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僑英中心幼兒園 黃君雅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稱“指南”)中指出:運用幼兒喜聞樂見和能夠理解的方式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培養其具有初步的歸屬感。結合幼兒興趣,我們積極探索運用周邊閩南古厝的文化資源生成系列活動,幫助幼兒了解、感受和傳承家鄉的古厝文化,萌發幼兒熱愛家鄉之情。
“閩南紅磚古厝”是廈門的特色建筑,也是閩南的一大特色。在和我班幼兒談話聊到建筑時,幼兒對這類“紅磚紅瓦”的建筑感到特別新奇,他們問:“老師,為什么這種房子像古代的皇宮一樣?”還有幼兒問:“老師,為什么這種房子的屋頂是斜斜的呢?”追隨幼兒對古厝的熱衷和興趣,我們利用周邊的閩南古厝文化資源,展開了閩南古厝的主題活動。
在活動開始之前,我們發放了主題調查表,請家長利用周末帶幼兒尋找身邊的古厝,可以小組合作調查并記錄。家長們積極響應號召,自發組成幾個小分隊,分別去了漳州龍海埭美村、晉江五市店、泉州文廟、杏林高浦村、東山港西村古民居等地方尋找古厝。
案例:以筆筆為首的幾位小朋友和家長來到了杏林高浦村的高氏宗祠,孩子們興奮地指著屋頂說:“你們看,這里的屋頂兩邊都是翹起來的,還有好多的龍呀!”筆筆爸爸擔任向導,拿著有關閩南古厝的書籍,帶著孩子們觀察古厝的屋頂、燕尾脊、房梁、窗花雕刻等,為孩子們一一細致地進行介紹。而辰辰組的五位小朋友則在家長的自駕游中,來到了漳州龍海埭美村,孩子們走街串巷尋找古厝,快樂地奔跑穿梭于大街小巷,笑聲彌漫在這充滿古厝韻味的小鄉村中……昊昊和茂茂用力轉動古厝中的石磨,對這從未見過的物品充滿了新奇和疑問,通過辰辰爸爸耐心地講解后,孩子們對古厝的悠久歷史和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孩子們流連忘返,與家長一同繪制“我尋找的閩南古厝”親子畫冊,將本次實地走訪、觀察到的古厝別具一格的外形特征,如:雙翹燕尾脊、尾式屋檐、紅磚白墻等建筑特色,用自己獨特的表現方式記錄下來。
讓幼兒身臨其境,實地走訪尋找古厝,通過遠觀、近看、觸摸、討論、比較等方式,感受古厝的獨有造型、裝飾、色彩等。再通過親子共同查閱資料、家長的耐心解答,幼兒對古厝有了初步的了解。由眼入心,幼兒真切地感受到了閩南古厝的美麗與恢宏,在心中種下了熱愛家鄉古厝文化的小種子。
古厝走訪歸來,幼兒的腦袋瓜里縈繞著很多問題,他們問道:“這么美的古厝是由誰設計的?又是誰建造的?為什么要建成這樣呢?”百年的流光,亦有百年的滄桑。我們循著幼兒的問題,帶著他們一一解惑。
1.于談話分享中發現建構材料之特色
教師利用早談、餐前時間和幼兒一起分享他們尋找古厝的經歷。根據幼兒調查結果發現:不同地區的古厝建構材料有所不同,泉州使用的紅磚紅瓦最多,為最“紅”;漳州多為紅灰磚混搭,紅磚用于裝飾部分;廈門除了大量使用紅磚紅瓦外,在墻基上大都使用花崗巖,并將大量的磚、石、木雕用于建筑的裝飾。幼兒在自由的環境下,通過聽、說來了解古厝,在愉悅、自由、和諧的氛圍中,從不同角度接觸古厝,感受古代人民建筑古厝、運用紅磚的文化寓意之美。
2.從民間傳說中了解感恩孝悌之典故
“欽賜汝母皇宮起”已成為泉州俗語在民間廣泛流傳,故事的大致意思是:惠安縣有位名叫黃小厥的女子有幸被選入宮中,并被閩王封為皇后,她因一心掛念家鄉人民的疾苦,閩王看在眼里便恩賜她的母親,按照皇宮體式修建房屋。
教師通過民間傳說,幫助幼兒懂得什么是必須謹記在心的孝道、什么是慷慨無私的給予,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中種上了一顆顆美麗的種子,使得孩子們更加熱愛閩南古厝文化,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3.在閩南故事里感受愛拼敢贏之精神
閩南人不只懂得在家孝敬父母,更深知出外拼搏為家鄉。教師為幼兒講述一個個在外受盡委屈但仍然不忘拼搏、省吃儉用、心系家鄉的閩南華僑,他們把拼搏一輩子省下的錢匯到家鄉建設學校、造房修路、修造祠堂,使得幼兒感受到閩南華僑日夜思念家鄉、回報故土的真切情懷,以“愛拼敢贏”的行動延續著閩南精神。
《指南》中指出:要和幼兒一起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在目標定位上,我們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能力,在繪畫的知識、技能、情感等方面進行制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圍繞品古厝之“韻”,通過觀看閩南古厝的圖片,把古厝拆分成“燕尾脊”“窗花雕刻”“龍騰圖案”“紅磚赤瓦”等部分,讓幼兒從外形方面初步了解閩南古厝,欣賞古厝特有的建筑之美,并結合創意美術,運用撕貼、剪紙、線描、泥塑、繪畫等多種形式來表現古厝之美。
我們以閩南紅磚古厝主題為切入點,創設了“古厝中餐廳”“古厝書香閣”“古厝表演亭”“古厝展覽館”“古厝尋寶棋”等主題區域。在“古厝書香閣”中,幼兒可置身于閩南古厝環境,通過書籍和繪本的閱讀認識閩南古厝文化;在“古厝尋寶棋”中,幼兒可根據古厝的布局圖自定義游戲線路,進行古厝尋寶的游戲;在“古厝表演亭”中,幼兒可體驗閩南文化舞蹈之美,嘗試創編和表演舞蹈動作……幼兒樂于在這些充滿古厝韻味的活動區域中動手動腦、快樂游戲,在游戲中深刻感受閩南古厝文化,認同閩南古厝文化,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在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聯同家委會組織了主題親子游,本次主題親子游的地點是漳州龍海埭美村,我們邀請了當地的導游向幼兒介紹埭美村古厝的文化歷史。孩子們驚奇于這一間間如此漂亮的古厝到底是如何建成的?在導游充滿幽默童趣的解說中,孩子們了解到古厝不僅有冬暖夏涼的功用,還有特殊的排水系統以及具有防御臺風本領的燕尾脊。孩子們深深感受到了在以前科技匱乏年代的人們具有的聰明智慧。
我們邀請研究生助教為我們所開展的主題活動進行點評梳理。在家長助教的分享下,孩子們還了解到閩南古厝中的建筑元素在現代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有的用于動車站、公交車站的設計,有的則用于園林、服裝、商標和禮品等設計。最后我班孩子也成為了小小設計師,運用古厝的元素設計餐布,用于裝飾我們班級。

當幼兒發現身邊的古厝有些已破敗,不再有昔日的光輝時,孩子們提出設計海報,進行宣傳展。我們通過開展“保護身邊的古厝”這一活動,讓幼兒知道現代經濟開發對古厝造成的影響,并通過設計宣傳海報,向當地政府提出保護古厝、定期派人進行維修、不要開發古厝等建議,同時呼吁身邊的人們愛護和保護身邊的古厝,使得古代人們的智慧結晶和文化建筑能夠得以保存和延續。
閩南古厝的教育意義不僅僅在于它華麗恢宏的外觀,更在于它傳承的生生不息、拼搏不止的閩南文化精神。讓幼兒知道閩南古厝建筑中美的奧秘,了解古厝里曾經居民的文化傳統,傳承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這也是傳承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