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亮
摘 要:高校校衛隊是高校安全穩定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建設平安校園的一線人員。本文通過探討校衛隊在校園安全管理服務中育人功能的內涵,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探索提升校衛隊育人功能的對策,提高安全效能,強化管理育人,深化服務育人,達到育人成效。
關鍵詞:三全育人;校衛隊;安全穩定;管理服務;育人功能
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高校要堅持“三全育人”,“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和各環節”。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著力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區、斷點,真正把各項工作的重音和目標落在育人效果上……”高校是為培養國家未來建設者和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關系到國家未來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需要全校教職員工共同努力,貫穿大學整個學習過程,涉及高校所有建設和管理工作。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校衛隊育人功能內涵
立德樹人不僅僅是德育教師和政工干部的任務,全體教職員工都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自己從事教育職業的根本任務[1]。
校園的安全穩定是高校辦學治校、人才培養的基礎和保障,而高校校衛隊是高校教職員工的組成部分,是安全穩定工作的重要力量,是平安校園最前線的建設者和維護者。
隨著安全形勢日趨復雜、高校安全維穩工作要求的提高,校衛隊也不僅僅負責看守校門,已經參與到對校園的全天候安全管理服務中,貫穿高校人才培養、行政管理、發展建設的全過程,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科研、實踐等活動的所有領域、層面、環節,落實到政治穩定、治安防范、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具體工作中,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秩序和環境保障。在安全管理服務中強化安全意識、法治意識、責任意識、道德品質等引導和示范,是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既是校衛隊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檢驗他們工作的根本標準之一。因此,校衛隊在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等育人體系中是不可缺位的,是高?!叭恕辈豢商娲挠肆α亢陀谁h節。
二、當前提高校校衛隊育人功能實踐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安全事故、涉學生違法違規、權益侵害案件、影響校園安全穩定事件時有發生,部分大學生法規校紀意識淡薄、安全知識薄弱,大學生危機意識、責任意識、防范能力較為不足,校衛隊的育人功能發揮不夠,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角色定位不準
校衛隊是高校保安人員,是在學校安全保衛部門領導下的校園安全保衛工作隊伍,但一方面由于聘用人員文化程度較低、招聘程序簡化、沒有編制、缺乏晉升機制、離職率高,導致人員流動性大,隊伍不穩定;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沒有直接招聘,而是采用安保服務外包方式,社會保安公司通過招標派遣人員進駐校園,接受學校安全保衛部門的工作安排、監督考核,所以他們被學校乃至社會人員視為臨時工,甚至不認同他們是學校的教職員工,更談不上參與育人工作。
(二)管理服務不足
校衛隊員普遍存在薪酬低、招聘難、人手不足的情況;同時,社會對校衛隊職業認同度低,認為是學校里看管校門的“看門人”;校衛隊員大部分思想素質和業務水平普遍不高,未能很好地履行崗位職責為師生提供安全管理服務,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校園安全管理不嚴、服務不到位的情況,無法給大學生帶來正面的引導和有效的教育。
(三)育人理念不清
在履行職責過程中,校衛隊員對自身工作的育人的本質和內涵沒有清晰的認識,包括管理部門、其他師生對此也認識不足,狹隘、偏面地認為,校衛隊員不是老師、不在課堂,只是負責校園安全管理,為師生提供安全服務,沒有參與到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過程和體系中,定位于“管理者”,不是“育人者”,沒有認識到對大學生的教化作用與職責,校衛隊員沒有參與育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提升高校校衛隊育人功能的對策
安全是一切工作和活動的生命線,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隨著社會前進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大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參與各類校內校外實踐活動越來越頻繁,快速走入社會,個體安全、社會管理、專業行業發展、國家安全需要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如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與高校安全管理服務貫通,把校園安全穩定工作與育人體系融合發展,提升校衛隊育人功能,應當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實踐。
(一)堅持育人導向
《“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將思想政治工作融入高校辦學治校全過程,落實到教職員工職責規范之中”。校衛隊的工作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是學校育人的力量和資源,必須堅持育人導向,樹立浸潤式思政教育理念,形成協同效應,努力開創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2]。校衛隊的崗位覆蓋涉及整個校園及周邊,在工作中與師生頻繁地接觸、交流、互動,校衛隊員通過嚴格管理、良好服務、解決問題、以身示范,要求師生尊重生命、遵守法則、維護安全、規避風險,自覺維護身心健康、學校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全體師生應當遵守、參與、配合、支持,并以此促進校園安全工作、推動“平安校園”成果的鞏固,形成良性循環。
由此可見,校衛隊員的工作職責被賦予更多的內容和更高的要求,為師生提供更加人性化、思政化、便捷化的服務[2],成為面向師生宣傳教育、規則指引、行為示范、情感教化的行為導師,將工作崗位打造成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真實課堂和平臺。例如,當前對校園安全的沖擊、師生權益的侵害偶有發生,校園門崗的管理不斷提升安保措施和管控級別,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個別師生以及校外人員的自由度和隨意性,由此可能引起摩擦、沖突、糾紛,執勤的校衛隊員既不能簡單拒絕更不能粗暴以待,必須進行有效勸導、妥善處置,既要嚴格落實管控,也要明確校園安全管理基本的法律法規、制度要求、行為準則、手續流程。在向師生展現了良好的職業形象和較高的業務水平,師生也逐步形成了遵守規則、服從管理、自覺配合的良好的行為習慣。由此可見,安全管理服務所形成的浸潤式教育,既是高校育人的需要,也是傳統思政教育和大學生綜合素質養成的有效途徑。
(二)堅持問題導向
《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在服務引導中加強思想教育,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促進大學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新的時代背景下,管理工作已經從集體化趨向于個性化、固態化趨向于動態化、重視勝任力趨向于重視創造力,管理媒介也緊隨時代步伐,從傳統的單一媒介轉向多維度、多元化媒介,這就使得管理工作滲入到更深的層次[3]。校衛隊是高校校園安保隊伍,是學校的一份子,是多元化管理媒介之一。堅持“立德樹人”,強化管理育人,深化服務育人,育人者必須發揮維護安全的榜樣示范作用,這是高校其他管理部門不能替代的。因此,要打造一支隊伍相對穩定,政治品質可靠、業務水平較高,具有較強凝聚力、戰斗力的安保隊伍,就必須突破校衛隊“臨時工”“看門人”“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安保效能,提升校衛隊育人功能,達到增強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的育人成效。
首先,保持隊伍穩定。要使校衛隊保持相對穩定,就必須提升職業的吸引力,提升薪酬水平,建立晉升制度。適當提升薪酬水平,以招錄素質較高的人員,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建立和完善校衛隊員晉升制度,在機制上向學歷、技能、校齡等方面因素傾斜,鼓勵隊員自我提升、積極發展。
其次,思想政治引領。提高思想素質是校衛隊育人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诜盏奶幩铜h境,校衛隊員應當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有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因此,必須從制度建設、思想教育、培訓指導、監督管理、考核機制入手,加強監督管理,提升思想政治意識,引導他們正確認識工作的目的和職責、正確理解安全維穩工作重要性、正確樹立安全育人的理念,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堅定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人才培養而奮斗的決心。
最后,業務水平提升。校衛隊員在工作中有教育引導、正面示范、反面警示的作用,因此應當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這就需要建立專業技能培訓機制,實行常態化、規范化、專業化的學習和訓練,以此來提高安保業務水平,從而在門崗管理、執勤巡查、治安防控、消防檢查、交通指揮、危機干預、應急處突的各項具體工作中,以履職的嚴肅認真、執行的合法適度、操作的正確規范來面向師生,使師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意識和觀念,實現育人目標。
綜上所述,提升高校校衛隊育人功能,不僅是學校安全穩定工作、建設“平安校園”的需要,也是堅持立德樹人、落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切實可行、不可替代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陳超.立德樹人視域下管理育人的內涵厘定與實踐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140-142.
[2]陸書.高職院校構建浸潤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有效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8(2):108-111.
[3]李凌.新時代高職院校管理育人的實踐價值[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