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杰紅
【摘? 要】本園坐落在武平縣梁野山景區,一年四季各種瓜果蔬菜、植物種子、農作物等常年不斷,河里的沙石形態各異,周圍到處是樹林、小溪和山坡,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省級課題《利用地方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美術活動實踐研究》的背景下,我們和幼兒一同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進一步觀察發現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關鍵詞】地方自然資源;幼兒園美術活動;趣變
一、活動緣起說明
(一)基于幼兒的生活經驗
本園坐落在武平縣梁野山景區,一年四季各種瓜果蔬菜、植物種子、農作物等長年不斷,河里的沙石形態各異,周圍到處是樹林、小溪和山坡,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省級課題《利用地方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美術活動實踐研究》的背景下,我們和幼兒一同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進一步觀察發現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幼兒將樹葉撿回進行樹葉貼畫,對路邊的石頭摸了又摸,對松果、樹枝、蝴蝶、路邊的花草樹木、河流瀑布等,都充滿濃厚興趣。豐富的物質條件,極大開闊了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基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關注點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大班幼兒好奇好問,在走進和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奇思妙想,迸發出各種豐富的想象。“你看,那朵白云好像一只海豚。”“老師,這片葉子好像一把扇子。”“哇,這個石頭黑黑的,尖尖的,感覺好像怪獸的角。”“蝴蝶也來聞花香。”我們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點,將外出踏青時采集的自然材料帶回幼兒園,投放至區域中,供幼兒想象創作。以下四張圖片是幼兒在區域中的作品,幼兒對這個作品有了不同角度的感受和想法:幼兒1:哇,這個好像潛水艇!幼兒2:你們做的是一只蟋蟀嗎?幼兒3:不對,它是一只螳螂!幼兒4:不是,是直升機。他們對同一個作品,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了不同的想象和感受。他們紛紛躍躍欲試,有強烈的表達和創作欲望。為滿足幼兒的創作欲望,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我們將豐富多樣的自然材料投放在美術集體活動中,把幼兒從不同角度觀察想象的生澀經驗遷移至集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幼兒的想象力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審美智慧更富有靈氣,審美創造更富有創意。
二、活動方案
活動內容:趣變(想象添畫)
活動目標:
1.能根據物體的外形,轉動它的方向進行想象、添畫。
2.積極觀察和聯想,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不同的物體圖片;iPad;作品展示架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有趣的圖片,引導幼兒發現。引導語: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他們是什么東西變出來的嗎?
2.師幼共同小結。小結:其實這些圖都是藝術家通過他們的奇思妙想在物體上作畫,但是他們沒有全部覆蓋掉,這樣讓你們一看就知道,他是用什么東西變出來的。
(二)欣賞作品,感受趣變
1.根據圖片外形,嘗試想象。引導語:它的外形看上去像什么樣子?轉動它的方向,又可以變成什么呢?
2.欣賞作品,感受趣變。引導語:你們想知道藝術家們把它變成了什么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師幼共同小結趣變方法。小結:我們可以根據物體的外形、然后轉動它的方向,通過我們的奇思妙想,簡單填上幾筆,就可以變成非常有趣的東西了。
(三)自主創作,表達想法
1.提供材料,自主選擇。引導語:今天,我也帶來一些圖,在我們的身邊,大自然里,有很多的圖我們都可以創作。大家可以根據它的外形,還可以轉動它的方向,把它們變成有趣的圖。
2.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作品,交流分享
1.欣賞與評價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充分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現在誰來介紹一下,你的作品創意呢?
2.師幼共同小結
小結:在我們的生活中,大自然里,有很多物品,只要我們善于觀察,用不同的視角去發現,都可以用來創作。那我們一起去大自然里找一找,到時候去美工區再試一試、畫一畫吧!
三、以集體教學形式組織活動的價值辨析
本次活動過程緊扣藝術領域核心價值“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圍繞欣賞作品,感受趣變;觀察想象,嘗試趣變;自主創作,表達想法;展示作品,交流分享四個環節來組織教學。現對本次集體教學活動組織的價值進行如下辨析:
(一)教學方法多元化,豐富幼兒審美經驗
活動中,我運用觀察引導法、多媒體教學法、作品賞析法,在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中通過生活中的自然資源具體的、真實的體現,喚起幼兒生活經驗的共鳴,將生澀的經驗變成幼兒在活動中的體驗,幫助幼兒實現審美經驗的轉換和提升。首先在感受與欣賞環節,在欣賞大量的創意作品時,幼兒積極觀察并發現借形想象創作的好玩和有趣,激發幼兒想象與創作的欲望,獲得了初步的審美經驗。接著,圍繞:“你覺得它的外形像什么?”“我們試一試轉動它的方向,它又像什么?”這兩個問題,引導幼兒觀察,拓展幼兒想象,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與此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簡單的變化變得生動有趣,充分調動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借形想象的創作方式,拓展幼兒審美經驗,為表現與創作環節作好鋪墊。
(二)選擇多樣化,豐富幼兒審美體驗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本次活動以周邊自然資源為主材料,這些不同種類不同質地的自然物,是幼兒美術活動極好的材料和內容,教師及時捕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讓幼兒按意愿選擇材料,根據物體的外形,轉動它的方向,進行想象添畫。材料的多元化,開闊幼兒的視野,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萌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活動反思
現對本次活動進行如下反思:
(一)把握了活動的重點,解決了活動的難點
本次活動內容符合幼兒年齡特點,抓住本活動的核心經驗。活動的重點是根據物體的外形,轉動它的方向想象添畫。活動的難點是通過幼兒積極觀察聯想,表達和表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活動環節安排合理,體現了層次性
活動過程中,先讓幼兒通過感受與欣賞,為幼兒獲得審美經驗。接著幼兒意愿選材自主表現與創作,提升幼兒審美能力。最后通過展示與分享,滿足幼兒的審美體驗,活動環節安排合理,層層推進。
(三)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效服務于教學
首先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巧妙使用,讓幼兒直觀具體看到借形想象的創作過程。其次交互效果好,能讓幼兒積極觀察聯想并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再次,幼兒的作品能實時呈現在電腦上,滿足幼兒審美體驗。
(四)提問能抓住活動的重難點,啟發幼兒思考和表達
教師利用“你覺得它的外形像什么?”“我們試一試轉動它的方向,它又像什么?”這類開放性問題,啟發幼兒思考和表達,并積極正面回應幼兒,形成有效的師幼互動,為幼兒表現與創造奠定基礎。
(五)幼兒參與性高,表現出認真專注、大膽表述、大膽創新等學習品質
在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語言清晰明了。在表現與創造的過程中,幼兒根據物體的外形,轉動方向想象添畫,認真專注,通過多元的表現形式,作品富有個性,充滿想象,表現出幼兒積極聯想、大膽創新的學習品質。
參考文獻:
[1]吳立慧.大班綜合美術活動:一園蔬菜成了精[J].早期教育(美術版),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