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翠 藍方慧 蒙柳訪

【摘要】目的:研究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神經外科行診療的64例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2018年10月之前的的32例患者為常規組,2018年10月之后的32例患者為預見組,本院于2018年10月對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術后12h、24h、36h,預見組的疼痛評分均小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見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的疼痛,提升護理滿意度,具有較佳應用效果。
【關鍵詞】神經外科;擇期手術;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248.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0)03-169-02
神經外科手術可對患者機體產生一定刺激或損傷,進而可能引發強烈疼痛。疼痛是一種主觀不愉快感受和體驗,與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并稱人體五大重要生命體征,是外科手術后的常見癥狀,需要通過有效護理加以緩解,從而保障術后恢復[1]。疼痛預見性護理是一種前瞻性、及時性護理方式,包括多方面措施。本研究以64例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為對象,分析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對此類患者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診療的64例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常規組(n=32)為2018年10月之前的患者,預見組(n=32)為2018年10月之后的患者。預見組:男20例,女12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0.25±5.09)歲。常規組:男19例,女13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0.36±4.78)歲。全部患者術前術后均意識清楚,可正常交流,可準確描述自身感受,且都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臨床資料,經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可予以對比。
1.2方法
本院于2018年10月開始對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即常規組以常規護理待之,預見組以常規護理+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待之。疼痛護理干預措施為:①規劃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方案。當確定要行神經外科手術后,護理人員為每一位患者規劃詳細、針對的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方案;②以疼痛知識為重點的術前宣教。開展以疼痛相關知識為重點的術前宣教,要使患者明白長海痛尺數字評分法的各個等級及其相應感受,了解神經外科手術疼痛感產生的原因、變化過程及影響,知道所用止痛藥、麻醉藥的作用,并教會其進行自我疼痛管理,當患者因對疼痛發展持悲觀態度或意志力不強而產生藥物依賴時,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止痛藥的止痛原理及可能會產生的客觀不良作用,幫助其擺脫藥物依賴;③加強心理干預。護理人員要在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平等、友好溝通的前提下,及時把握患者心理狀態及現實所需,利用科學的心理引導方式,使患者放平心態,保持良好情緒,從而配合治療。④加強環境護理。環境護理中,最佳病房溫度為24~25℃,適宜病房相對濕度為55℃左右,每日開窗通風1~2次,每天以空氣負離子機消毒處理2次,盡力消除外界噪音,控制與患者交流時間,減少病房探訪次數,并進行集中治療與護理,從而盡可能減弱病房環境刺激。⑤針對化鎮痛護理。護理人員要遵照醫囑予以患者相應鎮痛護理,并對患者用藥后反應予以密切觀察,如果出現異常狀況,要立即通知主治醫師,并幫助醫師進行對癥處理。
1.3觀察指標
①以長海痛尺數字評分法評估兩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狀況,評分0~10分,共5個等級,0分(無痛)、2分(輕度疼痛,即疼痛可耐受,正常睡眠不受影響)、4分(中度疼痛,即疼痛不可耐受,正常睡眠受到影響,予以止痛藥后才可正常入睡)、6分(重度疼痛,即疼痛根本不能耐受,正常睡眠受到影響,普通止痛藥已趨近無效,須進行麻醉止痛)、8分(劇烈疼痛,正常睡眠受到影響,具有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可能)、10分(超級疼痛,正常睡眠受到嚴重影響,已產生相應術后并發癥)[2]。
②以自制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共包括10個問題,每問4~5個選項,總分100分。評分≧90分為非常滿意,75分≦評分﹤90分為一般滿意,評分﹤75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 )、計數資料( %、n)分別以t檢驗與。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5)。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術后12h、24h、36h的疼痛程度對比
術后12h、24h、36h,預見組的疼痛評分均小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
預見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3.75%,高于常規組的62.5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結論
為保障手術效果、減弱患者不適感,針對神經外科手術的疼痛控制研究亟待深入。疼痛預見性護理,通過規劃護理方案、側重性健康教育、強化式環境護理與心理干預、針對化鎮痛等措施,減弱患者實際痛感,提升其疼痛耐受性,從而深層次影響術后恢復,提升護理滿意度[3]。各護理措施的要點或作用為:①護理方案規劃,要在充分聽取主治醫師建議后,將手術日期、病癥類型與嚴重程度、患者家庭背景、患者文化程度等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并在執行過程中作出實用性改進;②健康宣教時,術前宣教內容要全面、具體、形象,以有效消除患者因一無所知而產生的消極心態,增強其治療信心,同時還要與患者家屬進行良好溝通,使其觀察、監督、幫助患者;③術后疼痛感會基于三方面要素而產生,手術傷害、外界刺激與個人主觀。外界因素與個人主觀可通過強化式心理干預予以正向改變,心理干預要深入患者內心,不可浮于表面;④病房環境會對患者內心感受產生直接影響,護理人員要強化環境護理,使患者處于干凈整潔、安靜透氣、溫度最佳、濕度適宜的環境中;⑤鎮痛方式有脫水藥物給予、鎮靜劑給予、一般止痛藥物給予、麻醉等,疼痛程度及體征不同,鎮痛方式不同,護理人員要依據患者狀態、病情等進行針對護理[4-5]。
本研究以64例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為預見組與常規組,結果顯示:術后12h、24h、36h,預見組的疼痛評分均小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預見組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可顯著降低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的疼痛感,并提升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神經外科擇期手術患者術后疼痛預見性護理干預的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朱紅艷, 劉靜, 徐小麗. 預見性護理干預對神經外科ICU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 當代醫學, 2016, 22(25):106-107.
[2]覃紅英. 預見性護理在腰椎骨折疼痛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18, v.7(02):77-78.
[3]魏莉. 預見性護理對ICU多發傷患兒疼痛與焦慮的效果觀察[J]. 貴州醫藥, 2017(11):105-106.
[4]高連珠.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顱腦損傷手術配合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6,41(6):838-839.
[5]晏飛, 張晶, 左昌蘭. 護理干預對減輕手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6, 3(27):5391-5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