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鵬翊 劉鑫艷 劉騫駿 冬雨欣 李若琳
摘 要:在實地調查西遞主要街道沿街門面的基礎上,通過歷時性研究,發現西遞的旅游商業化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運用質性研究方法,通過對地方政府、村委會、管理人員、當地村民、店鋪業主及游客等的深度訪談,追溯其旅游商業化控制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的態度以及博弈過程,總結出歷史村鎮旅游商業化控制的內在邏輯。最后揭示地方政府預見性的干預是歷史村鎮旅游商業化得到有效控制的決定性力量。在歷史村鎮旅游發展的利益相關者中,政府最有能力也最有動力對旅游商業化進行有效的控制。
關鍵詞:歷史村鎮;旅游商業化控制;利益相關者;政府干預;西遞
一、引言
隨著近年來歷史村鎮旅游熱潮的興起,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入中國的歷史村鎮,由此引發了歷史村鎮內旅游商業活動蓬勃發展的現象。通過麗江和周莊的案例研究表明,歷史城鎮的旅游商業化是在級差地租作用下,政府官員、旅游者、商鋪業主和當地居民追逐自身最大利益的博弈下集體選擇的結果,因此旅游商業化不可避免。但是隨著歷史村鎮旅游商業活動的不斷擴張,在級差地租和集體選擇的作用下,本地居民逐漸被外地商人所置換,沿街的生活門面轉換成面向旅游者的商店,歷史村鎮失去了生活性村鎮的特性,變成純粹以利潤為導向的商業性村鎮。歷史村鎮旅游商業化的極端發展將導致諸如文化的中斷甚至喪失,世界遺產登錄資格被取消,游客拒絕來此旅游等一系列嚴重的后果。如何避免這些后果的出現,是值得探討的問題。正如Higgins所揭示的,旅游不能僅僅被看成一門產業,它不能只是作為市場經濟的工具,旅游應該是整個人類共有的權利,應該重視其強大的社會功能。因此,歷史村鎮作為全人類共同的遺產,在旅游商業化不可避免發生的情況下,如何防止其無限制的擴大化而淪為獲取經濟利益的工具則顯得非常重要。
二、西遞旅游商業化現狀調查結果
本次研究共調查了西遞的 202 個門面,包括牌樓廣場、停車場、小吃一條街、大路街、橫路街、直街、青云弄、后邊溪等8個主要街巷,調查范圍超過古村落的80%。由于大部分商鋪位于民居內,所以各類門面中大部分同時也是居住用房,但在本研究中把一層門面有面向游客功能的都做店鋪計算。
調查表明 2009 年西遞面向游客的門面占 73.75%,面向游客和居民的門面占 8.43%,面向居民的門面占17.82%,比例接近9:1:2。面向游客的門面有90%是集中在大路街、直街以及橫路街三條旅游干道。各類門面中分布最均勻的是紀念品店,其次是飲食小吃店。而客棧、居民服務和零售店的分布非常集中,主要位于后邊溪和大路街。另外,西遞目前的經營門面以本地人為主,本地店鋪業主占了接近80%。
三、西遞旅游商業化控制的內在邏輯
西遞在申遺成功后的兩年間商業化發展呈現“井噴”狀態,而西遞鎮政府及時強有力的介入使得西遞的商業化在短暫的“井噴”之后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沒有政府的介入,各利益相關者集體選擇的結果是否也會是商業化的有效控制?利益相關者主要有:地方政府、西旅公司、村民以及游客。其中,“地方政府”在本研究中主要指黟縣人民政府、西遞鎮人民政府,而西遞旅游集團公司和村委會實際上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可以將其歸為一類。
在旅游商業化控制過程中,最了解基層實際情況的地方政府擁有最大的影響力。上級政府 (省、 市) 一方面以 GDP 為導向對地方官員進行考核,一方面又通過“給政策”的方式支持西遞的遺產保護工作并約束地方政府的自利行為。因此,商業化控制目標的實現直接影響到地方政府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地方政府在通過對旅游資源的開發以及旅游商業化的發展來增加經濟收入的同時,還在遺產保護、旅游地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輿論的多重壓力下選擇對商業化強有力的控制。
四、結論
通過對西遞旅游商業化控制過程進行的研究,表明該地的旅游商業化發展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本研究則進一步揭示在政府的有效干預下,旅游商業化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規模之下的。研究結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讀:
(1) 歷史村鎮的旅游商業化是可以控制在一定規模之下的。西遞在申遺成功之后的兩年顯現出明顯的旅游商業化特征,但對比麗江和周莊,其商業化程度相對較低,并且其發展規模在2002年政府采取干預措施后基本維持不變。
(2) 地方政府預見性的干預是歷史村鎮旅游商業化得到控制的決定性力量。在旅游商業化過程中,政府干預是否及時,干預措施是否有預見性是控制是否有效的關鍵。西遞鎮政府在西遞村民原始積累到一定程度,商業化“井噴”現象開始的時候,通過及時的強制措施以及主動讓利給村民相結合的方式,使得西遞旅游商業化最終得到有效控制。
(3) 在歷史村鎮旅游發展的利益相關者中,政府最有能力對旅游商業化進行有效的控制。在本地人想從旅游商業化中瓜分更多利益、外部資本積極涌入、本地企業企圖進一步擴張,而游客又沒有積極性和相應權力進行干預的情況下,處于權力和利益絕對優勢區間的政府,在上級政績考核和其他歷史村鎮的競爭以及保護遺產的多重壓力下,最有能力也最有動力通過對旅游商業化的控制來實現其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總之,西遞旅游商業化控制的經驗是在特定的資源稟賦、政策環境和社會條件下產生的,是各利益主體之間反復博弈的結果,這個過程是動態的,機理是復雜的,所以其確立的最終的商業化控制模式具有多變的形態,其所采取的旅游經營、管理模式也只適用于特定的旅游發展階段,并不一定具有推廣性。但本研究重點是揭示歷史村鎮旅游商業化控制過程反應出來的內在邏輯,在旅游商業化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如何通過預見性的干預使得各方利益主體的博弈達到一個較為穩定的狀態。這個邏輯對其他歷史村鎮的旅游商業化控制是具有借鑒意義的,為了避免旅游商業化發展導致地方文化的突變和文脈的斷裂,為了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更好地延續本土文化,歷史村鎮的旅游商業化需要有預見性的干預,而這個干預的最有力的主體就是地方政府。
參考文獻
[1]劉沛林. 古村落: 和諧的人聚空間. 上海: 三聯書店, 1998.
[2]王寧. 旅游、現代性與“好惡交織”. 社會學研究, 1999, (6): 9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