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劉美林
【摘要】民族地區高職院校不僅擔負著向本地區提供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的專業人才的重任,而且還負有傳播本地區文化的責任。漢語課程是高職院校培養和提高學生素質的主要渠道。本文嘗試以民族地區高職語文課堂教學為載體,充分挖掘和利用蒙古族文化優勢,探究將蒙古族文化融入大學語文實際教學中,從而促進蒙古族文化的傳承,實現民族地區高職語文教學內容多元化、民族化。
【關鍵詞】蒙古族文化;高職;大學語文;策略
高校素質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語文課程。通過大學語文的學習,可以指導和感染學生,從而影響學生的三觀,培養其人文精神,提高其綜合素質。因此,對于高校學生,特別是對于文化基礎薄弱的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大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無法被任何學科取代的。對于大學語文課程而言,地方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無疑是其重要的課程資源,特別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在大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具有自身特色的民族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大學語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在內蒙古,蒙古族文化有著悠久而深遠的歷史,它在蒙古高原這片古老而廣闊的土地上發芽、生長、繁衍并被繼承。因此,探究如何將蒙古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對于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注重蒙古族文化與大學語文教材的結合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是一個有著悠久發展歷史的民族。獨特的生活方式和草原文化為蒙古族文化注入了活力,使得蒙古族人民形成了大膽、粗獷、奔放的個性。這種獨特的個性賦予了蒙古族文化獨特的視角和內涵。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實中,蒙古族文化在我國民族文化中都占據獨特的地位。
要將蒙古族文化融入到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首先要注重其與教材的結合。針對目前民族地區高職院校使用的大學語文教材民族性缺乏、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等問題,教師可以對蒙古族文化資源進行篩選、整理,挖掘選取合適的資源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局限于教材內容的設定,而是根據教學需要,將蒙古族英雄史詩、蒙古族神話傳說、傳統民間故事、民歌以及近現代蒙古族作家的作品納入教學內容,在內容上突出蒙古族文化風格,并利用民族文化元素的地域性和差異性,建立民族地區高職大學語文課程的個性化教學內容,這樣既能展現蒙古族文化的獨特性,也能有效地建立起聯結學生和蒙古族文化精神的紐帶,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力量,使得教學內容民族化、多元化。
二、在第二課堂教學中融入蒙古族文化
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許多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取消了大學語文課程,有的院校將其改為《寫作》《應用文寫作》等選修課,有的院校壓縮了大學語文教學課時。基于大學語文教學現狀,可以利用隱形課堂即第二課堂傳承民族文化,指導學生開展富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教學活動,例如在鄂爾多斯地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鄂爾多斯博物館、成吉思汗陵、蒙古源流等文化圣地進行現場教學;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推送優秀的蒙古族文化相關的影視資源,比如《鄂爾多斯婚禮》《成吉思汗》《東歸英雄傳》《嘎達梅林》等優秀紀錄片、電影電視劇,從而引導學生在影視作品中感受蒙古族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崇尚勇敢、團結、誠實和堅強不屈的英雄主義精神,促使學生擁有豁達、寬廣的胸懷,敬畏生命,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教師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多渠道地了解、學習、吸納優秀的蒙古族文化,多方面、全方位培養大學生開放和包容的人文精神。
三、蒙古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助力大學語文教學
在少數民族地區,一些學生在高中時期接受的都是蒙古語授課。進入高職院校后,其漢語水平和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如何提高這部分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樹立其自信心,就需要建立針對性的有效教育。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可以利用蒙古族學生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底蘊,請他們在課堂上、實踐中充當蒙古族文化使者,向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經歷,展示不同的母語文化,比如介紹蒙古族日常的禮儀知識,展示成吉思汗陵祭祀的具體步驟,講述蒙古族神話故事等本民族文化常識,這樣既能增強蒙古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能提升其學習漢語的自信心,同時傳播了蒙古族的文化精神,讓其他學生深入了解了蒙古族文化,豐富了大學語文課程教學。
四、提升大學語文教師的蒙古族文化素養
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直接影響大學語文課程教學效果。要想使蒙古族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學語文教學,作為蒙古族文化教學資源的挖掘者和利用者,教師自身的蒙古族文化知識儲備必須豐富,蒙古族文化資源是否可以合理地挖掘利用影響著蒙古族文化在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融入。大學語文教師應根據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需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思維方式,關注和積累民族地區文化,對蒙古族文化精神的內涵進行深入理解,提高蒙古族文化素養。在日常教學中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習慣合理地融入蒙古族文化,有效地開展隱形課堂教學,嘗試各種教學模式,以不同形式的課內外教學手段將蒙古族文化融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同時利用民族文化富有個性的知識結構給學生求知的心靈烙上印記。
要想把蒙古族文化融入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就要超越“唯教材”的狹義內容,將與蒙古族文化有關的生活方式、思維理念以及民族特征融入到大學語文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充實、豐富高職大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對于蒙古族文化的傳承以及大學語文的教學改革同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周曉音.地方文化視域下的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6(7).
[2]李杉嬋,張麗.地方民族文化引入《大學語文》課程教學的意義和價值[J].內蒙古電大學刊,2017(2).
[3]劉淑英.立足課堂教學傳承蒙古族文化的有效策略[J].素質拓展,2019(6).
[4]李娜莎.吳文化融入蘇州地區高職語文教學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5]張阿貞.中職語文教學中融入地方紅色文化的探索與實踐——以著名革命老區福建省龍巖市為例[J].職業,2019(15).
[6]王虹.地方文化融入語文課程的訴求及其價值[J].教育導刊,2013(10).
【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蒙古文化在內蒙古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NZJGH2019004)、鄂爾多斯職業學院2019年科研基金項目“蒙古文化在內蒙古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EJD1919)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鄂爾多斯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