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德銀
摘要:受到學生們心智尚未成熟的限制,在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的主要側重點是幫助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培養基礎的閱讀能力,這對于學生們今后的英語閱讀而言是重要的基礎。但是當前的許多小學英語課堂之中,很多英語老師只注重于單詞、句型這一類的知識,相關的閱讀教學也只是簡單的進行英語課文課前朗讀。而閱讀不僅僅只是讀出來,還要在運用重音、語調、節奏等語言手段在理解課文思想的同時配合文章有感情的朗讀,用心的讀,運用大腦,才能夠增強對于文章的理解以及記憶。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教學策略;分析研究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語言運用的綜合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增加單詞的掌握量,同時也能感受實例范文的語感和語句、單詞的靈活運用,從而無形中影響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然而,縱觀這多年的教學現況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小學的英語方面教學還存有多多少少的問題,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就是小學英語的閱讀教學,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在學習英語之前只屬于語文學科,所以閱讀教學對老師和學生來說都不陌生,但是最關鍵的點就在于教學的方式不同,有些教師可能會采用“照搬”語文閱讀的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小學英語教師應該懂得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一點一點的培養,了解學生對英語的掌握能力,選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進而提高學生們的英語閱讀能力。本文結合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現況進行討論。
一、立足于問題驅動模式,關注學生自學與思維能力鍛煉
思維品質的鍛造是小學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指標之一,它主張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對學生的思維活躍、啟迪與引導,使之善于拓展思維,充分汲取知識以加強掌握,同時提升閱讀理解力,并獲知文本思想以強化認知。由此反映于英語閱讀教學中,則主張教師應立足課時內的語言篇章,優化教學手段,引入問題驅動模式來激活學生思維,目的在于深化學生對閱讀篇章結構及邏輯性順序的認知,探知線索以獲取深度理解。就以香港培生朗文英語教材為例,此版本的小學英語教材中蘊含著大量有助于學生思維活躍的模塊,能使之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發展思維品質。
例如其中涉及一些傳記、書信、說明文和情境故事,這些文體形式都是教師可汲取的重要閱讀資源。而在引導學生初步解析時,可先提出邏輯性問題,加強思維驅動,讓學生能回扣不同的文體篇章展開閱讀,并根據問題指向來側重汲取語言信息,并經由自主分析、分類整理,與總結和概括有效解決問題。在此之后,學生能對具體閱讀篇章中作者的行文順序有所了解;或明白某一話題所涉及的多個層面;或探知某一故事所敘述的多個時間點、人物行為及情節發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由教師的點撥,根據指向性問題專注于課時篇章進行深度的文本剖析,有利于暢通其閱讀思路,提升其深度認知理解。此外,還可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其良好語言習慣,以此深切落實素養教育指標,滿足學生在閱讀學習或今后語言學習中的自學及思維能力發展需要。
二、思維導圖下閱讀引導
思維導圖非常有利于小學生開展英語閱讀學習,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智力正處于啟蒙階段,基于思維導圖的教學引導,學生可以加強對閱讀內容記憶理解效果。在思維導圖的英語閱讀實踐的引導下,單一的英語文本信息可以轉化為相互關聯的圖文聯系結構。同時不同的色彩、圖形、空間位置,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活動當中,從而提高了學生英語閱讀學習效果。為保證思維導圖的整體教學質量,教師須設計高效的思維導圖。通過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對閱讀內容進行剖析,科學合理地篩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素材,如美麗的動物、絢麗的色彩、動畫人物、奇怪的造型、優美的自然景物等。將其全部融入思維導圖當中,為學生建構一個趣味性、快樂和諧的思維導圖閱讀學習氛圍,啟發小學生的英語細胞,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
三、培養學生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之中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提升閱讀的效率。很多學生對于語文閱讀會有習慣,課后也會進行閱讀,這和中國學生的母語的漢字有關。而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也要注重培養學生們在課后主動閱讀英文文章的習慣,同時獨立閱讀時也要養成查字典、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字典讓英語閱讀的障礙減少,積累習慣增加了學生們的個人的詞匯量、英語好句,這些都是英語自我積累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對于學生們的閱讀能力也有著促進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時事半功倍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個人的英語素養,是閱讀教學重點之一。
四、閱讀后的總結
任何學習都會有一些學習技巧,那么英語閱讀也是一樣。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閱讀技巧,一般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都是先讓學生大概地閱讀全文,然后再在問題的基礎上講解文章。這樣的教學模式很明顯是為了迎合教師的需求,以講解為主。但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新模式下裸堂將以學生的需求為中心,尊重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講一些基礎的閱讀方法,如略讀法,所謂略讀法就是讓讀者在看文章時選擇性的閱讀,可以跳過一些不重要的細節,幫助學生加快自己的閱讀速度。這個方法很適合小學生,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還無法獨立的閱讀完一篇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不懂的詞語,所以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運用略讀法跳過不懂得地方,只要可以讀懂文章的大概意思就行。此外,學生還需要在閱讀之后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討論,共同發現文章的核心,充分理解閱讀文章的內容,加強學生自身的語言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英語教師應當抓住小學時期小學生學習英語養成閱讀習慣的這個好階段,要知道如果想真正的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那么這一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恰恰因為這樣小學英語的閱讀變得更為重要。因此,就要求小學英語教師要學會采取有效教學措施,對不同的班級或學生適當時刻采用“因材施教”法,一切都本著為學生未來教學,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寬學生閱讀視野,進而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閆紅秋,董明生.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13):98.
[2]姜星群,精心設計問題,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17(21):45.
[3]田元媛,小學英語課閱讀教學優化研究[J].江西教育,20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