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淼
摘要: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復合型涉外高級技能人才。而應用型院校作為我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應當以為國家建設培養大批具有較強語言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涉外人才作為重要人才培養目標。大學英語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就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來看,其中仍存在的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提升。“產出導向法”是一種具有較強理論性和科學性的教學理念,將其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對于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為此,基于“產出導向法”對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創新實踐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 應用型院校 大學英語 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5-0003-02
“產出導向法”是一種專門針對英語專業課程改革所提出的教學理念,目前被廣泛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受到了一線英語教師的青睞和認同。并且隨著“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不斷深化,該理論體系也變得更加完善。將“產出導向法”運用到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同時也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不足,從而使得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提升。那么,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將“產出導向法”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是廣大一線大學英語教師需要面對的新課題。接下來,我們就此課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產出導向法”概述
1.概念的提出
文秋芳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外語教學與研究專家,她在近幾十年一直致力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2015年,文教授針對英語專業教學,在“輸出驅動假設”理論基礎上,提出了“產出導向法(POA)”的理論,該理論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產出導向法”理念的主要思想有“三個學說”“三個假設”“三個階段”,其中“三個學說”為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三個假設”為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三個階段”為驅動、促成、評價[1]。“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具有幾個非常明顯的亮點:一是該理論體系的主要服務對象為中高級外語學習者;二是該理論體系不僅強調語言產出的過程,同時也注重產出的結果,如學習者說、寫、譯的能力。三是該理論體系一切觀點都服務于學生的有效學習。
2.教學理念
“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全人教育說”是“產出導向法”中的主要教學理念,下面我們就這三個教學理念進行具體分析。
“學習中心說”即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應當為有效服務于學生而發生。其注重積極有效的學習過程,而不是學習者個體,這也是該理論體系與“以學生為中心”理念的最大區別。“以學生為中心”雖然打破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但是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堂中的作用被邊緣化。而“學習中心說”理論強調教師在整個課堂教學流程中的中介作用,倡導教師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學用一體說”即學習和使用語言同樣重要,語言輸入性學習和語言產出活動需要緊密結合。該理念的提出能夠克服“學用分離”的教學弊端,有效緩解我國當代大學生“啞巴英語”的現狀。“學用一體說”主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外語學習和運用的過程融為一體,通過語言輸入性學習來促進實際產出任務的完成[2]。
“全人教育說”即通過英語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就要求英語教學者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實現英語工具性的目標,同時還需要凸顯英語學科的人文性特征,讓學生在收獲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跨文化意識和文化素養能夠得到全面提升。
二、應用型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落后
目前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都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在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下,一直以來采取的是以接受性技能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中,教師會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能夠被動地獲取和接收教師所傳遞的信息,然后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和掌握英語知識,以此來應付考試。另外,在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語言輸入環節、輕語言產出環節的現象,導致很多學生雖然能夠在考試當中取得高分,但是卻無法流利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表達和溝通。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實踐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學缺乏創新
就目前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設置來看,大多以以語言輸入為主導的課程為主,如閱讀教學和聽力等課程,而產出性技能課程設置非常少,如寫、說、譯等課程[3]。另外,就目前大學英語教材內容和結構設計上來看,普遍存在缺乏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問題,教材中有很多內容與中學英語非常相似,知識拓展不足,教學缺乏新意,英語學科人文性特征無法得以體現,最終影響到大學英語對學生的吸引力。
3.教學能力有待提升
應用型院校以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宗旨,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一般以專業教學和職業教學為主,而大學英語作為一門公共基礎性課程,其在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缺乏應有的重視。這也使得一些大學英語教師缺乏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一直采取“以課本為中心”的授課模式,照搬教材中的內容,不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做出相應的設計和調整,使得英語教學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另外,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師生缺乏有效互動,教師不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進而無法及時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和幫助,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產出任務。
三、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型院校英語教學創新思路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明確教學目的是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第一步。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是以復合型技能英語人才為培養目標。復合型技能英語人才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語言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當突出對學生說、寫、譯等語言產出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通過英語學習實現無障礙跨文化交際。
2.轉變教學理念
應用型院校的特色是知識的應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也應當體現該特色。而“產出導向法”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思路,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將語言成果產出作為教學的主要動力和目的,在英語教學中將語言輸入和輸出環節進行有機結合,使語言輸入成為促進語言產出的手段。同時,英語教師還需要加強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使學生在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激發已有的惰性知識,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產出技能的發展。
3.優化教學課程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在課程設置中需要實現語言輸入和語言產出課程并重,英語課程體系應分為閱讀理解技能課、專業性表達技能課、基礎性表達技能課、口筆譯技能課,同時還需要設置人文素質選修課程,如英美文學賞析、跨文化交際、英語國家概況等。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各個年級階段課程的側重點要各所不同,還要注重語言輸入和產出技能的結合,如“讀寫”結合、“說聽”結合、“聽譯”結合等,通過專項訓練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產出技能。
4.豐富教學內容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應當堅持“實用”“夠用”的原則,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這就要求應用型院校根據學生生活和工作的具體需求,豐富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貼近真實生活、貼近崗位[4]。首先,為了提升學生語言實踐能力,應用型院校可以設定日常生活、求職就業、求學交友、職場往來等場景,促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其次,大學英語教師需要設置特定的語言產出項目,根據學生所學專業,設計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操作性的任務。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資源,并讓學生通過閱讀、聽力等方式來獲取相應的信息,最后學生要用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等產出型方式來進行項目成果匯報。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從多方面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
5.完善評估體系
在應試教育影響下,目前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仍以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英語水平的主要標準。但是四/六級考試只能夠考查學生語言知識技能,對于學生非語言技能無法進行有效考查。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轉變這一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并構建以產出能力為核心的評估體系和手段。首先,應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豐富教學評價內容,除了語言技能的考核標準外,還需要對學生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思維水平等進行考核。其次,應用型院校需要采取多元評價主體,除了教師評價,還可以采取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最后,應用型院校需要建立動態性和過程性評估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性的評價,以此來促進學生語言技能的產出,切實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水平。
四、結語
綜上所述,“產出導向法”在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較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加強對“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教學創新實踐中的研究,對于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具有深刻意義。因此,廣大一線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加強對“產出導向法”教學模式的探索,并以“產出導向法”理論為導向,以夠用為原則,建立全新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突出語言產出的主導地位,從而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為社會建設培養更多優秀的復合型涉外高級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蘭麗珍.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2):137-139.
[2]蘇玲.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J].作家天地,2019(22):29+34.
[3]平君.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型院校大學英語教學創新實踐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3):5-7.
[4]但漢彪.基于產出導向法的應用型本科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6):118-119.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