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峰
摘 要:印象主義樂派作為鋼琴音樂發展歷史上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對手指技巧、踏板技術提出了全新的課題, 同時也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上好印象派作品的第一課,對于學生印象派風格的掌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師;鋼琴;印象派;第一課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3-00-02
在高等師范鋼琴主課學生的教學中,學生必須掌握的是不同樂派的風格和演奏技巧。而印象主義樂派作為鋼琴音樂發展歷史上重要的一個環節,指導學生有效學習印象主義樂派的演變歷史與音樂作品創作的背景資料,研究音樂作品的特征與內涵,確保學生可以迅速把握音樂作品的演奏和風格,妥善處理好演奏環節的諸多困難,在高師鋼琴教學當中占據重要地位。文章將重點就怎樣上好印象派作品的第一課,如何使學生盡可能全面的了解印象派,以及教學中如何恰如其分地采用曲目, 談談自己的一些觀點。[1]
一、向學生介紹印象主義的起源、含義及其產生的歷史和社會背景
印象主義這個概念最開始來自美術學科之中。在1874年,大量對學院派陳規陋習存在強烈不滿情緒的畫家在巴黎組織畫展,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的《印象-日出》油畫作品遭到官方美術評論員諷刺,并把這次畫展叫做印象主義畫展,由此有了印象主義畫派的名稱。
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深受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征派詩歌的影響,是當時整個法國文學藝術思潮中的一部分。他們降低了自浪漫派以來一直追求的音樂的抒情功能,使旋律漸漸喪失在音樂中的主導地位,使其變得零碎簡短,同時模糊了調式調性,淡化了和聲的功能體系,擺脫了大小調體系的束縛。
在整個音樂歷史上,印象派音樂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原因在于這種音樂開辟了全新的音樂創作道路,使得音樂以新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顯現出獨特的風格與特性,還給近代音樂作品的創作創新帶來了深遠影響。
二、印象主義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簡介
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爾是印象主義的鋼琴音樂的代表人物。
(一)德彪西
1.早期作品
德彪西早期創作了很多具備代表性的鋼琴音樂作品,比方說《阿拉伯風格曲》,《貝加莫組曲》《為鋼琴而作》。
《貝加莫組曲》主要包括《前奏曲》《小步舞曲》《月光》《巴斯比葉》這幾個部分。其中的《月光》是德彪西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印象主義鋼琴音樂。
1900年的《為鋼琴而作》和《貝加莫組曲》創作有時間間隔為10年,仍舊運用的是巴洛克組曲形式,不過這部作品和原有作品相比增加了很多的創造性要素。主要體現在這個作品當中,不僅有全新和聲語言,還在情緒層面上沒有浪漫主義色彩,而是應用了借古喻今方法,利用巴洛克古鋼琴連斷奏語匯表現色彩變幻和聲與片段式旋律動機,把上個世紀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與理性音樂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2.中期作品
德彪西中期的主要作品有《版畫集》《意向集》《兒童組曲》和《24首前奏曲》。
《格拉納達之夜》的創作基于西班牙音樂,采用頗具特點的巴巴奈拉節奏,對比鮮明的段落此起彼伏,營造了一種多層次的色彩效果。《雨中花園》更接近印象主義畫家的表現手法,著力塑造“水”的形象,某些手法得益于李斯特。
鋼琴套曲《意向集》第一和第二集奠定了印象主義鋼琴風格基礎。《意向集》的第二集比第一集的表現手法更為精致,音樂語言更為復雜深奧而富于暗示性,貴族化的趣味也更為濃郁。
1909年的鋼琴組曲《兒童樂園》是作曲家專門給女兒創作的。涵蓋《練習曲博士》《小象的催眠曲》《對洋娃娃唱的小夜曲》等不同部分。這些作品因為是他給女兒專門創作的,所以選擇的出發點都是兒童視角,增加了音樂作品的童真童趣也給人帶來了無限的想象空間。這樣的鋼琴音樂既適合兒童演奏也適合青少年演奏。
德彪西創作的《24首鋼琴前奏曲》(第一集和第二集各12首),在該作品中他的印象主義美學原則發揮的最為淋漓盡致。
(二)拉威爾
1.早期作品
拉威爾的早期作品有《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水的嬉戲》《小奏鳴曲》《鏡子》《夜之幽靈》。
其中《水的嬉戲》作于1901年,被拉威爾認為是他作品中所具有的各種鋼琴語匯創新的起源。其中未解決的大小七和弦,具有增四度的九和弦等,都極其優美絢麗地散布在表現噴泉的分解和弦及琶音里面,造成熠熠發光的華麗效果。
《夜之幽靈》是拉威爾根據法國詩人阿 ·貝特朗的同名詩集而作。全曲由《水神》《絞刑架》和《斯卡勃》組成。
2.后期作品
拉威爾后期的作品主要有《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庫普蘭之墓》、《G大調鋼琴協奏曲》和《D大調鋼琴協奏曲》。在后期創作中,拉威爾已經開始逐步擺脫印象主義美學思想的束縛,回歸古老而又純粹的法國傳統,其在創作節奏的安排上深受舞曲節奏影響。
《高貴而傷感的圓舞曲》由8首小曲組成。作品的題詞為:“屬于無謂消遣而又永遠清新動人的娛樂”。織體簡潔質樸,不存在過多的旋律裝飾,不過在和聲上進行分析顯得比較復雜,大部分屬于不諧和音。
《D大調鋼琴協奏曲》的鋼琴獨奏聲部只能用左手演奏而被稱為“左手鋼琴協奏曲”。該曲只有一個樂章,第一段蒙有戰爭恐怖的陰影,但是第二、第三段逐漸開朗,含有豐富的爵士音樂因素。
三、高師鋼琴教學中印象派作品的選擇
從曲目的絕對難度上來看,拉威爾的作品難度普遍大于德彪西的作品。盡管拉威爾的《小步舞曲》《帕凡舞曲》《水的嬉戲》和《小奏鳴曲》在高師鋼琴教學中采用的也不少,但是作為印象派作品入門學習的第一課,筆者不推薦學生學習拉威爾的作品。首先,拉威爾的作品技術難度比較大,而德彪西作品的準入門檻相對拉威爾來說比較低,在教學中應用更加方便;其次德彪西的作品與拉威爾的作品相比之下印象派的味道更濃一些,作為教學用的第一課更具有代表性,因此筆者認為:作為一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印象派作品的第一課應該由德彪西的作品開始。[2]
在正式學習演奏印象主義音樂之前,教師應該先給學生布置兩首初涉印象派作品的熱身之筆,筆者推薦德彪西的《阿拉伯風格曲》和《貝加莫組曲》。
這兩首作品是德彪西的早期之作,其印象主義風格還沒有完全形成,但是作品中已經有部分印象主義的傾向,正確理解與演奏它們可使學生極大地開闊視野。那首著名的《月光》是值得每個想感受印象派風格的學生去演奏的。《前奏曲》的特色是細致之中有著豪放性的元素,《小步舞曲》巧妙抓住機會應用古鋼琴音型,《巴斯比葉舞曲》則強調左手但因彈奏方法,給學生手指技術掌握提出的要求極高。因此借助這樣的作品訓練,也能夠讓手部的控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學生學習完這兩部作品就可以正式的引入印象派作品教學的第一課了。
四、印象派作品教學的第一課
德彪西中期之后創作的作品印象風格十足,如《版畫集》和《意向集》以及部分《前奏曲》。作為正式學習演奏印象派作品教學的第一課,這些作品都是教學中非常好的教材。
對德彪西的鋼琴作品進行綜合分析后,發現不少作品當中的調性處在游離狀態之下,調和調間存在著絲絲縷縷的關聯,所以很多學生在鋼琴彈奏環節常常無法輕易抓住調性。所以不少學生在鋼琴演奏練習當中會青睞于選擇肖邦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因為這些作品曲風輕盈,旋律優美,而德彪西的作品則有著較強的印象派特征,彈奏難度大。幫助學生消除這樣的心理,教師在給學生安排鋼琴彈奏作品的過程中,可以先指導學生著重研究某段作品調性走向情況,培育學生良好的方向感之后,讓學生在自主練習當中做好自我研究,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彈奏興趣,逐步消除學生的恐懼和抵觸心理。另外,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多聆聽德彪西創作的其他器樂作品,促使學生立足不同角度增進作品認知,促使學生迅速進入印象主義樂派的演奏狀態。
德彪西在創作音樂作品的過程中青睞利用特殊管弦樂效果比方說,在低音區加入迂回長笛與加弱音器的小號。同時得標息,還傾向于應用輕柔力度與精致透明織體,從而營造朦朧神秘的境界。對此,我們常常能夠覺得他的作品就如同是水彩畫。通過聆聽德彪西其他的器樂作品和給學生講述上述德標西作品多變音色特征,指出學生在彈奏時要避免用手臂猛敲鋼琴,用那些畫一幅富有意境的水彩畫,依照鋪面要求恰當利用左踏板,得到優質音色。教師在教育指導環節要讓學生深入體會和咀嚼作品當中的獨特音色,對德彪西的音樂作品和風格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終真正愛上印象派的音樂。
五、結束語
印象主義音樂給鋼琴彈奏當中的手指技巧、踏板技術應用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時也實現了對聽覺感受、思想觀念、心靈感悟的更新,關注渲染氣氛和呈現情調,為高師鋼琴音樂教學設計提出了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必然會涉及作品選擇、教學設計等內容,如果教師有巧妙地思路引導, 必將帶領學生到達一個新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錢仁康,錢亦平.音樂作品分析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