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要】 目的:探討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臨床療效。方法: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80例, 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 其中對照組給予西醫(yī)方法進行對癥治療, 觀察組采用不同藥物配方進行加減辨證治療。然后對兩組治療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17例, 顯效18例, 無效5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7.5%, 高于對照組的72.5%(有效14例, 顯效15例, 無效11例),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治療過程中, 采用中醫(yī)辨證的方法進行治療具有較好的療效, 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有效改善預后,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中醫(yī)辨證;支氣管炎;肺氣腫;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11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2-097-02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屬于臨床上常見慢性呼吸道疾病, 是支氣管壁慢性、非特異性的炎癥, 臨床癥狀表現為反復咳嗽、咳痰、喘息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 病情嚴重的可導致心肺功能的衰竭或死亡, 給患者帶來嚴重影響[1]。目前, 對于此類患者的發(fā)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確, 中醫(yī)研究認為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生與患者肺、脾、腎、肝等功能失調有關。本次研究中, 選取了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80例, 觀察了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臨床療效, 相關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80例, 按照隨機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齡42~81歲, 平均年齡(62.5±5.3)歲;觀察組中男24例, 女16例, 年齡40~83歲, 平均年齡(63.4±6.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以及病情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觀察組采用中醫(yī)辨證方法進行治療, 基本配方為:小麥15 g, 麻黃12 g, 半夏、石膏、五味子、杏仁、厚樸, 各10 g, 甘草、細辛, 各6 g。依據患者不同癥候表現進行辨證加減, 其中外寒內熱者外加桑白皮、黃岑, 各10 g, 寒痰較重者家干姜10 g,胸悶喘息者家白芥子、萊菔子及蘇子, 各10 g;咳嗽劇烈者加金銀花、浙貝母已經枇杷葉, 各10g;脾虛者家白術、黨參, 各10 g,炙甘草15 g。確定配方后用水煎服, 1劑/d, 2次/d, 以15 d為1個療程, 患者治療期間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加強鍛煉, 合理作息[2]。
對照組采用西醫(yī)方法進行治療, 采用β內酰胺類、大環(huán)內酯類或喹諾酮類進行抗炎、控制感染治療, 使用氨茶堿和鹽酸氨溴索進行解痙平喘、祛痰鎮(zhèn)咳等對癥治療[3]。
1. 3 臨床療效判斷 依據《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判定, 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 1年內未復發(fā);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復發(fā)次數明顯減少;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改善或停藥后復發(fā)。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中有效14例, 顯效15例, 無效11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2.5%, 觀察組治療有效17例, 顯效18例, 無效5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87.5%, 觀察組治療效果顯著好于對照組, 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屬于常見呼吸系統疾病, 病發(fā)人群以中年群體為主, 多發(fā)于秋冬兩季, 臨床研究認為其與氣候變化、人體功能失調等有關, 具體原因尚未完全明確。臨床診斷中, 西醫(yī)診斷主要依據患者臨床癥狀表現以及肺功能檢查進行, 癥狀上表現為胸悶、喘息、咳嗽以及呼吸困難等, 同時持續(xù)至3個月及以上。肺功能檢查顯示殘氣量增加, 殘氣量/肺總量增加35%以上, 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朋力肺活量)比值降低至70%以下, 或最大通氣量<80%預計值。治療過程中西醫(yī)的治療主要進行針對性的解痙平喘、鎮(zhèn)咳祛痰、抗感染等治療, 通過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來改善臨床癥狀, 治療效果一般。
中醫(yī)辨證法認為, 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依據其癥狀表現可分為不同類型, 需要依據不同癥候進行辨證治療。其中痰多、發(fā)熱、喘息咳嗽者為表寒內飲證;久咳喘息、畏寒、痰清量多、夜尿頻多、腰膝冷痛者為肺腎陽虛證;喘息面赤, 胸悶煩熱口干且苦, 痰黃而稠, 舌質紅, 苔黃膩, 脈滑數者為痰熱內郁證[4-6]。治療中可依據其不同類型進行中藥辨證加減治療, 從根本上對患者機體功能進行調節(jié), 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本次研究中, 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87.5%, 顯著高于西醫(yī)治療組的72.5%, 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采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少臨床并發(fā)癥, 有效改善預后, 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融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yī)辨證治療效果觀察. 醫(yī)學信息, 2013, 26(2):13-16.
[2]黃孝錦.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yī)辨證治療效果觀察.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2, 42(4):58-61.
[3]鮮中國, 陳根.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yī)辨證治療效果觀察. 中外健康文摘, 2014(17):35-37.
[4]呂東.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yī)辨證治療臨床探討.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 2013(8):75-79.
[5]楊其釗.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中醫(yī)辨證治療臨床效果分析. 現代養(yǎng)生, 2014(3):51-53.
[6]蔡素艷.中醫(yī)辨證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并發(fā)肺氣腫的療效觀察. 中外健康文摘, 2014(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