采用外包方式加工,這樣可以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對于保存音樂檔案較多的機構,則要更改采用自主加工的方式,引進相應的人才和技術設備,從而保證音樂檔案數字化加工的質量和安全。[5]
4.3 系統規劃,確定好數字加工的標準
我國檔案管理數字化推進遲緩很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統一的標準和格式的問題。因為標準不統一,就涉及到加工后的數字檔案的存儲、兼容、共享等多方面的問題,從而影響了檔案的利用效率。因此,音樂檔案在進行數字化加工之前必須要系統規劃,確定好數字加工的標準和格式。尤其是要確定一些技術指標和相關參數,這關系到音樂檔案進行數字化加工后的質量。因此,在確定相關標準的時候又應該慎重考慮,既要著眼于當前檔案工作的需求,又要著眼于檔案工作未來的發展趨勢。確保經過數字加工后的音樂檔案既能夠再現其原始性,又便于對其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其價值。
4.4 重視音像、視頻類檔案采樣頻率和格式
音樂檔案數字化加工特殊性體現在其音像、視頻類檔案載體上,因為其數字化加工對設備、技術及工作人員都有較高要求,其中任何一項不過關就很容易出現問題。比如音頻的采樣頻率,采樣頻率越高則音質就會越好,而且聲音還原度自然就高,反之效果較差;還有視頻采樣因為人眼觀察能力有限,可能導致采樣視頻畫質不高。這些過程都需要足夠的技術保障。除此之外,音樂檔案數字化加工后還面臨存儲格式問題。因為音樂檔案數字化加工之后,如果格式不同,則文件的容量、品質都會有差距。而加工之后還涉及到通過網絡傳輸、共享問題,如果格式不同,很多資源就無法共享。在進行數字化加工之前,先將其保存成為低壓縮率的格式,這樣可以將音樂檔案原始性充分保存下來。在此基礎之上,則可以利用程序轉化,再生成高壓縮率格式的文件。這樣就方便數據檢索和網絡傳輸,利用起來就更加方便,也充分發揮了音樂檔案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滕騰.“音樂資源的數字化”與“數字化的音樂資源”——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數據庫建設工作引發的思考[J].音樂傳播,2015(03):50-54.
[2]李媛.聲像檔案數字化工作解析[J].機電兵船檔案,2018(06):41-43.
[3]高越.簡述傳統檔案數字化的方法與步驟[J].蘭臺世界,2015(04):37.
[4]閔友鋼,蔣慧鈞.音像檔案保護與搶救技術規范研究[J].中國檔案,2017(08):60-61.
[5]楊中營.音像檔案數字化淺析[J].北京檔案, 2013(07):21.
(作者單位:滄州師范學院 來稿日期: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