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慧
摘 要: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周圍的信息環境變化,還應當結合信息技術,優化教育策略,以強化教育成效。鑒于此,本文研究了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教育面臨的各種挑戰,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創新策略,以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已經逐步進入了大數據時代,思想學術也因此呈現出了非常強的開放性特征,各類文化觀念和思想在網絡中不斷碰撞和發展,延伸出了多種文化觀念并存的局面。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大數據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信息知識面的拓寬,還包括大量的思想文化觀念。互聯網是一個大的環境,網絡信息的覆蓋層面非常廣,高校學生在這個環境中不僅可以獲取大量知識和文化,還會受到各類思想的引導,會對大學生的思想認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為了保障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有效性和合理性,高校應當在新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加強對大數據的了解,并結合大數據的信息特征來創新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以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方面保障大學生思想政治認知的健康成長。
一、大數據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之間的聯系
伴隨著國內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網絡技術逐漸覆蓋到了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拓展,數據信息也因此成為當代人的主要關注內容。在近些年的高校教育優化過程中,也加強了對大數據的關注,并且開始將各類網絡信息設備應用在教學當中。但是實際的應用并不是很完善,多數學科僅是將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并沒有真正發揮大數據的教育引導效果。
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學生本身會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多種多樣的網絡信息,而不同信息對于他們的作用力是不同的。優質文化信息能夠增添學生的基礎文化認知,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但也不乏各類錯誤或者誘導信息的存在,容易給高校學生的思想成長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大數據時代下的信息傳播主要具備四個特征:數據量大、類型多、傳播速度快且有著較高的變化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創新時也有必要結合大數據的這些特征,以確保大數據能夠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加強聯系,逐步推動思政教育的全新發展[1]。
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數據分析能力較差,不利于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優化
近些年,高校學生的數量迅速增加,而在學生日常的各種活動中將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高校可以通過相關的大數據技術來整合分析學生的這些數據信息,便于對大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形成全面而準確的認識,科學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時,高校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絡來統計學生的相關數據信息,逐步了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并采取針對性的優化措施,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但由于現階段國內信息技術水平依舊不是很高,不能完全迎合數據分析需求,再加上高校所使用的計算機大多難以承載數量太大的數據信息,因而不易形成準確全面的數據整合與分析,也很難尋找出學生的內心思想。此外,借助大數據技術展開信息分析需要有專業素質較高的人才,但在當前高校內,能夠準確完成數據信息整合處理的人才并不多,這同樣給高校思政教育創新帶來了
挑戰。
(二)思想政治教育過于籠統且抽象,缺乏對學生個性方面的關注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加快了人們的信息交流與傳播,互聯網更成為了人們發表自身內心想法的主要平臺。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群體,他們普遍對于網絡有著一定的依賴性,喜歡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一些認知,進而形成了非常高的個性化思想。這樣的個性化思想會對他們的思政認知產生直接影響,無論是在接受全新的知識時,還是在討論社會熱點事件時,他們所發表的觀點都會呈現出明顯的個性化思想。但是傳統的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統一引導和約束為主,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性成長,因而很容易與學生的思想出現一定的沖突,不利于形成正確的思想引導作用。大數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本質目的是為了讓高校教師結合學生特征來開展相應的教育工作,但如果不能深層次發掘學生的個性化思想,那么所采取的創新措施必然會有所欠缺,不能充分迎合學生的思想成長需求[2]。
(三)不良信息的錯誤引導,網絡環境難以全面優化
網絡是把雙刃劍,它對于大學生而言,不僅能夠提供大量的文化信息,還充斥著許許多多的不良或者錯誤思想認知,這些思想認知將對學生的思想成長產生多方面影響。隨著信息設備的全面普及,學生的信息交流與傳播渠道變得相當廣泛,幾乎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而在廣泛的網絡信息中,不乏錯誤或者不良誘導信息,如果學生不能夠正確辨別這些信息,很容易被這些信息影響,不利于健康思想認知的培育。雖然我國采取了非常多的優化措施,但網絡環境所覆蓋的人群過于廣泛,很難保證不會有不良信息的出現,而這些信息將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形成錯誤引導,進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得不到本來的成效[3]。
三、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策略
(一)培育思政教師的大數據意識,展開個性化教育模式
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師應當對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全新挑戰與機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大數據意識,并在思政教育創新過程中合理加強對大數據的應用。思政教師在創新思政教育形式時,可以借助大數據技術來收集整理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產生的數據信息,通過分析得出他們的思想行為特征,并結合這些內容制定出相應的教育決策,進而形成高質量的思想教育。例如,可以開設一些思想引導專題講座,日常輔導以及課下談話等,這些方式都能夠向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思想引導教育,也有助于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思想認知上的不足,逐步提高教育實效性[4]。
(二)加強對大數據的應用能力,提高相關人才專業素質
高校在新時期的思政教育創新過程中,不僅要加強對學生主體性的關注度,還應當加強對大數據的應用能力,培育高素質的專業性師資隊伍。高校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大數據技術培訓課程,通過加強培訓力度來提高大數據工作者的專業素質,確保他們具備先進的大數據實踐能力,能夠有效配合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開展。大數據工作者不僅要收集分析大學生的數據信息,還需要搜集一些熱點時事新聞,這一方面可以作為思想教育的主導題材,便于結合時事來展開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能夠了解學生對這些時事的看法,進而加深對學生思想方面的認識,有助于接下來的教育創新。此外,高校還可以結合教育需求分別建立大數據技術、數據分析和針對性教育三支隊伍,并由這些隊伍共同合作開展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續提高教育質量[5]。
(三)提高學生辨別能力,準確引導網絡輿情
高校在借助大數據技術整合分析這些數據信息的時候,應當剔除其中的不良信息,并加強教育過程中的信息辨別能力培育,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辨別網絡上的各類信息,拒絕垃圾信息。在信息傳遞非常快的今天,一個社會熱點事件進入大學生視線的速度非常快,并且又會隨之衍生出更多的數據信息。高校應當對這些數據信息加以準確分析,判斷大學生對當前社會熱點事件的主要態度,并做好網絡輿情的正確引導,避免學生出現大規模的錯誤思想傳播。如果發現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表現出了偏激的傾向,便需要迅速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調整,并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思想上的錯誤,從而避免學生之間的輿論朝著更加消極的方向發展。通過正確引導網絡輿情,不僅能夠傳播社會的正能量思想,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還能夠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形成更加完善的教育體系,持續提升思政教育質量。
在大數據背景下,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形式已經很難迎合新時期學生的思想變化,并且也不利于引導學生形成準確的思想認知。為了改善這一現狀,高校應當努力構建全新的數據信息平臺,并展開對學生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加深對學生思想方面的認識,結合這些內容展開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創新,不斷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秦雅茜.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創新路徑探索[J].法制博覽,2019(16):296.
[2]王惠玲.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途徑[J].才智,2019(16):44.
[3]趙勇.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大數據意識[J].法制與社會,2019(16):160-161.
[4]譚麗婷.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其優化路徑[J].智庫時代,2019(24):87-88.
[5]劉珊珊.基于大數據思維方式的高校思政工作的應對策略[J].管理觀察,2019(10):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