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對于財務管理系統的建立,企業已經投入越來越多的精力,而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達成全面的分析結果,已經開始逐漸采用當前已經開發出的新型財務管理系統,實現對于財務數據、財務管理模式和財務人員的綜合性管理。基于對財務共享服務體系在企業財務管理中使用意義的分析,本文探討了當前基于這個工作體系下傳統財務人員的工作狀態,在找到問題之后,建立了傳統財務人員的工作轉型思路,并提出了具體的轉型方法,從而讓傳統財務人員可以適用新時期的財務管理規范。
關鍵詞:財務共享服務;財務管理平臺;財務人員
財務共享服務的原理是能夠讓所有的業務部門將日常工作中產生的所有財務數據集中輸入到已經建立了財務公開管理平臺中,財務系統的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工作需求,從該服務平臺上直接獲得財務信息,并對其進行核算、處理和研究,可以說財務數據使用過程,無需財務部門向業務部門請求財務數據,全面節約了財務信息的處理時間。同時該平臺本身具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因此會讓財務系統工作人員的日常工作難度下降,同時可借助該平臺減少工作數量,從而讓財務人員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個人素質提高過程。
一、財務共享服務體系的使用意義
1.消除財務風險
現代企業運行過程中,任何微小的決策或者微小的失誤,都可能引發嚴重的財務風險,同時財務風險通常是由項目的業務部門引起,因此企業方面為了能夠嚴格控制產生的財務風險,要能夠對日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財務信息、財務數據進行探討,在財務共享服務體系的使用過程,由于業務部門需要把日常的各類財務信息提交給財務共享服務平臺,同時該平臺內的財務人員需要根據規章制度規范的信息進行分析,所以可以直接查找到各類信息的處理過程,或者決策制定過程中所存在的隱患,之后根據最終獲得的專業分析參數,和已經制定了的財務風險發生等級對比,根據該報表給出對應的風險等級,從而讓企業的管理層和決策層可以做好應對。
2.提高信息精度
企業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乃至于稅務會計工作中,都需要嚴格保障所獲得的財務信息精準高效,采用原有的時間階段性的財務管理系統,容易出現財務信息的粉飾問題,導致信息精度下降。在財務共享服務系統的使用階段,由于所有的工作部門都需要將日常工作中的財務數據直接提交給財務信息共享平臺,因此財務會計以及管理會計,可以大量從該平臺中取得所有的數據,且這類數據在各部門的本身管理和保存時間縮短,消除了財務信息的粉飾問題,從而讓最終獲得的各類財務信息精度大幅度提升,從根本上消除了可能存在的信息隱患。
3.完善管理思路
只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思路和財務管理制度具有科學性與完善性的基礎上,才可以帶動其他管理體系的構造。在當前的管理體系中,如果選用原有的財務管理機制,實際上會導致最終建立的工作模式具有缺陷,而根據這一管理體系獲得的其他參數,也無法應用于對企業其他管理項目的實施過程。在財務共享服務體系的使用過程,由于所有業務部門都需要直接提交日常工作過程中的財務數據,則企業方必須要在現有的規章制度上做出調整,以符合各個業務部門的工作需求,從而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中,既能夠加入新的財務管理工作思想,也可以對原有的制度缺陷進行審查,從而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4.實現財務跟蹤
現代企業管理中,會通過計劃會計所提供的意見和建議為企業的管理運行和業務模式的開發過程提供幫助,為了能夠定期或不定期分析各類建議和意見的取得結果,需要建立專業的財務跟蹤模式。財務共享服務體系之下,要求所有的業務部門要能夠在規定的期間內,向數據共享平臺提交財務信息,這就說明管理會計可以根據當前已經獲得的所有財務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跟蹤各類財務管理制度所取得的分析成果,以真正做到跟蹤性的財務管理制度。
二、財務共享服務體系下的傳統財務人員工作現狀
1.理念轉型缺陷
財務共享服務體系下,實際上是一種對財務管理信息即時性的體現,這就要求企業中,現有的財務會計、管理會計都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給出分析結果,所有的人員必須要具有緊迫感,并且了解財務共享服務體系下所需要具備的新時期工作思想。比如各類經過升級后的會計制度、對于財務信息處理平臺的主動學習和了解等,在現有的傳統財務人員工作過程中,對于這類新型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并沒有得到全面的開展,其依然按照原有的財務管理模式工作,這就導致在工作理念方面存在嚴重的缺陷,顯然無法和新的系統、新的業務模式、新的管理體系適配,兩者之間出現的不對接效應,不但會導致該系統發揮的作用得到嚴重的限制,甚至會對原有的工作體系造成沖擊,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陷入混亂時期。
2.服務體系問題
財務管理系統的服務體系要面向兩個方面,一個是所有業務部門為其本身提供的服務,另一個是財務管理系統面向業務部門和企業決策層提供的服務。對于前項工作,要求所有業務部門的人員能夠了解當前已經建立的財務共享服務體系運行原理、運行方法、運行狀態和運行需求,唯有如此,才可以按照已經建立的規章制度,直接向該平臺內提交所有的財務數據。對于后項工作,財務系統的人員要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出相關信息的分析結果,并且從中發掘深度化的信息,從而讓企業的決策層了解目前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在當前的工作階段,主要是對于全項工作內容的說明,但是對于后項工作存在一定的管理缺陷,比如并未要求財務會計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出專業精準的分析結果,并且讓管理會計根據該結果,分析當前的管理缺陷,只是要求在召開企業戰略規劃的會議時,讓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可以把取得的結果提交,這就導致財務管理系統實際上,在新時期依然按照原有的工作制度完成所有的任務,與當前的財務管理模式之間存在不匹配性。
3.風險把控問題
當前很多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采用的是事后控制思想,即在發生較大虧損時,或者企業的某項業務無法繼續開展時,才進行相關問題原因的查找,實際上,如果財務管理系統能夠落實事前風險把控思路,則存在的一些問題根本不會發生。目前的一些企業管理中,由于長期使用事后控制思想,導致財務管理人員逐漸放松對自身的管理,未能根據事前控制制度和思想控制思想轉變自身的工作模式,這一形式的后果是,企業可能在運行過程中,由于對于相關問題的發掘程度較低,導致其無法有序找到目前存在的各類風險,讓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遭受損失,嚴重時甚至會讓企業的資金鏈完全斷裂,無法繼續運行。
4.系統構造問題
財務共享服務體系必須要能夠建立專業的硬件和軟件服務平臺,對于硬件平臺,要能夠建立可以支撐軟件平臺的運行體系,而對于軟件平臺,要通過對于專業系統軟件的加入、業務軟件的更新等,讓所有的財務管理人員能夠轉型,同時完成各個時期的各類工作。目前的系統故障問題表現為,一些企業受限于資金、技術和人員數量,導致其并不投入過多的資金應用于對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的共同升級,即使傳統財務人員已經轉變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由于硬件上的不支持,也無法在更短的時間內使用,導致現代財務管理工作理念未能使用,逼迫財務人員采用原有的工作方法完成任務,對共享服務體系的應用效果較差。
三、財務共享服務體系下的傳統財務人員轉型思路
1.核算類人員向服務類人員的轉型
核算的人員主要是企業中儲備的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在工作過程要能夠了解日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資金流水數據,并且對這類數據進行統一化的核算,并且將該結果提供給其他的會計人員。在具體轉型工作,其需要成為服務類人員,而服務對象為其他的財務管理人員,比如出納或者管理會計,要求各業務部門所提交的所有日常財務信息,要由財務會計人員第一時間核算,以了解當前所有資金流水是否會對原有的業務規劃框架造成沖擊,當發現不存在嚴重的問題時,將這類問題提交給管理會計,讓其根據已經制定的計劃方案作出對比結果。而對分析的結果,可以接受一個業務部門的業務開展過程中或者日常運轉過程投入的資金是否處于計劃框架下,并從中發現各業務部門的超額超支問題,之后把存在的問題提交給管理層,以進一步防范企業的財務管理風險。
2.管理類人員向風控類人員的轉型
管理類人員主要是財務管理系統中的計劃會計,要求其必須能夠轉變工作思想,將事后控制理念轉變成事前控制理念。風險控制過程,一方面要根據目前所獲得的所有資金信息,找到是否存在超額超支問題,另一方面要了解當前已經制定的計劃是否存在嚴重的缺陷,要求管理類人員必須要能夠和核算類人員之間建立有序的交流通道,且在制度的規劃方面,要求工作中可以得到最終數據,讓其能夠根據核算類型、工作標準和工作要求,向管理類人員提供各類信息。此外對于管理類人員,要求其本身就具備對各類資金的審核能力,從而實現對財務會計工作結果的監管,最終形成了既能夠面向于財務管理系統內部的風控思想,也能夠形成針對各類業務部門向外業務開發過程中的風控思想,基于此,才可以讓取得的工作成果更加高效。
3.審計類人員向投資類人員的轉型
審計類人員是當前的企業中儲備,其工作主要是產生的投資項目和回報資金之間的比值,以及對于企業內部各類賬目的審核,在今后的工作中,由于財務共享模式可以了解各類財務性賬目,以及企業投資過程中所獲得的各類收益,同時各類信息也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確定,對于審計類工作人員的轉型過程,要能夠主動面向企業當前的投資決策以及投資過程中的賬目信息,這就要求這類人員必須要能夠了解各類投資的期望值。同時也能夠對投資過程中所存在的各類風險進行分析,從而讓企業可以在后期的實際運行過程,更為全面掌握當前存在的各項問題,為企業的投資工作提出相應的建議和意見。
4.出納類人員向監管類人員的轉型
現有的財務系統中,對于出納的重視程度不足,實際上出納作為整個資金管理過程中的最終端,其工作成果和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必須要讓出納具備對于各類賬目的核算能力,同時在財務共享平臺之內,如果發現某業務部門向財務部門申請資金調配或報銷時,出納要根據專業的財務信息使用制度給出自我核算結果,之后獲得財務會計、計劃會計關于資金供給的信息,當發現這兩類會計給出的信息與出納人員的分析結果差距過大,出納人員要落實自檢工作,經過自檢發現無誤,則把決定返回,讓其重新核算,或者讓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給出做出決定的原因,分析結果是否具備科學性。
四、財務共享服務體系下的傳統財務人員轉型方法
1.共享服務平臺的構造
共享服務平臺的建設中,需要在選定了軟件的基礎上配置硬件,本文認為,選擇的軟件要從兩個層面分析,一個是數據的發掘與分析類軟件,另一個是專用的業務軟件,對于數據的獲得和發掘類軟件,主要是以系統軟件的模式配置,其中要能夠涵蓋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另外對于大型企業來說,由于其日常工作過程中產生的財務數據量龐大,所以要根據實際需求建立企業獨占性的云平臺,該平臺可以實現對于各類業務、日常財務信息的主動收集,從而在運行過程,把財務信息錄入檔案,該數據理論上不可更改,只有在經過了提交修改申請,并且財務部門發現該信息存在明顯錯誤時,才會允許其修正,之后各類數據可以直接由云計算系統分析,且云計算系統根據財務系統工作人員輸入的指令,比如總流水資金的計算指令、不符合財務系統獲得信息的風險數據篩查等,之后由云計算系統自動給出結果。對于專用的業務軟件,比如ERP系統,就可以在財務系統的運行過程中,直接和數據公開平臺進行對接,財務工作部門可以直接通過ERP系統,從中獲得所有的企業業務財務數據,之后和規劃的財務數據對比,以探尋當前的財務管理問題。
對于硬件系統,則需要根據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各類業務軟件的占據內存空間,以及各類軟件的運行端口情況進行配置。
2.財務人員思想的轉換
財務人員的思想轉換要覆蓋兩個層面,一個是對于工作能效性的升級,另一個是對于風險控制思想的轉變。對于工作能效性的轉變,要求所有的人員必須要能夠在規定的周期之內,實現對于財務服務平臺的構造,讓財務會計能夠依托于該平臺,直接獲得日常工作過程中,所有業務部門所提交的各類數據,同時要能夠了解各種軟件的操作方法。比如對于云計算平臺的操作,財務會計的操作過程,要了解各類財務人員所能夠提交的相關結果,也要求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日常工作階段,要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審查任務,如要求管理會計按月向企業的管理層和決策層提交當前發現的管理問題,當然該過程中也要能夠分析所有財務人員日常的工作難度、工作壓力和工作數量,防止由于這類人員需要完成的任務過多,導致對工作認同度的下降。
對于風險控制思想的轉變,要能夠讓所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加強自身的學習,比如對于當前開發出各類財務管理思想的研究和財務管理方法的確定,以分析通過對這類方法的使用,是否能夠全面規避企業中存在的所有財務風險,另外也要集中組織考核,分析所有工作人員當前的財務知識儲備情況,尤其是在新型會計制度發布之后,可以給予所有財務管理人員三個月的學習時間,而三個月之后統一組織考試,當發現參加學習的財務人員對這類新型管理會計制度的了解不到位時,則需要讓其參與進一步的學習,只有通過考核之后,該人員才可以參與到實際工作過程。
3.財務管理方法的選用
管理方法的選擇過程,要能夠讓所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建立以新型技術為核心,工作理念被輔助的工作機制,該方法一方面能夠提高所有信息的處理精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工作難度。比如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平臺中,已經實現了和ERP信息、大數據和云計算管理軟件的銜接,則在工作階段,要能夠讓所有的財務管理人員在給出最終的結果時,完全根據這類軟件中所覆蓋的信息和工作內容,讓參與財務管理過程的工作人員參與到具體的數據分析和給出過程。另外對于專業配置的財務信息管理軟件,也要能夠讓所有的人員使用,通過工作過程中當前已經構造的專項管理制度和會計工作準則,得出既符合法律規定,又符合企業規章規定的相關結果,從而讓其最終獲得的數據可以完全符合企業的管理和運行發展需求。
4.崗位職責方案的確定
對于崗位職責的確定,可以根據不同人員的工作權限、工作內容和工作要求,讓其獲得相對應的數據,而對于各類數據的使用方法、使用原則和使用目的不同,則對企業造成的影響也不同,所以可以根據相關人員對于數據的處理方式、處理結果和對與數據的發掘深度、職工工作職責分析。比如財務人員的工作過程,完全根據企業當前已經制定的工作標準和工作規范,對于各業務部門的日常資金流水總量進行核算,在核算之后,需要提供給其他的財務會計進行復核,復核之后把相關結果提交給管理會計,發現管理會計最終給出的決策和企業的發展需求完全不符,或者為企業造成了重大損失,則需要跟蹤是否是由于給出數據結果本身就存在嚴重缺陷引發該問題,若發現并非是數據上的構造問題,則可確定是管理會計對數據分析過程采用了錯誤的方法,則需要追究管理會計的責任。當發現是由于最終給出的核算結果本身存在問題,導致管理會計出現誤判,并且在數據的復核過程,復核人員未能檢查出錯誤,則需要跟追究復核人員的責任,當然該過程中數據的初始計算人員也需要承擔責任。
5.人員轉型激勵的設定
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并非一蹴而就,該項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學習精力,甚至采用個人采購資料的方式,以解決原有工作方面的問題,為了能夠讓所有的人員更為主動參與到學習工作中,企業需要制定專業的轉型激勵制度。該制度一方面要根據會計人員當前的工作模式、工作要求和工作標準,根據其實際的轉型效果,對具體的工作方法進行分析,當發現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符合新型會計工作標準和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時,則可以給予該人員獎金,以達到有效的激勵目的。當發現某人員轉型過程中主動采購學習資料,則企業需要對這類資料的采購資金進行報銷,從而讓財務管理人員認為,自身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企業不但允許,而且能夠為其提供便利,從而提升職工的主動學習能力。
五、結論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當前的傳統財務工作人員存在工作理念落后、工作方法不合理等問題,這就導致這一新型的工作理念無法全面實施。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將現有的財務管理理念外延,在服務模式的轉型中,可采用的轉型方法包括激勵制度的建設、工作理念的升級、工作素質的全面提升等,基于此可以讓專業財務人員的工作水平得以更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軻.試論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納稅,2020,14(04):95+97.
[2]郭曉閃.基于財務共享背景下傳統財務人員轉型的研究[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9(10):147.
[3]王國平.財務共享模式下傳統財務人員轉型策略探究[J].科技風,2019(24):252.
[4]楊晨筑.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探究——以中國一冶集團為例[J].知識經濟,2019(10):79+81.
[5]劉鑫.財務共享服務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財經界(學術版),2019(03):128.
[6]趙進.財務共享服務背景下傳統財務人員的轉型[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1):88-90.
作者簡介:楊燕妃(1980.11- ),女,漢族,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人,本科,注冊稅務師,注冊會計師,高級會計師,浙江德廣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職務:財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