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2020年初,全國暴發新冠肺炎疫情。為防控疫情,實行交通管制,民眾不外出避免聚集,餐飲門店、菜市場的客流稀疏,大量店鋪陸續關停。此時,幾乎零接觸的網上購物方式已然是民眾更佳的選擇。而需求激增、商品良莠不齊、物流受阻、生鮮供應鏈上游的農戶和地方產業帶與商家聯系不緊密等問題相繼涌現,生鮮產品的銷售面臨嚴峻挑戰。
關鍵詞:疫情;生鮮電商;物流
一、發展規模
生鮮電商早在2005就開始起步了,發展勢頭逐漸平穩至2012年時止步。基于并購等商業操作,生鮮電商在2013年時步入了第二次的快速發展階段。從2019年開始,生鮮新零售電商發展漸漸趨于“平靜”,經常出現很多中小型生鮮電子商務公司減小規模、關門和融資失敗以及終止服務等不良消息。電商的領導者盒馬鮮生第一次在蘇州進行關店,盒馬的解釋為:“經營策略的更改”。長期處于火熱狀態的呆蘿卜和吉及鮮因為資金不足,現金流中斷,同樣被迫關門。由下圖可知,即使生鮮電商領域的競爭非常激烈,且在2013年的迅速發展之后市場交易規模有所放緩,但生鮮電商市場交易的總量仍持續上升,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的交易量大于2000億元,2019年達到了3000億元。
2020年農歷新年因為新冠肺炎的侵襲,閉門不出變成了眾多國民的生活日常。而近年互聯網技術的良好發展,網上購物、外賣的愈發便利,使人們的消費需要也越來越多。生鮮消費的報表可知,春節期間的生鮮電商軟件平均每天的活躍人數超過一千萬,而春節過后的兩周內活躍人數更是超過1200萬。
二、經營模式
1.“到店+到家”結合模式
“到店+到家”綜合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店倉統一”,服務店面四周三公里范圍之內的消費人群,購買者能夠選取去門店消費以及送貨上門,永輝超市、盒馬鮮生、京東和家樂福是此模式的典型代表。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臨近消費者,門店可以實現30分鐘上門的極速配送。并且,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等門店可以線上購買加工處理生鮮產品的服務,盡力降低生鮮產品的損耗程度
2.平臺模式
平臺模式是將平臺當成第三方企業,同線下的商超、零售店等進行整合,選擇一二線的城市為主要業務地點,服務范圍在周邊3000米之內,快遞時間在兩小時之內,為消費者提供運送至家的服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是京東到家以及美團外賣等。
平臺模式能夠進行規模運營,展現品牌特效,自身帶有流量熱點,再輔助物流配送效率的逐步提高,消費者生鮮購買的體驗感將更好。并且,整體的電商平臺具有較強的大數據運算能力,能夠于線下店面倉庫的選址、使用者的消費的分析和供應鏈的完善上帶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線下商家的聯合中,平臺不能很嚴格掌控好產品的質量。
3.到柜自提
到柜自提的模式是指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下單并完成付款后,物流人員基于消費者要求的時間范圍把生鮮產品運送到小區的自提柜中,食行生鮮公司等為典型代表。在新冠肺炎疫情環境下,憑借此方法能夠減少人員的聚集,有效降低了物流人員和購買人員的感染風險。
三、生鮮電商危險機遇并存
1.生鮮電商危險
在2005年生鮮電商行業首次快速發展,大量的創業人員加入之中,但不成熟的資本市場風起云涌,行業資源開始朝著大公司聚集,眾多中小型的生鮮電子商務公司都被迫倒閉。2019年,生鮮電子商務領域又一次出現了危機,呆蘿卜以及妙生活等很多公司相繼進行關門、停業、裁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消費形式。很多生鮮電商平臺不用進行大范圍的營銷推廣,就有了使用者數量大量增加、訂單數量大幅增長以及交易額持續增加。此機遇下,生鮮電商行業迎來了又一次發展。雖然生鮮電商行業外在表現良好,但行業危機并未解決。
(1)盲目擴張,容易造成庫存積壓
“搶菜大戰”讓生鮮蔬菜等成為了生鮮電子商務的熱點,吸引百果園、中石化以及鮮奶企業等加入賣菜領域之中。迅速開店以及采購大量蔬菜,致使大量庫存生鮮積壓、質量下降,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打折銷售。此舉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降低了用戶的感受,存在流失用戶的可能性。當下的生鮮電商是“寵兒”,入局者多且競爭很大,在沒有品牌和質量保障下,很難被消費者認可,生鮮蔬菜銷售面臨嚴峻挑戰。
(2)短期增量,客戶滿意度難保證
由于交通等方面的疫情防控,難以買到日常必需的谷物、米、油、面、蔬菜等食物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即使在擁有許多便利店的一線城市,生鮮平臺仍成為多數人的第一選擇。疫情期間,短期內食品市場、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和其他地方的需求迅速轉移到了生鮮電子商務平臺,出現了關于訂單激增,營業額翻倍以及用戶使用時間激增的難題。但是,訂單量的增加、商品的質量下滑以及價格上漲使得客戶體驗好感將不可避免地降低。
第一,在訂單激增的同時,往往極易導致產品質量的降低。在谷物、米、油、面、蔬菜瓜果等商品中,蔬菜瓜果是最難大量存儲的。對于消費者,即便很難買到蔬菜瓜果,也不會降低其質量要求。但是,平臺上消費者需求增加、冷鏈物流和倉儲等處理能力不足,很難確保和確認生鮮商品的質量。第二,平臺更關注的是交付效率而非產品質量。在“無論如何也不擔心銷售”的情況下,某些平臺甚至不再關心產品質量,甚至不再注重用戶的反饋。
(3)物流及配送時效面臨大考
制約生鮮食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就是供應鏈的不暢通,冷鏈倉配不完善,源頭產業鏈仍然薄弱。在物流配送需求激增的疫情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第一,蔬菜供應不足?!胺忾]城市”正在進行,農地大棚里沒有蔬菜的銷售渠道,在電商平臺上也無法及時獲得蔬菜貨物供應。打開綠色通道雖有一定的積極效果,但蔬菜仍然有囤積的現象,供應鏈不暢通,出現了“找菜難”和“搶菜戰”等情況。第二,冷鏈倉配不完善。蔬菜尤其是多葉蔬菜不易保存,冷鏈倉配是延長保質期的有效方法。但是冷藏車所需的制冷機、燃油、電費都很昂貴,其運營成本是普通車的3倍,冷鏈倉配成本較高,生產者和消費者支付意愿低,其對于利潤較低的生鮮電商公司無疑又是一大挑戰。
(4)疫情后用戶流失隱患
根據2020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3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76.5%,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46.2%,普及率逐步遞增。網購用戶占網民總數的75%,電子商務的消費習慣已經普遍形成?;谙鲁潦袌龅某錾憩F,非特殊時期的電商平臺的新增用戶易成為長久消費群體。在防疫的特殊時期,平臺訂單數和交易數的增長大部分受益于疫情期間的臨時用戶,平臺購物的群體數量增長是非常有限的?,F在,各行各業已逐步復工,線下食品市場、購物中心和超級市場也逐漸開放,這意味著原本突然轉移到生鮮食品電子商務的流量已開始恢復為脫機狀態,生鮮食品電子商務業務已被取消。根據奇麥網站的數據,自2020年2月16日起,App Store總列表的免費列表中的Dingdong Maicai和Daily Youxian一直在下降,它們的排名甚至低于2020年過年之前,隨著用戶體驗下降和需求的減少,生鮮電商平臺應考慮下一個生存問題。
2.生鮮電商的機遇
(1)強大的政策支持,加速供應鏈短板破解
2020年我國中央政府的一號文件中表示:“打造農產品的儲存保鮮冷鏈物流硬件設施的建設項目。提升關于生鮮產品的冷鏈物流的整體設計以及分級設置以及準則的確定?!笔褂弥醒氲馁Y金進行投資,扶持和創建一些標桿的冷鏈物流基地。國家幫助農戶、鄉鎮合作社以及快遞公司和產業孵化公司等創建生鮮出產地點的打包、存儲、快遞、加工等,關于在農村打造的保鮮存儲的設備等使用電能按照日常的電費標準,生鮮電子商務需要跟緊國家的政策待遇,迅速落實冷鏈系統的搭建,尤其是規模很大的電子商務平臺、物流平臺公司,以及能夠創建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以及社會的服務的組織等,給生鮮電子商務打開便捷通道。
(2)疫情下的“用工荒”,加速模式創新
在疫情防控期間,生鮮電子商務是確保居民正常生活的關鍵,于生產、售賣、運輸的各個環節,任何一家的生鮮電子商務公司都要做好消毒殺菌等工作,但工作過程中,出現人員不充足、“用工難”的狀況。與此同時,有其他公司特別是餐飲方面的公司,關門停業時間最長,工人都在待業。針對以上矛盾的狀況,盒馬鮮生二月份就開始了第一次嘗試“共享員工”的形式,自此有大量的生鮮電子商務公司采用此方法,于相應的程度上降低了餐飲行業的損失。盒馬鮮生、西貝和云海肴等公司實行“共享員工”,叮咚買菜同十多家餐飲公司聯合,幫忙提供了一千多個員工的崗位。生鮮電商行業加速模式創新,恰當地調整了配備資源,合理地分配了人力資源,向其他產業提供了緊急形勢下的有力支撐。
四、農企農戶如何起步發力
1.運營模式進一步創新
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生鮮平臺訂單數量的大幅提升,使生鮮電子商務與眾不同的運營架構的優缺點都明顯體現。曾經流行一時的“前置倉”的辦法雖然在投入中便于落實,可是因為效率低下、盈利困難所以不被使用。日后社區團購的形式會變成模式創新的風向標,并且,盒馬生鮮的首席執行官表示盒馬 mini會變成生鮮電商的最終形式。
在這個信息公開透明的互聯網階段,80后已正式變成生鮮電子商務消費的主力軍,購買者在消費層面上具有很大的主動權,消費內容發生重大改變,消費內容被逐步細化的同時,還要滿足個性化的需要。自2017年開始,“無人零售起步發展”,“無人貨架的開始出現”、“無人超市逐漸落地”的信息越來越多,無人的零售以及無人的貨架也將會變成重要的發展方向。
2.實行標準化倉儲和運輸
生鮮產品的種類繁多,保鮮的時間很短,儲存難、易耗損,使得生鮮的電子商務獲利很低。倉儲的管控成為降低損耗狀況的核心,憑借科學數字化的管理針對倉儲管理進行,創新倉儲模式,把損耗降低在一個很小的范圍中,進而實現盈利的目的。當下,生鮮行業具有線下店面以及商超結合等創新的倉儲形式,而在日后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的過程中,商品的種類以及數量也在不斷增長,倉儲的管理模式同樣需要吸收學習新的技術以及理念進行不斷的優化。
物流配送的狀況很大比例能影響生鮮產品的新鮮狀況,但生鮮配送自始至終都是物流行業的困難之處。大量不同品種的蔬菜水果、冷鮮的肉類等貨物,關于保鮮需要的溫度等存儲條件都是不一致的。若選取的物流于生鮮冷鏈配送階段不能滿足要求,就會影響生鮮的質量、造成產品耗損率高等情況。所以,農業從事人員和企業要同有能力的物流快遞合作,如此才能保證農產品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損耗率最小。
3.售后服務要跟上
針對生鮮電子商務來說,售后服務是必不可少的一環。當下,生鮮電子商務在運營的過程中所需成本較高,還會經常出現用戶接收到的產品良莠不齊、貨圖不符等狀況。尤其在疫情期間,出于各種的原因,生鮮電商產品無法達到客戶的需求的情況更甚。當消費者在收到貨物后發現質量問題,線下的溝通會難以進行,大多都是在線上完成,而即使和客服溝通也難以獲得令人滿意解決方案。身為生鮮產品生產方的從業人員以及企業都不能推卸售后服務的責任,需要積極配合電商平臺,迅速地進行售后服務,幫助消費人員處理遇到的問題,確保消費者的再次購買率。
五、結語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的爆發,使得多數生鮮電商公司的交易量迅速增長,但短時間的增長并不能決定長期的發展,在這之中所展現客戶的購買特點的養成、生鮮生產者的技術提升、高質量的生鮮產品運輸等問題需要我們進行細致的研究和分析。一方面,生鮮農產品是生存所必須的剛性物資,實行疫情防控之前的生鮮電商的主要使用者是年輕人,而購買生鮮的主要群體都是家庭婦女和老年人群,其購買生鮮更傾向于超市選購,但是此次疫情的出現使很多使用者優先選擇使用生鮮電商平臺。在此期間,若使用者了解到生鮮電子商務的優點并有良好的購物體驗,他們則會轉變成生鮮電子商務的忠實使用者,同時生鮮電子商務也可以抓住此次機會,打破以前難以逾越的使用者鴻溝。另一方面,生鮮電子商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從最初的曲折發展到現在成為疫情期間民眾的生鮮采購的主要手段,能不能抓住機遇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能不能創建好“線上線下物流”整合的生態鏈。此時就離不開電商平臺、物流的配送以及生鮮生產人員各單位各盡其責,完善整個鏈條的各環節,提高效率,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生鮮電商的高速發展也需要農業公司科學分析顧客消費需求、農民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生產出高質量的生鮮產品,提升購買人群的粘度,實現生鮮電子商務的生態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王成榮.常態和疫情下社區生鮮電商的盈利模型比較研究[J].物流技術,2020,3906:20-24+29.
[2]何婷,侯漢平,楊建亮.疫情背景下生鮮電商企業車輛路徑優化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0,1607:183-188.
[3]程實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高欣弘工銀國際宏觀經濟分析師.疫情的長期影響:數字經濟加速進化、重心下沉[N].第一財經日報,2020-02-25A11.
[4]張宇.疫情下的“搶菜大戰”,生鮮電商將迎來新風口?[N].電腦報,2020-02-17004.
[5]特約評論員李宏.疫情促增“到家”業務“共享員工”何樂不為[N].現代物流報,2020-02-24A01.
[6]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副秘書長鄒國華.后疫情下水產品流通高質量發展的思考[N].中國漁業報,2020-07-06003.
作者簡介:周學文,女,漢族,籍貫:江蘇連云港,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業:會計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