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霖
摘 要:黨的十九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為治國理政方針的重要基礎。黨中央在全面總結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基礎上,提出了兩個責任。在此背景下,本文在系統梳理和分析國內研究現狀的基礎上,從制度理論視角深入剖析問題根源,從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為全面從嚴治黨、深化兩個責任的路徑探索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兩個責任;問題分析;途徑與對策
新時期,為應對“四種考驗”“四種風險”的現實要求,黨中央在全面總結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的基礎上,從“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角度出發,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首次提出了兩個責任。兩個責任的提出深化了“全面領導責任”“主體責任”的內涵,明確了“各級黨委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領導者、執行者、推動者”。兩個責任的提出,是黨中央對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規律的戰略思考和科學把握,是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理念的一個重大轉變、工作思路的一個重大調整、工作機制的一個重大創新。對于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兩個責任是指,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委負主體責任,紀委負監督責任。黨委主體責任是一個責任體系,是由黨委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班子其他成員共同承擔的。紀委負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各級紀委要履行好監督責任,既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又督促檢查相關部門落實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任務。
本文在兩個責任概念的基礎上,結合河南省交通運輸系統的責任落實現狀,從制度理論與博弈論視角深刻分析當前存在的問題及困境,提出兩個責任的實施路徑與對策建議。切實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真正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為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一、現狀
兩個責任自提出以來,一直受到政界、學術界的重點關注。國內研究者、實踐者深入開展研究和探索,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在不斷發展和成熟。通過分析兩個責任實踐過程中的“得”與“失”,是持續提高從嚴治黨創新研究水平和指導實踐活動的堅實基礎。
從理論研究來看,國內研究者主要分析和探討了落實兩個責任的現實困境、戰略創新與路徑突圍等問題。馮丕紅和李建華(2018)從制度自覺、制度信用和制度防腐的角度分析了兩個責任的制度倫理問題。劉銀善(2019)從制度理論的視角指出,相關制度針對性、系統性不強,缺乏可操作性是兩個責任問題的根源。侯毅軍和張繼美(2014)從工作職能、監督制度、黨內監督的轉變戰略出發,明確黨委、紀委責任界限,推進兩個責任的落實。張建南(2017)指出,嚴密的問責機制是使兩個責任落到實處的可操作路徑。吳俊清(2016)進一步從監督體系、監督手段與監督方式創新的思路提出兩個責任落實的創新路徑。
從實踐方面來看,尤其是結合河南省交通運輸體系的實踐來看,各部門都積極開展“落實兩個責任、打造廉潔交通”主題活動。在實踐中認識到,落實兩個責任,主體責任強調黨委是領導者、組織者、執行者、推動者,監督責任強調紀委是監督者、協調者、推進者。兩個責任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個責任體系。推動落實兩個責任,需要層層夯實責任、傳導壓力,強化檢查考核。嚴格責任追究。做到讓權力在制度的約束下運行,使行政執法制度化、具體化。因此,落實兩個責任,明責是前提,根本在擔當,監管是保障。
兩個責任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都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理論支持和實踐依據。在此基礎上,我們仍然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繼續開展深入研究,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深刻剖析如何建立兩個責任的長效機制,實現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路徑創新,為管黨治黨工作作出突出貢獻。
二、問題分析
自兩個責任推行以來,圍繞發現問題,反腐敗的發條越擰越緊,制度的籠子越織越密,取得了豐富的階段性成果,但必須清醒看到,一些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影響惡劣、亟待解決。長效機制正在深化。一些不同程度的離軌越軌行為,主要表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兩個責任落實制度的針對性不強并缺乏可操作性。結合河南省交通運輸體系的情況來看,各部門、各單位在制定兩個責任實施細則中,原則性要求多,程序規定缺,協調聯動差,前瞻性和實效性不夠,且條文過于抽象,缺少可操作性。第二,兩個責任的評價考核體系不完善。兩個責任不只是口號,更是對從嚴治黨的切實踐行。只有建立完善的標準及其考核機制,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及執法必嚴。第三,制度執行效果難以保證。兩個責任推行以來,各部門能夠積極制定相關制度措施與管理細則,但對于制度執行缺乏監督。第四,問責機制不完善。責任不明、問責不實是導致紀律和規矩成為擺設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制度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制度執行不嚴。由于在實際工作中,紀委的獨立性難以保證,權威性被弱化,從而導致監督功能喪失。第五,監督方式和手段創新不足。當前的問題主要是,一方面,作為監督主體的紀委面臨的問題是職能界定模糊,把組織落實職責統統交給紀檢監察機構具體承接,導致紀檢監察部門陷入“協調變牽頭,牽頭變主抓,主抓變負責”,監督功能無法發揮;另一方面,監督方式亟待創新,需要從事后監督轉向全程監督。
三、途徑與對策
針對當前兩個責任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統籌做好全面從嚴治黨,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本文從理論創新、制度改革與路徑優化的角度提出以下四點對策與建議,持續把從嚴治黨提到新的高度。
首先,完善制度建設,形成兩個責任落實的長效機制。制度建設是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治本之策,也是落實兩個責任的重要保證。完善其分工制度,建立正向激勵制度,以及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各項機制,形成反腐倡廉的強大工作合力。其次,建立定量考核評價體系,提升兩個責任落實的質量。根據部門的實際情況,對兩個責任的任務職責進行指標分解,構建可操作的考核體系和評價機制。把平時掌握的情況、巡視中發現的問題、紀律審查、違規違紀案件查辦情況與黨風廉政建設年度考核結合起來,綜合考察。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對落實不力進行督促整改,推動主體責任落實。再次,完善監督機制,推進兩個責任落實的全面管理。在轉變監督主體職能的基礎上,對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各個環節的監督。比如建立追究制度體系、“一案雙查”制度,既倒查追究黨委的主體責任,也倒查追究紀委的監督責任,確保責任追究的制度化、程序化和常態化。最后,建立專項巡視制度,推進兩個責任落實意識。提供建立巡察監督、專項督查、社會監督等五種常態化、立體式監督渠道,把履行兩個責任情況作為重要內容,選擇腐敗現象易發多發重點領域、部門開展專項巡察監督和進行專項治理整改。在此基礎上,通過拓展監督渠道、加強巡視監督等工作形式創新監督手段,切實增強制度剛性約束,從而實現監督職能的有效發揮,提升兩個責任的落實意識。
參考文獻:
[1]馮丕紅,李建華.“兩個責任”的制度倫理分析[J].湖湘論壇,2018(3):39-42.
[2]劉銀善.論推進高?!皟蓚€責任”有效落實的問題與對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6):64-68.
[3]侯毅軍,張繼美.落實兩個責任 使黨委和紀委的責任界限更加清晰——新疆人民出版總社嚴格落實兩個責任概述[J].新疆新聞出版,2014(5):62-64.
[4]張建南.建立落實“兩個責任”問責機制[J].中國紀檢監察,2017(3):64-64.
[5]吳俊清.新時期高校落實“兩個責任”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改進措施[J].法制博覽,2016(13):282-283.
[6]虞云耀.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N].人民日報,2015.5.20.
[7]劉熙瑞.監督行為常態化,監督工作“日?;保叽蟠胧娀瘜Α耙桓畠稍骸钡谋O督[J].人民論壇,2006(18):26-27.
(作者單位:河南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