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的學習蘊含著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發(fā)揚和傳承,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至關重要。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目標應該傾向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征進行教學,讓教學每一環(huán)節(jié)的目標,都能精準實現。本文就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展開討論,研究出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實踐策略,給相關教育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核心素養(yǎng);策略
核心素養(yǎng)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適應社會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的必然品質和重要能力,核心素養(yǎng)突出表現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社會對學生的關愛,以及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同時,更加注重學生自主發(fā)展、合作共贏和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小學古詩教學中提升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要想讓古詩教學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學生學科素養(yǎng),首先要明確古詩教學的具體目標。經過調查發(fā)現,有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過程中,不清楚教學目標,認為只要學生會背誦和默寫古詩,就算完成任務了,這樣的想法使教師的教學質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學生也無法提升語文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1]。
(二)教學模式呈現單一化
傳統教學模式影響根深蒂固,到目前為止,有少部分教師依舊沒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還是按照固化、呆板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把古詩的朗誦、理解詩意和感悟情感這三者之間割斷,注重古詩詞的背誦和默寫。對理解詩意和感悟古詩意境存在著輕視的問題,忽視了古詩教學對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2]。
(三)教學方法有待創(chuàng)新
在漫長的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有些教育者在古詩教學方面逐漸偏離了軌道,使古詩學習變得沉悶無趣[3]。在現階段發(fā)展中可以看出,有很多學生懼怕古詩學習。對于小學生來講,古詩本來就是難以理解的章節(jié),如果教學方法比較古板的話,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會發(fā)展的越來越艱難。
二、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實踐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聯系傳統文化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強調,語文課程教學要致力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以此為目標,進行語文古詩教學。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方向上,要有層次感、準確性和時效性。從不同角度激發(fā)學生對古詩學習的興趣和渴望,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結合傳統文化,讓學生主動挖掘古詩深層次的靈韻,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與詩詞作者產生共鳴[4]。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古詩《山行》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古典音樂,讓學生在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中學習《山行》這首古詩。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蜿蜒曲折的山間小路,體會充滿秋意的山巒,進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體會詩人所表露的精神。在學習這首古詩之前,教師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規(guī)劃教學步驟,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悟傳統、陶冶情操,不斷提升核心素養(yǎng)。
(二)品讀朗誦,培養(yǎng)學生文化審美能力
小學的古詩句式大多都是形式美、意境美和思想美兼具的,是語文這門學科培養(yǎng)學生文化審美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有些古詩的意境是需要在朗誦過程中體味的,體會其中的韻味,通過語調感悟詩中的情感,教師要做好學生朗誦過程中的情感引導工作。
例如,在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的過程中,教師在解釋詩詞大意之后,要鼓勵學生用充沛的情感朗誦古詩,通過朗誦的方式感受詩中瀑布的雄偉壯闊,并學習詩詞中體現的修辭手法。讓學生逐漸受到熏陶和感染,不斷積累語感,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
(三)運用新型教學工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古詩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運用短小精湛的語言,高效表達出詩人的情感,描繪出詩中獨特又深遠的意境,語言和用詞在形式方面獨具特色。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心理和身體,都沒有發(fā)育成熟,存在著閱歷淺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弱的問題。在面對古詩的時候,不能有效的理解詩中含義,不能深刻的把握詩詞境界,這樣就會阻礙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在古詩中的發(fā)揮和提升。教師可以利用移動網絡工具和多媒體工具,直觀的向學生表達詩中的人、物、景等,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腦海中構建古詩中美好的世界。
例如,在學習《天凈沙·秋》的時候,詩人描寫的主題就是鄉(xiāng)村的秋景,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現鄉(xiāng)村秋天的美景,讓學生感受秋之美,感悟《天凈沙·秋》詩詞間流露出來的情感。在放學之后,教師可以通過手機QQ軟件向學生傳輸鄉(xiāng)村秋景的素材,要求學生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視軟件,根據今天所學內容,嘗試著創(chuàng)作短視頻,然后拿到課堂上和教師同學們一起探討,可以有效的增強課堂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展開培養(yǎng)至關重要。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古詩的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文化審美能力,多方面、具體化的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顧琴.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的核心素養(yǎng)淺談[J]. 明日, 2019(19):226-226.
[2] 董慧娟. 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古詩文朗讀教學探究[J]. 文理導航, 2019(33):48-48.
[3] 王惠琴. 在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改進[J]. 讀與寫(上,下旬), 2019, 16(2):105-106.
[4] 全生艷. 核心素養(yǎng)角度下的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點滴談[J]. 東西南北:教育, 2019(17):30-30.
作者簡介:郭夢婷(1997.07-),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專業(yè):小學教育,學歷: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