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杰
摘要:以高職汽車類專業課程為基礎,通過構建與“思政課程”育人功能的協同體系,探索汽車類專業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價值功能機制,并促進“專業課”與“思政課”的有機融合,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提供依據。
關鍵詞:思政課程;課程思政;協同效應
一、問題的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教育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高等教育范疇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現狀分析,長期以來過度依賴“思政課程”這一媒介,主張通過學科建設的形式形成對大學生思想素質、政治信念、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影響,這一實踐途徑不僅造成高校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之間的巨大鴻溝,也割裂了不同學科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上的相互協同紐帶,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孤島化”的困境。高等教育視域下實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思政課程”的專利,其他學科、課程、師資、資源等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換言之,高校教育教學實踐的各個方面都要積極發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并與“思政課程”形成協同效應,這種創新思維及行動所指向的就是“課程思政”;同時,高職院校作為高等院校的組成部分,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更偏向專業課程,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為代表的理論課程關注程度較低,因此更應該注重由“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發展,據此,我們結合我校汽車專業課程提出了“課程思政”的相關課題。
二、課題界定
第一,思政課程。即“思想政治課程”,屬于學科范疇的概念,以理論課為主(開展形式為“公共課”),與高職汽車類專業課程處于同等地位,如2005年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要求,一般高校必須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概論”等課程。思政課程是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
第二,課程思政。盡管此概念中包含“課程”,但“課程思政”并不屬于學科范疇,不能簡單地將其理解為“增加幾門思想政治課”,或“創新思想政治課程取代現有課程”,它是面向高校教育課堂體系提出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新方式,根據教育部出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課程思政”與“教師思政”、“網絡思政”屬于同一層次,泛指對高校“課堂渠道”進行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改革,在各個環節均呈現出“課程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特征,換言之,“課程思政”就是將思想政治課程的“顯性育人”和專業課程的“隱性育人”價值統一起來的狀態。
第三,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值得注意的是,“課程思政”是一個動態概念,它并非是立足“思政課程”進行功能擴展、內涵延伸、價值增效,而是從根源上重構高校課程體系的思政育人模式,在新時期背景下具有轉型的必要性、必然性。一方面,僅依賴高校思想政治課程媒介,學生缺乏興趣、出勤率低、育人質量差,且嚴重依賴“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造成思政育人與現實脫節。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專業類課程實施中,師資、教材、學具等方面容易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邊緣化。結合以上,高職院校很難實現“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實現,由此催生了“課程思政”改革的出現。
三、課題的意義
客觀分析,高職院校各類專業下的各門課程都具有思想政治育人功能,然而長期依賴不注重“全成員、全課程、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的構建,造成思想政治工作開展過度依賴“思政課程”(學科媒介),而各門課程自身的育人價值被忽略甚至消解了。本課題以高職汽車類專業課程為基礎,通過構建與“思政課程”育人功能的協同體系,探索汽車類專業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價值功能機制,并促進“專業課”與“思政課”的有機融合,為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職院校課程體系提供依據。同時,從“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出發,深入發掘高職汽車類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高職學生提供思想政治修養提升的多元渠道,整體上建立健全高職汽車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途徑,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期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論及現實意義。
四、研究價值
一方面,推動高職學科建設。立足高職院校,其自身在教育工作上普遍存在“重實踐、輕理論”或“重視技能、輕視學術”的現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專業學科教育工作平行發展的問題,雙方不僅交集稀少,且在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上格格不入,職業性人才無法將思想政治教育成果與專業知識技能結合起來,嚴重制約了各領域學科自身的發展。基于高職汽車類專業課程,促進“思政課程”的單一功能向“課程思政”的多元體系發展,能夠實現雙方同向同行,發揮良好的協同效應,在學科交叉過程中相互借鑒、相互支持,進而促進各自學科建設。
另一方面,豐富思政教育內涵。宏觀上看,高等教育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執行,長期以來都由思想政治課程獨立承擔,在有限的資源、師資、課時等限制下,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存在擴展困境,只能尋求思政理論層面的縱向發展,但理論過深又容易造成理解困難,形成新的思政育人制約困境。基于高職汽車類專業的“課程思政”實踐途徑研究中,可以將“汽車類專業課程”所蘊含的隱性育人資源發掘出來,與現有的思政教育學科融合,從而實現思政教育內涵的豐富,也有利于打造高職汽車類專業的“特色思政教育”。
五、結束語
課題基于“課程思政”概念展開研究,本身就屬于理論前沿問題,具有明顯的創新性特點。課程研究的具體創新之處,在于立足“高職教育”這一范圍理清“課程思政”、“思政課程”之間的異同點,進一步論證“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的必要性,將研究對象限定在“汽車類專業”范圍內,提高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義.“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J].智庫時代,2020(03):162-163.
[2]王倩.課程思政融入高職數學的教學改革探索[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9(01):83-86.
[3]許菁.高職院校汽車專業“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9(22):16-18.
[4]李永力,王慶偉,范若尋,王偉軍.課程思政在汽車專業課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9,36(10):53-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