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英

摘要:信息技術不斷應用于教學中,推動了新的教學課堂改革與創新,智慧課堂也應運而生,它的核心在于運用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來變革和改進課堂,學生利用課前、課中、課后網上學習平臺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自我評價,教師利用數據分析來決定教學策略,實現教學目標。本文是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的通過信息技術平臺進行小學英語智慧課堂的實踐課例探究,反思當下流行的智慧課堂優勢與不足。
關鍵詞:智慧課堂;案例分析;數據分析;自主學習
一、智慧課堂的內涵
基于信息化視角的智慧課堂概念從最早提出到現在有八九年的時間。我們這里的智慧課堂是指“以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為指導,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宗旨,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打造智能、高效的課堂。”所以,本文將智慧課堂歸納為依托信息技術應用支持,以建構主義為教學理念的導向下,以發展學生智慧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小學英語智慧課堂的建構
智慧課堂是通過一定的平臺建構面成的,它的信息通信、數據匯聚、知識管理等是通過特定的平臺實現。本文探究的課例實現課前數據的采集與資料的發放是通過“一起作業網”和“微信”學生群,課中是通過“101教育PPT”設計的教學課件收集數據與展示,課后是通過“問卷星”收集數據。下面以一節課例來探究智慧課堂是如何實現和反思它的優勢與不足。
三、教學案例分析
教育科學出版社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5 Would you like togo with us》案例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課為繼續學習be going to和will的將來時結構,課中出現了What are you doing tomorrow?這樣一個用進行時來表示將來的特殊疑問句,課中回答I plan to go on a picnic,是用一般現在時來表示的一個將來時特例,這些句子拓展了學生對一般將來時知識,但同時學生對它理解難度也增加了,重點運用邀請的語句Would you like to和What time should we go邀請別人參加自己的活動。
(二)課前階段,采集數據分析學情
1.課前作業:
(1)通過“一起作業網”發送聽單選詞、單詞跟讀、單詞拼寫、課文跟讀等任務,學習10個新單詞課文。
(2)觀看微課“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us?”邀請句型的用法,分享自己的收獲,并翻譯三句邀請的句子。 2.作業情況反饋分析數據如下: 作業(1)當晚9時教師檢查,全班42位學生完成,兩位同學未能完成,全班平均分84分。
(1)單詞problem與sound發音辨別學生有困難;
(2)單詞拼寫centre和supermarket失分比較多,失分率達300-/0;
(3)觀看微課后,41位同學準確翻譯出三個邀請別人的句子。
(三)教學設計
知識和技能目標:
1.掌握單詞表四會單詞。
2.句型:Would you like to-.?Let's meet at-問與答。
3.語法:What are you doing tomorrow進行時表示將來時,會用Iplan to -描述個人計劃。
教學重點難點
詞匯:centre的拼寫,supermarket,a.m與p.m.表示的時間段。
句型:Would you like to -與Let's兩句型問與答的運用。
教學策略
為了讓學生更具體運用語言邀請別人參加自己計劃,在課程設計中創設多情景,將知識點趣味化、簡單化。教法上采用情景式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學生學法: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互動式學習。
教學媒體分析
課前運用“一起作業”網發布學習任務,教師收集數據。課中階段教師利用10IPPT屏幕廣播,發送任務,載屏發送,學生使用平板電腦“10IPPT”端接收練習,課中“智能聽說”自主學習與課后輔導。
教學過程及課堂實錄數據分析:
四、教學反思
這一節小學英語智慧課堂的課是有別于傳統的課堂,它是基于一種大數據來設計改進的,讓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有了創新融合,學生能自主學習,自我檢測,自動評價,教師也能通過收集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各種數據,采取相應措施,盡量做到精準教學,其特點如下:
1.數據化課堂,精確教學重難點
課前通過“一起作業”發送任務,自行學習單詞的讀音及意義,教師根據收到學生反饋回來的數據進行分析,了解學生已掌握情況,進行策略上的調整,把教學重點和難點精簡化,把它定在學生薄弱的知識點上。在課中教師講授完了薄弱點之后,即時通過“連連看”游戲加強對單詞的記憶,上課進程中也不斷重現加強練習。在之后的閱讀理解對話環節,教師通過統計數據,掌握學生對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理解了,哪些地方需要解析,進行有的放矢講解,這樣可集中學生的精力解決比較難的問題,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2.形成性評價,反饋即時
這節課的課前、課中、課后都通過云計算,實現即時、動態的診斷分析和評價信息反饋,課前利用了“一起作業”的數據反饋,課中利用了10IPPT即時數據,課后也用了“一起作業”網數據,這種伴隨式的學習評價,貫穿教學全過程,教師通過這些診斷不斷清晰學生學習情況,調整好教學重點。
3.學生交流立體化
這節課的交流互動是多方位的,除了我們平時傳統課堂上的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外,教師課前課后通過“一起作業”網讓學進行人交流,微信群生生交流,課中采用平板智慧課堂的IOIPPT的互改互評功能進行師生、生生交流,讓學生無障礙地進行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交流互動。
4.學習資源的智能化
這節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多媒休資源,課前課后用了微視頻學習重點句型,“一起作業”網提供了語音、圖片、文檔,課堂上教師提供了IOIPPT生動課件和”智能聽說“學習端,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反復聽練,這樣滿足了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智慧課堂的核心理念也就是建構主義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基于即時的數據分析進行教學決策,科學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實現更精準的教學,學生產生智慧學習,既提高了教學的效率,也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提升,個性得到了發展。教學踐中,由于課堂的時間有限,發現信息傳遞速度太快,容易出一種水過不留痕的現像;學生也容易受到互聯網或電子設備其它功能的影響,分散注意力,這些題都極需要更進一步地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曙輝,劉邦奇,智慧課堂[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鄧光強.“智慧課堂”中的學生個性學習[J].教育信息技術,2013(12).
[3]姜強,趙蔚,李松,等,個性化自主適應學習研究一大數據時代數字化學習的新常態[J].中國電化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