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
摘 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體育教師教育工作能夠提高體育教師整體素質水平。文章對當前教育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并對高職院校體育教師發展提出一些措施建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體育教學教師隊伍建設將會更加強盛。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師教育;教育發展
一、引言
體育教師職后教育是指在終身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針對已從事體育教育事業的體育教師,為提高他們的專業教育教學能力,而采取的一系列繼續教育活動。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會詬病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批判體育教師的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死板,缺乏時代性和創新性。產生這種情況絕非偶然,主要因為體育教師之前接受到的體育教學模式即是如此。從教之后,體育教師很容易重復他們以往的經驗,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體育教學。因此,脫胎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很多體育教師很難適應或創造新的體育教學模式。為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他們職后更好地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不斷開闊體育教育視野,對體育教師展開職后教育非常必要。
二、高職體育教師的概念
高職體育教師是指高職教師作為專業技術人員在教育教學領域最基本的素質要求,是對高職體育教師在知識理論、技能掌握、創新實踐三個方面的直接考量,決定了高職體育教學所培養的學生具備的體育知識、體育技能、體育品格的三個方面的能力。高職體育教師核心素養是以學生的技能水平來體現的,教師必須承擔教學任務、必須扮演好教師角色,這是教師素養的外在表現,展現教師素養的前提,是教師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縱觀高職體育教師工作,發現其具備長期性、復雜性以及教學實踐性的特點,其屬于一份需要和教齡相互融合的工作。
三、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育現狀
(一)過于重視獎懲選拔,忽視發展與提高
當前,傳統的獎懲、機械選拔方式依舊占據部分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的主導地位。這種評價體系把教師劃分為幾個等級,過分看重最終結果,忽視了教師努力與奮斗的過程。在實際評價中,教師教學工作的改進、職業發展的規劃、成長空間的拓展得不到有效體現。對于青年教師來說,這種評價機制幾乎否定了他們的成長歷程,不利于激勵青年教師奮斗與進取。
(二)師資力量薄弱,專業素養有待提升
高職院校辦學規模擴大,隨之而來的就是師資隊伍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一位體育教師必須承擔很多班級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讓教師身心俱疲,沒有多余的時間與精力去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水平,而這恰恰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質量息息相關,也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及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四、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育提升對策
(一)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
高職院校要想培養有能力、有才干的體育教師,就必須建立科學的體育教師評價體系,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合理。科學的體育教師評價體系,應具備以下特點。第一,評價指標綜合化。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職業教育規律,根據實際辦學情況和師資隊伍現狀,設計教師評價指標體系。要注重評價指標體系的科學性、全面性、動態性,多角度考核教師的“德、能、勤、績”。評價指標應包含教學工作量、備課情況、上課情況、作業批改情況、指導學生實踐情況、統考成績、聽課評課、開設公開課、課件制作和教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內容。第二,評價方式多樣化。進行教師評價時,要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激勵性評價方式,注意發現教師的閃光點,提高教師的自信心,激勵教師不斷進步。第三,評價主體多元化。目前,高校體育教師的評價者一般是學校領導或教務部門,為了提高評價的科學性,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高校應該鼓勵學校領導、教務人員、專家學者、教師同行、教師本人、學生群體和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促使教師不斷反思,認識自我,實現自主學習和發展。
(二)優化課程內容與知識結構
如今,社會上已經出現了很多新的體育科學知識與成果,新知識與成果的出現,既使得人們對體育運動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與認識,也使得人們的體育運動訓練效果和運動技能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在體育教師的職后教育培訓過程中,如果仍然只是向體育教師傳授陳舊的體育理論知識,勢必難以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所以,教育培訓應該與時俱進,優化職后教育課程設置,更新體育教師職后教育課程內容。第一,系統性地融入前沿的體育學科知識,如國外體育科學領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幫助體育教師正確理解與運用新知識。第二,加強對職后教育課程設置的優化,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與知識結構。改變以往課程內容結構中教學類課程過多、課時過長的情況,適當融入其他新型體育學科知識,如數字體育、體育哲學、體育社會研究等,一方面豐富課程的內容結構,另一方面使體育教師從不同的角度了解與認識體育新知識。
(三)壯大師資隊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育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影響著教學質量與水平,因此,高職院校必須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定期組織體育教師通過集中培訓、專題講座等多樣化的形式,提升他們的專業化素養與教學水平;其次,高職院校應該讓體育教師參與校內以及校外組織的體育活動,使他們能夠了解當代體育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方向,從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眼界與專業水平;再次,高職院校應該引導體育教師主動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與科研能力,應用最新研究成果,優化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四)提高體育教師能力
高職院校要求體育教師一定要具備比較專業化的體育知識,還需要具有基礎的教育學知識,掌握高等職業教育的特征,并且可以把普通體育以及高等職業教育之間進行有機的結合,以保障體育教師存在專長以及特殊能力。強化體育教師的學術能力以及科研意識的培訓,進一步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積極的鼓勵體育教師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強化科研基本條件的設置,建設與科研有關的課題。不斷的提升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制定各種各樣的教學文件,合理的掌握以及使用教材,嚴格的組織教學方法,可以熟練的利用各種各樣的多媒體課件。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簡明扼要以及生動表達。強化體育教師組織比賽以及裁判能力的訓練。指導學生在課外實施鍛煉,并為終身體育鍛煉打下一定的基礎。體育教師培訓能力的提升主要可以在這些方面體現:科學選拔人才、培訓計劃的制定、醫療監督以及特殊技術技能培訓等。體育教師還需要培養較強的組織以及管理能力。如何管理體育課,實施體育訓練以及訓練活動等都屬于體育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
(五)強化體育教師的管理
第一,在思想上,一定要強化體育教師的管理,強化體育教師的思想政治學習,主要包含: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以及鄧小平理論等重要思想,持續的學習教育規律以及道德操守,使得自身的言行得到不斷的完善,使用有助于社會主義教育的具體教育理念來完成他們行動的指導。其次,要從工作上不斷的強化體育教師的管理,體育以及其他教學之間存在不同性,它的特殊性要求體育教師一定要在教學當中要成為一名比較合格的體育教師,以保障教學組織緊湊以及教室氣氛比較活躍,保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激發,避免出現運動傷害的情況。第三,需要從心理上使得體育教師的管理得到不斷的強化。體育教師的工作一般都需要在戶外實施,戶外環境非常差,非常容易使得他們產生比較嚴重的心理失衡情況,比如:焦慮以及易怒等。教師的管理一定要貫徹以人為本的具體思想,使得管理方法得到不斷的完善,設置和諧化的人際關系。最后,要建立比較合理化的評估體系,保障體育教師的收入處于合理的狀態,從而使得體育教師的興趣得到提升,最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及提升創造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育工作是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的關鍵,教師職后教育工作能夠切實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通過以上策略的實施,可以使得高職院校體育教師教育得到良好的發展,最終使得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燕,王玲,商利.新時期體育教師教育與發展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2):230.
[2]李秋菊,李天明,李春芳.督導視角下的云南省體育教師教育問題及策略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8(9):36-39.
[3]田金華,白翠翠.我國體育教師教育的歷史回顧與展望[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76-78.
[4]晏駿,姚瓊.粵港澳大灣區體育教師教育能力模型建構[J].體育科學研究,2019(3):71-78.
[5]王建,唐炎.我國職前體育教師教育制度演變歷程、特征與啟示[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4):98-104.
[6]張波.美國體育教師教育者的轉化學習與啟示[J].山東體育科技,2018(1):66-70.
[7]宋會君.改革開放三十年體育教師教育變遷的專業化審視[J].中國學校體育,2009(6):17-19,20.
[8]蔣志偉.“雙一流”引領下體育教師教育文化發展的思路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9):74-78.
[9]劉洪濤,毛麗紅,杜和平,等.關于構建我國體育教師教育政策體系的思考[J].運動,2016(18):1-2.
[10]劉洪濤,毛麗紅,王文莉,等.我國體育教師教育政策的演變歷程及特征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7(2):8-11.
[11]顧民.基礎教育中的體育教師培訓現狀分析——以浙江省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4):101-103.
[12]江茹莉.普通高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現存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1(11):73-74.
[13]王春燕.體育教師能力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12):84-86.
[14]李冰.論高校體育教師隊伍的建設[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11):67-68.
[15]孫蘭.江蘇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培訓現狀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