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天,國際頂級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載了屠呦呦團隊的“青蒿素抗藥性”治療應對方案,引發業內關注;青蒿素等傳統中醫藥科研論著,也有望首次納入《牛津醫學教科書》……這些都是不爭的學術成就。對于青蒿素被應用于治紅斑狼瘡的進展,屠呦呦團隊表現出嚴謹的科學態度。屠呦呦教授對著鏡頭,用寧波鄉音濃重的普通話表示:“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我們對試驗成功持謹慎的樂觀。”
“有效性趨勢”和“謹慎的樂觀”,當這些低調、緩和的措辭,來自一位諾貝爾獎得主之口,人們自然會掂量出背后的分量和篤實,也能判斷出整個青蒿素研究團隊所做出的努力。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臨床試驗批件》顯示,由屠呦呦團隊所在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提交的“雙氫青蒿素片劑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盤狀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適應癥臨床試驗”申請已獲批準,從這個層面上說“突破”,并非溢美、夸張。
但是,科學也是風險極大、不斷面臨挫折的事業。屠呦呦團隊還是低調地表示:“目前只是獲得了臨床一期數據,一般要臨床二期數據形成之后,才能報批生產,臨床三期數據出來后,才是對生產最有說服力的數據。”
素材解讀
屠呦呦對研究成果的謙遜表述,既符合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又體現了科學家一以貫之的篤實態度。科學家需要支持和掌聲,但更多時候,請尊重科學家的低調。
素材運用
在沸騰的輿論場中,屠呦呦和她的團隊保持清醒的頭腦,表現出難得的低調。低調是處世的智慧,更是做人的美德。請以“低調”為話題,結合屠呦呦的事跡,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