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禎波
摘要:水利水電工程主要為人們提供服務,可以很好的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且與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作為施工單位需要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其中高邊坡加固技術是常用的技術之一,在實際的應用中需要結合工程項目的地質條件和技術標準來施工,從而就可以大大提升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有效滿足工程的實際需求。鑒于此,本文主要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高邊坡加固技術進行分析,旨在推動水利水電事業的蓬勃向前發展。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過程;高邊坡加固技術
1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高邊坡現狀
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高邊坡部分,在施工中極易出現嚴重的滑坡問題,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如下:
1.1 巖層
水利水電工程地基的穩固性是高邊坡穩固性的重要保障,而地基的穩固性與土壤中巖層分布的狀況有著非常大的聯系。現階段很大一部分水利水電工程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由于巖層受到外界自然因素的侵蝕較為嚴重,自身的結構和性質已經發生變化,不再擁有與以往同樣的硬度和強度,無法滿足后續高邊坡施工的基本要求,從而就很大程度阻礙著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進度,為工程帶來風險。
1.2 地質
地質很大程度反映了區域土壤結構的穩定性,也鮮明地體現了區域是否會受到板塊活動的影響。若是在施工中遇到地質極為不穩定的區域,就會給后續的施工埋下很大的隱患,高邊坡也可能在這一過程中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例如地震和泥石流等。
1.3 雨水
自然降雨可以給高邊坡的穩定性帶來重大的影響,雨水不僅可以沖刷土壤并提高地下水的水位,還會造成一定的洪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高邊坡的土壤依舊會受到嚴重的侵蝕,并且巖層也會由于水分含量較高而發生結構的變化,從整體上降低高邊坡的強度和硬度。
1.4 主觀
除了客觀環境因素之外,一些人為因素也有可能造成高邊坡失穩的現象,例如邊坡的設計規劃不夠合理、邊坡的開挖沒有掌握節奏等。除此之外,施工現場所排放的各類污水也會給當地的土壤帶來一定的影響。
針對上述方面的原因,為了確保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有序進行,使得高邊坡結構穩定性達到使用要求,施工單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高邊坡加固施工技術,確保結構穩定性的提升。
2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中高邊坡加固技術的應用
2.1 錨固技術
(1)鉆孔施工環節,工程人員要按照設計圖紙來實施測量放線施工,明確錨固孔的位置,使用油漆來進行標注,給工程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條件。鉆孔設備在開始進行前,工程人員要進行鉆孔監測管理,主要是進行水平部分、孔的傾斜夾角,其偏差要控制在1°以下,方位與標準值的偏差要控制在2°以下。鉆孔施工時工程人員要詳細檢測地下水與地層的實際情況,將所有的數據進行準確記錄,此外在施工中,還需要嚴格控制鉆孔深度與直徑,這些指標要達到工程的設計方案要求,且深度控制在50 cm以上。鉆孔施工完成之后,工程人員要將孔內雜質全部清理施工,驗收合格之后才能開始安裝錨索結構。
(2)錨索的制作與安裝。施工企業應該選擇使用預應力偏低、強度達標的鋼絞線材料作為錨索的施工材料,然后將其纏繞成為U 型,直接安裝到錨固孔內。此時施工人員要保證錨筋下料的精確度與完整性,結構偏差不能超過 50mm。
(3)錨固孔注漿。錨索安裝施工結束后,應該開始進行注漿施工,按照工程設計方案進行,保證砂漿配合比參數達標,還需要選擇合理的水泥砂漿進行錨固孔注漿施工,從而確保錨固孔注漿施工質量達標,從而使得高邊坡的穩定性符合要求。
2.2 混凝土抗滑技術
混凝土抗滑樁結構開始施工時,施工企業應該將其布置到高邊坡的前端部分上,保證其抗滑性達標,提升結構的穩固性。從工程實踐經驗分析可以發現,混凝土抗滑樁結構部分的1/4-1/3 都要布置到穩定土層結構內,完成布置施工后實施灌漿施工,然后把樁體與土層組合成為一個整體結構,保證樁體的加固性達標。混凝土抗滑樁的澆筑施工環節,施工企業需要保證每小時澆筑厚度在1.5m以上,澆筑到距離頂部6m位置上,且開始分層振搗施工,確保樁體質量達標。混凝土擋土墻施工結束后,施工企業要保證擋土墻的位置精確度達標,以保證滑坡穩定性達標,提升其結構的穩固性,混凝土擋土墻技術更加方便,綜合性能更強,以此更好的應用到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中。
混凝土沉井施工,主要的環節就是混凝土框架施工,保證其能夠滿足抗滑樁體結構使用需要,體現出擋土墻的結構性能。但是與之前的高邊坡施工技術對比分析,混凝土沉井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受到的局限影響比較大,施工過程需要全面分析地質條件與沉井特性,保證其厚度與寬度達到要求,例如:在某水利水電工程項目中,施工企業把井壁部分的厚度參數控制在80 cm左右,下部則為90 cm,同時把沉井橫隔墻部分的厚度確定為50 cm、深度為11m,并且將其按照4m、3m 和 4m 的高度分為三節,給后續的施工提供基礎條件。此外,在施工中需要嚴格按照施工工藝開展各項工作,保證工程的質量達標。
2.3 減載排水技術
水利水電工程中,采用減載排水技術就是通過減載反壓技術與表里排水技術,有效避免下滑問題,提升邊坡結構的穩定性。在該技術應用環節,施工企業應該根據要求將邊緣后部的巖土削掉,并把其土石全部安放到前緣部位,避免高邊坡存在滑坡的質量問題,從而提升邊坡穩固性。減載反壓技術多數都是應用到土方上部陡峭、下部平緩的工程中,比如在某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工程中的高邊坡傾向SE 陡傾巖層的持續影響之下,沿著 S(24°~71°)E 的方向滑動,這樣就會給水電站的正常工作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該問題,施工企業需要應用減載反壓技術來實施高邊坡加固施工。第一次工程實施過程中,減載 610m 高程,約為14m?,在應用該技術后可以有效的緩解滑坡的問題;在第二次施工中,減載到 600m 高程,約為 12m? ,可以全面的提升其結構穩定性。表里排水應用之后,施工也可以把地表水排出去,提升其結構的穩定性,地表水采用截水溝等方式攔截,之后把該位置的水及時排出去。此外,對于地下水豐富的地區,應該應用截水溝與盲溝進行控制,嚴格控制地下水位,避免該位置出現滑塌的問題。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建設中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基礎設置,在實際的施工中需要采取適合高邊坡加固技術進行處理,從而提高高邊坡的穩定性,確保工程項目的各項性能達到標注,有效滿足工程的正常運行需求,推動我國水利水電事業的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樹華.高邊坡加固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應用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3):32-35.
[2]焦應實.水利工程施工中高邊坡加固處理技術分析[J].低碳世界,2018(9):67-69.
(作者單位:黔西南州興源水利電力勘察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