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美玉
【摘? 要】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內容,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今,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核心素養的培養受到更多的關注,也成為教育教學的重點。所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能力。本文旨在從核心素養培養的角度出發,對小學語文教學策略進行闡述分析。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24-0107-02
【Abstract】 Chinese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daily teaching, we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Nowadays,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tinues to advanc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literacy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erefore, as a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 we should take the core literacy as the guid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Chinese. This article aims to elaborate and analyze the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training.
【Keywords】 Core literacy;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ies
核心素養其實是人綜合素質的體現,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應注重這一點的實現,要從語文教育內容的限制中跳出來,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語文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核心素養,并逐步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
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概述
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就是將語文能力作為核心的綜合性的學習素養,具體而言涉及4種學習能力。第一,語言建構與運用。也就是要求學生讀懂文本內容,并對文本表達特點進行了解,在學習和積累中獲得語文知識,形成語感;第二,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情境和作業要求,通過口頭、書面語言等方法,運用現實生活和文學形象的感受與理解,利用自己已有的語言活動經驗進行順暢的交流和完美的書面表達;第三,審美鑒賞與創造。就是學生在語文、表達等活動中開動腦筋,利用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感受語言背后蘊含的生活道理和情感,并在特定的語言情境中實現自我感悟與提升;第四,文化傳承與理解。就是學生可以感受漢字的魅力,對祖國的語言、文字更加熱愛,具有基本的道德底線,能夠感悟生活中的美與人性的美。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情感能力的提升
小學語文的教育內容對于學生的情感能力、綜合素質提升有著重要作用。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依據教材大綱,善于發現教學內容中的情感,并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有更深的體會,實現情感上的共鳴。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不僅要對文章內容進行講解,還可以舉出一些實際案例,如在汶川地震、青海玉樹地震中父母與孩子、教師與學生等真實、感人的事件。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對文章內容進行把握,還能夠更好地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這對提高學生的感情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核心導向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能力的培養是重點內容。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時,學生閱讀完文章后教師提出趣味性問題,小壁虎為什么要向別的動物借尾巴?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在問題思考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一定的發展,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不僅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還能夠聽其他學生的想法,思考會更加深入。然后教師再總結學生的答案,深化文章的思想和情感,使學生能夠快樂地學習與思考,全面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
(三)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化
在語文教學中,語言表達能力將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綜合能力等培養起到直接性的影響。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時需要明確教學目標,將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語言表達應用能力。教師要起帶頭作用,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思考,并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鍛煉機會,使其水平得到明顯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一)趣味化教學提高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十分好奇,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握這一點,適當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激發出來,并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趣味性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應利用多媒體展示趣味性的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如在學習《長相思》時,由于古詩詞的理解難度比較大,學生興趣不高,為改善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進行教學。如學習“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一句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展示風雪交加的夜晚,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遠離家鄉,孤苦無依的情感,進而對古詩內容更好地理解,也很好地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小組化學習增強合作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體現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并對相關內容進行系統化的完善。比如在學習《白楊》時,教師先讓學生閱讀文章,然后進行小組劃分,并對問題進行討論解答,若有重難點問題需要教師幫助解答,教師可以通過互動的方法把握細節。在課堂最后,教師要向學生解釋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使學生對白楊樹堅強不屈的精神進行把握,在感悟其中精神的同時,將這些理念運用到現實的生活和學習中。
(三)生活化學習加強拓展性
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在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注重將語文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使教學內容、形式得以簡化。如在學習《雷鋒叔叔,你在哪里》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場景進行教學。該文章不是真的要尋找到“雷鋒叔叔”這個人,而是引導學生善于發現實際生活中的美與善良。教學過程中,利用現實生活進行導入,讓學生說一下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助人為樂的事情。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語文與現實生活其實是密切聯系的,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
(四)創新化學習提升審美力
語文知識其實本身有一定的審美性和創造性,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的審美與創造能力。因此從語文教學自身出發,依托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優化,并注重審美與創造性教育的開展。在實際的教學中,就要求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從美的角度欣賞文章,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并對文章意境進行把握,享受美的事物。然后可以鼓勵學生就某一主題進行想象,寫出具有創造力和美感的文章。這樣的方法必能夠鍛煉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與創造能力。
(五)課外化閱讀鞏固工具性
在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中,課外閱讀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以課堂學習內容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使其接觸到很多的知識,加深對閱讀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形成語文素養。如在學習《扁鵲治病》時,教師就可以將課外的寓言故事引入課堂中,讓學生進行閱讀和理解,并對寓言這種特殊形式的故事進行了解和把握。同時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句子、詞語等,這對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極為有利。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作為語文教師,應將核心素養的培養放在重點位置,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材內容與教學需要,優化語文教學策略,在將語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同時,也注重其素質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郭紅.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