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宇
摘要:中國鋼琴起步較晚,且與西方鋼琴音樂在各方面都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盡管有這么多客觀條件的限制,中國鋼琴的發展依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中國鋼琴發展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和中國本身的民族特色、中國特有的人文情懷以及中國作曲家們努力創作有著莫大的關系。在近代,中國的鋼琴發展碩果累累,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作品和作曲家,如劉雪庵的《中國組曲》、江定仙的《搖籃曲》、馬思聰的《鋼琴奏鳴曲》。它們都有著共同的特點——有著中國的民族特色。賀綠汀的《牧童短笛》也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將從這首曲子的創作背景、曲式、和聲、旋律等方面解析它獨特的民族特色。
關鍵詞:中國鋼琴音樂;民族音樂特色;《牧童短笛》;賀綠汀
一、旋律因素
一般來說,中國作曲家在創作曲子時最傳統最常用的是五聲調式,帶有中國風味的樂曲離不開五聲調式這個前提。[4]由于音樂在很大程度內受到母語的影響比較深遠,五首獲獎作品旋律部分大多采用的都是我國傳統音樂中的五聲調式作為創作素材的,并且在具體的旋律寫作過程中,也都較多地借鑒民間音樂的旋律這一發展手法,這種手法的有效運用使五首樂曲在旋律特色方面體現出了風味十足的中國風味。在賀綠汀的代表作品《牧童短笛》中,采用了五聲調式中的G徵調式為主調式,吸取了不少民間音樂的創作的優點。在這首樂曲的開頭,采用了“句句雙”的結構,而旋律的線條則大多采用上下級進。這樣一來,樂曲不僅不失層次感和流暢感,而且帶有濃郁的鄉土特點。雖然賀綠汀創作《牧童短笛》時吸收了一些民間因素,但還是把傳統音樂作為整個樂曲的基調。他不斷在大量的民族音樂中提煉出最朗朗上口的、最具特色的、最能代表民族精神的素材,加以整理,融入到這首《牧童短笛》中。這首曲子用了西方理論的線條卻添上了我國江南水鄉溫婉的色彩,再加上吸收了民間樂曲的特色素材,描繪了牧童在牛背上吹自己短笛的美妙畫面,展現出了牧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這首曲子在旋律創作手法中體現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二、宮調因素
在我國傳統音樂中所存在的“線性思維”這一方式對旋律的發展手法產生著極大的推動作用。[1]線性思維是直覺思維中國音樂華的表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旋律和音樂結構“線性”化;音樂發展的脈絡似平滑的線條流動;特有的音色、“散板”、漸進變化的速度使樂曲形成“散”形的時間結構。《牧童短笛》中常用的展開技術手法為同宮和移宮犯調。這兩種手法和西方的展開收發并不相同,移宮犯調和同宮犯調都是我國民間音樂,帶有中國民族特色,而西方展開手法大多采用的是遠近關系調來實現的。我國的這兩種展開手法,依靠旋律來轉變,西方的調式轉換則較顯生硬。賀綠汀的《牧童短笛》開始樂段及中段都運用了同宮犯調、移宮犯調手法,這樣一來傳統的五聲調式便在這首樂曲中得到了升華。
三、和弦結構元素
在西方樂曲的創作中,最典型的就是三和弦的應用,西方人喜歡三度疊置和弦。而在20世紀時,中國鋼琴作曲家們受到西方人創作的影響,紛紛開始在創作中運用了三度疊置和弦,他們開始嘗試和探索西方的和弦與中國民族風味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他們探索和弦的真諦的同時,他們還嘗試著在五聲音階中尋找的和弦結構,想使其同五聲調式旋律相適應。[2]賀綠汀的《牧童短笛》在開始的樂段中,作曲家所采用屬和弦的導音下行級進之類的處理方法,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西方鋼琴的音樂風格。可見,賀綠汀也有意識地運用了三度疊置和弦,并使其同五聲性調式旋律風格協調一致。
除了這一創作手法以外,作曲家們還恰當地運用附加音和弦以及四、五度結構和弦音程及其不同組合疊置構成的和弦。力求在和弦結構中尋求富有中國民族音樂詞匯的音響效果。而在賀綠汀的鋼琴作品《牧童短笛》中,是以附加六度音的主和弦結束的,展現了鮮明的民族風格。
四、個性風格元素
據說,作曲家賀綠汀在創作這首作品之時,在開始的時候并未給出曲子的標題,在構思的時候所考慮的主要是如何按照征稿的要求譜出“中國風味”,于是便采用了一種重要強調線條美的對比復調手法。創作出來作品之后,作何又依據音樂所具備的情趣,用了“Buffalo boy's Flute”的英文標題,譯為《牧童之笛》,但是之后發現曲名顯得稍微有些文縐縐的,才依照一首中國的民謠“小牧童,騎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這一詞意,譜寫成了《牧童短笛》。經過這次的修改,恰恰就與中國音樂的“標題性”傳統及中國人的音樂審美習慣之間相符合,即把曲子標題的文字描述視為理解音樂的內容之間的一種提示。這種體現在作曲技法上的“和而不同”觀念,正是賀綠汀的別出心裁。既有嚴謹的對位,又以中國審美為基礎,向人們展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面。
總而言之,《牧童短笛》在西方和聲對位手法上又融入了中國的音調和民間音樂的發展手法,二者之間渾然天成,作者又加上了十分形象的標題,使整部的作品仿佛是一幅淡雅別致的中國水墨畫,描繪出一種“牧童晚歸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的畫面,音調更讓人聯想到了江南水鄉的迷人風景。這些別出心裁的設計使得這首鋼琴佳作大獲成功。
參考文獻:
[1]顧曉暉.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探索與作品解讀[M].2017.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6:241-246.
[2]王燕. 音·詩·畫——中國風格鋼琴音樂研究[M]2017.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6:44-46.
[3]齊子悅.淺析賀綠汀鋼琴曲《牧童短笛》民族特色[J]北方音樂,2016,(11):1—2.
[4]胡原原.融合與借鑒——中國鋼琴作曲家的創作研究[M].2018.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8:63—67.
[5]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M]2009.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213-225.
[6]于淼.論賀綠汀鋼琴作品的民族化特征[J]當代音樂,2016,(10):1-2.
[7]梁茂春.論賀綠汀作品的旋律[J]音樂藝術,2012(03):43-49.
[8]李琴.賀綠汀早期鋼琴研究[D]山西大學:李琴,2011.
[9]王昌逵.中國鋼琴音樂的文化取向——“神韻”[N].深圳大學學報,2011-01-15:2-3.
[10]焦蕾.《牧童短笛》版本之流變及相關問題[N].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8-12-25: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