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林華,陳琳,徐建輝,羅湘粵,孫秀東,黃小謙
(海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海南省紅樹林研究院),海南海口 571100)
海南島是中國最大的熱帶低地雨林分布區,具有獨特的植物區系組成、復雜的群落結構和豐富的生物資源[1]。早在20 世紀20 年代,國內外許多學者對海南島熱帶低地雨林的群落結構和生物多樣性進行了大量研究[2],但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霸王嶺、五指山和尖峰嶺,對吊羅山地區的研究相對較少,特別是對吊羅山低地雨林蝴蝶資源的研究,只停留在采集分類,尚未有系統的多樣性分析。研究從2017~2019 年對海南島吊羅山熱帶低地雨林進行蝴蝶本底調查,摸清其資源分布及群落類型特點,為探討蝴蝶資源的利用及生物多樣性的形成規律提供理論依據,對海南島熱帶雨林生態旅游的開發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區域位于吊羅山低地雨林,18°43′10″N~18°58′38″N,109°43′08″E~110°03′21″E,面積6.4 萬hm2,坡度18°,海拔100m~700m。屬于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0.8℃,最低月平均溫度為16.3℃,年降雨量2160mm。山區具有明顯的干濕季氣候特征,12 月至翌年1 月為旱季,2 月~3 月為過渡時期,4 月~10月為雨季[4]。該地區屬中山地貌,土質主要是沙質紅壤與山地黃壤,成土母質為花崗巖和閃長巖,土層深厚、濕潤、呈酸性,有機質含量較高,局部地區巖石裸露表土極薄[5]。此外,該地區有許多山泉和豐富的水資源。由于該地區光、熱和水分等自然環境優越,植物資源豐富,植被類型多樣,區系組成復雜,既有大面積的原生林,又有大面積的次生林[6],蝴蝶資源也十分豐富。
調查采用樣線法,以保護區大門內進500m 為準,朝東南西北中確定5 條樣線(見表1),每條樣線長約1000m,每隔300m 設置1 條樣線。在確定的樣線里,采集樣線左右2.5m、上方5m 范圍里所見到的蝴蝶,若遇懸崖或者溪流,則采集沿樣線一側5m 范圍內的蝴蝶,統計數量,并捕回實驗室,進行進一步的分類鑒定。實驗研究方法參考了全國生物多樣性(蝴蝶)工作手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保護部,2016)。

表1 海南島熱帶低地雨林吊羅山林區樣線基本情況Tab.1 Sample line in the tropical lowland rainforest of hainan island
捕蟲網、采集盒、鑷子、三角紙袋、塑封袋、GPS、相機等。
2017 年~2019 年連續調查,每季度調查3 次,每次連續取樣5d,每天10h~17h,蝴蝶活動頻繁時,在樣線內進行網捕采集,每條樣線采集時間不少于2h。
所有標本均作好采集記錄,集中帶回實驗室進行整理鑒定, 并統計各個調查點每次采集標本的種類和數量。蝴蝶種類鑒定主要依據《中國蝴蝶圖鑒》《中國蝶類志》《海南島蝴蝶》《中國蝴蝶分類與鑒定》《中國動物志鱗翅目粉蝶科》和《中國灰蝶志》等為主,疑難種類則送請有關專家鑒定。

表2 海南島熱帶低地雨林吊羅山林區蝴蝶組成
2017 年~2019 年共觀察和采集到蝶類2760 號隸屬11 科182 屬428 種。灰蝶科占有明顯的優勢,在屬數和種數上多于其他10 科,為47 屬98 種;其余為弄蝶科41 屬86 種、蛺蝶科38 屬89 種、眼蝶科14 屬50 種、鳳蝶科13 屬31 種、粉蝶科11 屬28種、環蝶科6 屬11 種、斑蝶科5 屬18 種、蜆蝶科5屬12 種、喙蝶科1 屬3 種、珍蝶科1 屬2 種。從個體數量多少比:粉蝶科>鳳蝶科>斑蝶科>蛺蝶科>灰蝶科>眼蝶科>弄蝶科>蜆蝶科>環蝶科>喙蝶科= 珍蝶科。海南特有種1 種:白紋紫斑蝶(Euploea leucostictos(Moore))。優勢種有寬帶美鳳蝶(Papilio nephelus)、檗黃粉蝶(Eurema blanda),該兩種全年都可以在樣區內看到,從每年的3 月~5月,每次調查的樣區數量都在百頭以上。較珍貴和稀少的種有鳳蝶科中的裳鳳蝶(Troides helena)、灰蝶科中的藍灰蝶(Everes argiades)。
蝴蝶群落的發生和演替與環境是相互適應、共同進化的,其表現具有明顯的時間節律性變化。每年的12 月至翌年2 月,蝴蝶的科、屬、種和個體數量是最低的,這與冬季氣溫偏低,不利于蝴蝶的生長和繁殖有關,大多數蝴蝶的生理為適應氣候的變化而進入越冬期有直接的關系。
3 月~5 月份,是該山區一年中最明顯的干熱季節,溫度高而干燥,粉蝶科、灰蝶科和弄蝶科的蝴蝶開始增加;其中耐熱的種群已進入繁殖高峰期,如粉蝶科中的檗黃粉蝶和鳳蝶科中的寬帶美鳳蝶,這2個群體是一年中數量最多的。6 月~8 月,是蝴蝶一年中最活躍和繁殖最旺盛的季節,粉蝶科和灰蝶科的個體和種類數量在這一年達到了頂峰。12 月至翌年2 月,隨著月份的增加,溫度下降,林區的大多數樹木的葉片老硬,開花的時期已過,這不利于蝴蝶的幼蟲取食和成蟲繁殖前花蜜的營養補充,因此各科、屬、種和個體數量隨著月份的增加而減少。
據不完全調查,海南島熱帶低地雨林吊羅山林區研究樣線中的蝴蝶群落結構組成有11 科182 屬428 種,海南特有種有1 種;珍貴種群2 種;觀賞價值高的13 種;優勢種為寬帶美鳳蝶等10 種。海南特有種1 種:白紋紫斑蝶;珍貴種群2 種:裳鳳蝶、達摩麝鳳蝶(Byasa daemonius);觀賞價值高的13 種:紅基美鳳蝶(Papilio alcmenor)、燕鳳蝶(Lamproptera curius)、綠鳳蝶(Pathysa antiphates)、美鳳蝶(Papilio(Menelaides)memnon Linnaeus)、巴黎翠鳳蝶(Papilio paris)、鶴頂粉蝶 (Hebomoia glaucippe Linnaeus)、寬邊黃粉蝶 (Eurema hecabe)、虎斑蝶(Danaus genutia (Cramer))、紫斑環蝶(Thaumantis diores)、紅鋸蛺蝶(Cethosia biblis)、白帶鋸蛺蝶(Cethosia cyane(Drury))、黃襟蛺蝶(Cupha erymanthis)、金斑蛺蝶(Hypolimnas missipus (Linnaeus));優勢種10 種:寬帶美鳳蝶、青鳳蝶(Graphium sarpedon)、美鳳蝶、鶴頂粉蝶、檗黃粉蝶、翠紫(袖)鋸眼蝶(Elymnias hypermnestra)、中環蛺蝶 (Neptis hylas Linnaeus)、幸運轆蛺蝶(Cirrochroa tyche mithila)、幻紫斑蝶(Euploea core(Cramer))、姬娜灰蝶。
調查中發現,灰蝶科中的屬和種最多,個體數以粉蝶科最多,珍蝶科和喙蝶科的屬、種和數量均為最低;常見種類組成的優勢種群在熱帶低地雨林中很明顯。全年中冬季12 月至翌年2 月蝴蝶各科、屬、種和個體數最低, 夏季6 月~8 月蝴蝶科、屬、種和個體數最高。從所有科屬來看,3 月~5 月以粉蝶科的種群和個體數量最多;在7月~8 月鳳蝶科的種群和個體數量最多,其他科屬的種群和個體數量則在6月~8 月份最高。
研究通過3 年時間對海南島熱帶低地雨林吊羅山林區的蝴蝶多樣性進行了野外調查,但由于時間的有限、對蝴蝶多樣性相關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還需進一步提高,所以對低地雨林蝴蝶多樣性的研究還不算完善,還需對其進行長期的觀測和更為全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