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香
【摘? 要】筆者就職于蘇南農村一所小學,學校的學生61.7%屬于外來務工農民子女,家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班級學困生人數較多。大量學困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小學和學生自身的發展,本文筆者分析了農村小學學困生的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和各位同仁共勉。
【關鍵詞】學困生;問題;實踐研究
一、農村小學學困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本文所研究的學困生,是指在某一或某些方面暫時相對落后或存在一些問題的學生。例如:考試成績不理想、行為習慣不佳,集體意識淡薄等,不包括由于遺傳或其他因素導致的智力障礙者。這部分孩子在家長眼里是一個“神獸”,在教師的眼里和同學眼里是個“另類”。大家僅僅看到了他們的調皮、無理取鬧,卻沒有真正注意他們的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
二、農村小學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個孩子之所以變成學困生,背后定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筆者結合自己教學以及和部分班主任、學困生家長的溝通,逐步摸清了這些學困生產生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內因指的是學生自我因素;另一個方面則是外因,本文主要列舉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因素。
1.自我因素。小學階段學習的孩子,往往認知能力有限,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更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問題,還容易存在自卑情緒;意志力相對薄弱,對自己沒有信心等。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長和教育中的第一道門檻,大人平時的引導方式直接影響到孩子自身的健康和發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筆者發現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家長過于重視成績(2)家庭教育失職(3)家庭成員殘缺(4)隔輩溺愛嚴重等。
3.學校因素。目前很多學校仍然存在偏重知識傳授和基本技能訓練,而忽略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的現象。具體表現在:對學困生的教育認識不足、分數唯一單一評價標準、教育方法不當等方面。
4.社會因素。除此以外,學困生的形成和社會上面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有著一定的關系,例如:讀書無用論、一夜暴富、投機取巧、追星等不良大眾媒體的消極影響,這樣的報道,促使一部分學生不想學習,一步步淪為學困生。
三、促進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的策略
通過對學困生產生的原因分析,針對農村孩子的心理特點以及對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實際情況的分析,筆者提出了以下轉化策略:
(一)自身層面
1.樹立正確學習觀。首先,要協助學困生根據自身情況和能力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其次,要讓學困生要明白,教師在對自己進行批評和教育時,不是為了顯示自己高高在上的權威,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好地發展,這樣就不會那么抵觸和反感,就會從內心接受和認識教師的教育管理,才能把教師的教育管理付諸行動。
2.培育濃厚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而,部分學困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對枯燥無味的知識不僅沒有興趣反而心生厭惡。因此,要注意培養他們健康積極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寫作、閱讀或是各種動手實踐活動,也可以是與學習相關的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要注意學習興趣不能基于娛樂為目的。
(二)家庭層面
家校聯系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一方面,學校和教師為了能成功轉化學困生使出渾身解數,但另一方面,家庭根本不重視,從而減弱了學校教師所取得的轉化效果。
1.家長提高自身素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以什么樣的方式待人處事,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學習和工作,都將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產生影響。
2.家長轉變自身身份。良好的親子關系指的是父母與孩子可以相互理解,父母看待孩子用的是一種發展的眼光而不是死板僵化的眼光,我們要能夠學會換位思考,從而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只有這樣,父母才真的可以走進孩子的心里。
3.賞識孩子,給予鼓勵與表揚。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父母要轉換以前的不正確的視角,對孩子揚長避短,表揚激勵為主,懲罰為輔。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要能夠把握機遇及時幫助孩子去面對挫折,戰勝挫折。
4.積極與學校合作。父母要一起與學校教師分析孩子不良行為習慣的形成過程,知道自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該做些什么,如果遇到孩子和家長都解答不了的問題及時與學校教師溝通,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育,而不是粗暴地用武力解決。
(三)學校層面
學困生轉化的成功與否,和學校領導的發展觀點有著一定的聯系,作為校方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完善學困生發展計劃。影響學困生進步的重要因素有很多,而缺乏完善的學困生發展計劃就是因素之一。學校只有幫助學困生制定切實有效的發展計劃,才能讓學困生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例如:我們德育部門可以統一為學困生制定個人發展短期、長期計劃,通過個人、班級、年級三個層面和長期短兩個維度,來形成教育合力,最終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2.加強學困生轉化工作激勵力度。由于學困生的特殊性,轉化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大多數教師對學困生的工作熱情和期望都比較低,積極性也不高,這使得學困生轉化工作更加困難,究其原因是教師內部缺乏鼓勵。因此,對于現在的學校管理來說,如何正確運用激勵制度激發教師對學困生轉化工作的熱情是值得深思的。
(四)班主任層面
1.加強班風建設。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教育學困生的過程中,作為班主任要建設好班風,運用好班風,要能夠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結合起來,對待學困生多一點關心、多一點耐心,讓學困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激發求知欲,增強責任感。
2.班內開展結對幫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都想被別人所關注,但學困生由于自身的意志比較薄弱,一旦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就不能控制自己,如果教師和同學拉他們一把,他們就能進步,就能成為一個好學生,因此,教師和同學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我們在安排座位時可以將學習好、習慣好并且熱心的同學安排和學困生坐,通過師徒結對的方式來幫助學困生改變自己。
3.因材施教,善于發現閃光點。被別人認可是我們每個人內心需要的,認可的表現有肯定、鼓勵、信任,表揚是最直接的認可方式。有些學困生適合嚴加管教,有的學困生適合寬容對待,有的學困生適合多用正面獎勵,有的學困生適合多用必要的懲罰,因此,我們在教育學困生過程中應該注意因材施教,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每一個學生。
(五)社會層面
1.構建良好的社會風氣。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雖然小學生主要的生活領域比較單調,但是社會作為一個不可避免的因素時刻對學生產生著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共同攜手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
2.加強對同輩群體交往的引導。小學生辨別是非能力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的同輩群體的消極影響,我們應注意家校合力加強對學困生選擇正確的同輩交往群體的引導。
四、結語
小學階段的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的寶貴時期,有很大的可塑性,一部分學困生沒有學習目標,沒有遠大理想,如果對于他們進行深刻的了解和詳細的分析,找到問題根源,對癥下藥,揚長避短,運用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也可以將其轉化。
參考文獻:
[1]刁歡歡.初中學習后進生問題研究[D].河南:河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