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共青團改革背景下,高校要加強協調、建立和完善團課教學制度;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研發針對性強、獨具特色的團課教材;深化團課教學內容改革,打造多元化、實踐化的團課;優化團課教學手段,提升團課教育的時效性;規范團課考核,增強團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共青團改革;高校團課;教育教學改革
在共青團改革背景下,高校團課教學要緊密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核心任務,通過團課改革,打造優秀的團課品牌,教育團員爭優創先,提高團員青年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提高團員青年在共青團改革中的參與感和融入感。
一、團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意義
1.團課教育是高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渠道。對團員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是落實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觀教育的重中之重。高校團課作團員青年受教育的重要渠道,需要組織好、引領好團員青年,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團課教育的各個方面當中。
2.團課教育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團課教育要成為鍛造和助推人才培養的平臺,以培養團員青年創新創造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為主旨,結合團員青年的個性探尋學生成長成才的特點,創新教育形式,以模式多變、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為載體,將素質教育融入團課教育,提升團員青年的綜合素質。
3.團課教育是高校共青團工作開展的重要支撐。團課教育是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思想建團的根基,更要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深入創新,結合新要求、新變化和新形勢,積極融入共青團改革的大潮中去,發揮共青團在團結、教育、引導方面的積極作用。
二、高校團課教育存在的問題
1.學生團課學習熱情低,主動性不高,積極性不夠。現在高校的學生主體是“00”后,他們思維活躍、個性張揚,主體意識較強,學習主動性差,認為團課是形式課、應付課。另外,現在的學生使命感較弱、社會責任意識比較淡薄、對時事政治的關注較少,比較注重個人感受和自我利益,團課教育處于被動地位。
2.教學制度不完善,考核目標不明確。高校的團課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沒有系統的教學內容,沒有充實的教學文件,也沒有具體的考核目標,總體教學制度還很不完善,部分團課存在可開可不開,開課隨機性強,內容缺乏系統,學生聽課、上課隨機性高,缺課、曠課情況較為嚴重等問題,部分團課甚至處于無管理的名存實亡的狀態。
3.教學內容空泛、與學生實際脫離。目前部分高校團課內容枯燥乏味,往往是懸于理論,和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脫離,不能與學生的專業學習、職業發展、興趣愛好、時事熱點等做良好的結合,大而空的理論學習讓學生對團課的期待和滿意度都有所下降。實踐課也存在應付現象。
4.教學模式單一,方法陳舊。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團課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形式單調,以課堂理論授課為主,教學手段單一,主要是PPT講授。教師講授為主,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不能發揮團員青年在課堂上的主體的作用。在教學中,大部分團課都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但多媒體制作比較粗糙,內容參差不齊,部分教師甚至存在“為團課而團課”,敷衍教學任務的現象。
三、共青團改革背景下提高高校團課教學質量的措施
1.加強協調、建立和完善團課教學制度。首先要建立健全組織領導體系,高校黨委對團課教育進行統一領導。其次,要明確分工,明確分工,明確責任,繼續運行高校團委—學院分團委、院系團總支—班級團支部三級團課授課模式。
2.結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研發針對性強、獨具特色的團課教材。教材的內容要體現時代感、地方特色和實踐性,要遵循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增加實際教學案例和具體活動材料,拉近和團員青年的心理距離,寓教于樂。
3.深化團課教學內容改革,打造多元化、實踐化的團課。高校團課要開展基礎理論教育,鞏固基礎的團務知識,黨的基本知識、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引導團員青年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幫助團員青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4.優化團課教學手段,提升團課教育的時效性。團課教育必須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增強團課常講、常新、常鮮的吸引力。同時,可以搭建網課云平臺,方便團員青年之間的溝通、交流和答疑解惑,幫助基層團組織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惠及更大范圍的團員青年。
5.規范團課考核,增強團課教學效果。首先,要考核團課的出勤率和課堂參與度,這是衡量平時成績的重要指標。其次,要對理論課進行考試。最后,還要針對團員青年的學習感受進行考核。
參考文獻
[1]何振環.共青團改革背景下大學生“微團課”的實施探究[J].遼寧省交通高等??茖W校學報,2019,21(05):68-70.
[2]紀鳳媚.共青團改革背景下民辦高職院校如何開展團課教育[J].唯實(現代管理),2018(12):53-54.
[3]姬惠惠.新時期高校團課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09(04):161-162.
[4]劉小蓮.創新團員教育新模式構建網絡團課[J].科技資訊,2019,17(36):87-88.
[5]王曉慧.“1+N”體系全方位提升中學(中職)團課建設[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3):139-140.
[6]謝飛.關于高校團課教育實效性的幾點思考[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4,16(01):89-90.
[7]張曉萍.新形勢下高校團課教育創新的思考[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S1):102-103.
作者簡介
劉珠(1991.12—),女,中共黨員,2017年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教學專業。2018年9月起在樂山師范學院任職,擔任音樂學院專職輔導員,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9年2月起擔任音樂學分分團委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對外漢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