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速公路收費技術的發展,ETC收費地位日益重要。對于高速公路收費而言,ETC收費站能在改善傳統人工收費帶來的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的同時,減少交通擁堵、車輛延誤的情況。所以高速公路收費站ETC的普及得到了高度重視與廣泛應用。但近年來,特別是2019年,從ETC使用爆發式增長的使用現狀可知,高速公路ETC收費在運行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阻礙收費站ETC的應用,而且不利于工作效率提升。基于此,有必要對高速公路收費站ETC車道通行能力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速公路;收費站ETC;車道通行能力
1分析ETC車道運行中的問題
1.1 ETC電子標簽的適用性
各省在2019年ETC爆發式發展的同時,ETC電子標簽發行問題、標簽運算能力、ETC電子標簽質量問題呈現上升勢頭。由于路網中心組織的全國聯網收費的推進,各省收費系統兼容性進一步提高,解決了原來的相對獨立性和電子標簽的不通用性。由于電商等新方式的應急推廣,導致多種不規范的ETC電子標簽,表現為發行日期錯誤,車型判定錯誤,有效期發行錯誤等問題,成為標簽可用性的障礙。標簽運算能力主要表現為新計費模式下,天線對電子標簽寫入內容增多,每條車道平均交易時間由200ms延長至400ms,對車道通行能力有一定影響。ETC電子標簽質量問題主要表現電子標簽電源管理系統故障率越來越高,隨著門架計費模式的實施,原電子標簽只需要在出入口完成交互,現在在每個計費單元要完成交互,交互次數較原來具有指數量級的增加。對應的電子標簽的電源管理系統為適應當前模式,導致出現大面積標簽電源不足,出現不能通行狀況。
1.2 ETC后置車道的推廣與交易規則的沖突
在原ETC車道系統中,ETC車道一般采用前置ETC車道,當電子標簽車輛駛入ETC專用車道時,交易失敗可以直接駛入相鄰的人工車道處理。在2019年全國大面積增加ETC車道,使人工收費車道進一步減少。ETC專用車道均由原人工車道改造,一般采用后置車道模式。后置車道模式在前車交易不成功時糾錯能力較弱,造成通行的另一障礙。
1.3 ETC車道缺乏科學有效管理
現行的ETC車道管理系統中,采用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單線模式的管理,當車道通行量達到最大化時極易出現交通混亂,主要表現有后車已完成交易,但前車仍沒有完成交易,造成車輛擁堵。另外,車主可能不了解ETC專用車道的模式,造成搶行、誤入。只有在誤入車輛退出后才可恢復正常使用。這些問題實質原因為ETC車道缺乏有效的管理。
2提升ETC車道通行能力的措施
2.1規范化ETC電子標簽的發展
ETC電子標簽的不可用很容易導致車輛出現等待延遲、擁堵的情況,為避免該類問題出現,必須加強對ETC電子標簽的制造、發行和使用進行規范化管理,以適應新的收費業態。規范化的ETC電子標簽管理不僅有利于促進ETC收費本身的發展,且在最大限度上提升ETC車道通行能力。
2.2 ETC專用通道設置方式
一般情況下,在考慮同方向的收費車道時,盡量采用左側面的第一條以及第二條車道,使之成為ETC的專用前置車道模式,具有一定的糾錯能力,避免缺少人工糾錯的情況下提高車道的可用性。其次,對于兩條專用ETC車道之間存在的道路干擾問題,可通過設置吸波涂料、車道同步等方式進行及時的解決,達到范圍的限制與管理。也可通過人工智能模式去發現臨道干擾模式,從而采取相應措施,完成錯誤交易的糾偏,提高收費的便捷性。
2.3完善ETC系統
根據相關的研究調查可知,我國在ETC通道的管理上,通常用的是普通天線模式管理系統。由于這種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很容易出現大量的跟車情況,甚至出現通信盲區等不良問題,現有普通天線模式管理系統存在有很多弊端,根本不利于ETC的實際應用。為改善這一現象,有關人員就必須完善ETC系統,為ETC收費站建立一個健全的相控陣天線管理模式系統。目前,相控陣天線ETC系統管理模式投入使用所帶來的優勢有:抗干擾能力強,通信范圍廣,車輛定位等,通過地面線圈配合,可實現在一定交易范圍中的多車輛同時交易。相控陣天線ETC系統利用電子標簽定位和隊列模式,有效防止跟車干擾,提高車輛運行速度,與ETC收費站的整體工作效率。
2.4加強ETC車道通行能力的計算
ETC車輛的折算系數。對于ETC車道的通行能力進行科學的分析計算,需要結合實際通行過程中的不同的車輛車型對ETC車道通行能力的影響,進行綜合性的分析與估算,通常以車輛的折算系數作為衡量的參考依據。通過對某一高速公路的收費站進行相關的統計,其數據結果是;小型車輛在交通流中的比例約占是80%,ETC車道中的小型車的通行比例是87%左右。結合以上分析,ETC的車道車輛折算系數中,標準車型主要是選用的小型車。不同車型對收費站通行能力的影響,主要是車輛的離開時間不同。結合實際的統計結果分析,小型車的車輛折算系數是1.0;大中型車的是1.4;特大型車的是1.8。
ETC的車道通行能力主要是指在理想的環境下,單條ETC車道在一定的時間以內,能最大程度的通過標準車輛的最大數量。結合實際ETC車輛的在進行通過收費站時,車輛的運行速度呈現的是拋物線性的變化過程,所以離開的時間是乘以一個時間區域內的0~1的具體調節系數,這樣能更為準確地計算出ETC車道的通行能力。其中的ETC車道的理想道路運行條件為:收費車道寬度≥3米,收費島長度≥30米,寬度≥2.2米,收費廣場一定要視野開闊,道路面平整整潔;ETC車道的理想交通條件為:車輛為單一的標準車型,且車距適當,無車輛誤入情況;理想的環境條件為:ETC系統不受各種因素干擾,如電子標簽的統一、無天線微波干擾等。
3結語
總之,為滿足人們出行要求,ETC收費帶給人們良好的出行體驗,相對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從業者面在對高速公路ETC收費通行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在提高新的收費模式下ETC收費站車道通行能力的同時,提高用戶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羅梓銘.高速公路混合收費站通行能力及車道配置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9.
[2]田冠允.河南省京港澳高速收費方式優化配置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17.
(作者單位:遼寧艾特斯智能交通技術有限公司)
作者簡介:劉維(1984.9-),男,漢族,遼寧沈陽人,研究方向: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監控、通信、收費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