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梅
關鍵詞:政府會計? 固定資產? 準則
固定資產是一個政府部門基礎的物形資源,占到單位資產的主要部分,政府部門如何有效的進行固定資產管理,對于保障單位資產安全完整,以及行政運行效果提升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通過優化固定資產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發揮去應有大的資產管理效率。因此,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從制度制定和制度的全面落實的角度出發,強化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提高固定資產管理的有效性。
(一)缺乏管理意識
在相關規范要求中,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有了很明確的要求,就是確保資產的占有和使用需要明晰,賬目和實際相符合,以此來防止資產的流失。但是,從工作實際情況可以發現,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的實際管理不是很重視。 比如,人員的管理意識不強,或固定資產使用中產生大量的成本以及損耗,或對其缺少相應的核對,這樣就會使得固定資產賬目和實際不相符合。盡管現階段一些事業單位加強了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對固定資產核算工作可以定期進行,但是還有重視購置、輕視管理的情況,缺少針對性的管理對策,甚至將其處于無序管理的情況。
(二)資產運行效率低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來源主要就是國家的財政支持,第一,受到收付實現制的限制;第二,在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中缺少相應的規范性,所以,就會造成資產的運行效率不高。 例如,一些單位在對固定資產購置中, 缺少相應的計劃和方案,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這樣造成的后果往往就是該部分資產和實際的需求不相符合,使得固定資產閑置。因此,也就使得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降低,產生了資源浪費的情況。
(三)內部控制不到位
在當前,盡管在固定資產的固定中,事業單位制定了相應的內控制度,然而還是有很多事業單位在對內控制度的運行中存在不足,主要體現在:第一,組織結構問題,一些事業單位對資產管理工作交由財務部門管理,財務部門對固定資產沒有相應的保管權利, 但是卻要承擔管理義務; 資產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在保管中有一定的權利,缺沒有承擔管理義務,這樣就使得兩個部門的相關工作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使得固定資產的管理責任互相推諉,甚至還會產生管理不善的情況。第二,程序控制問題。 一些事業單位在對固定資產購置之后,缺少較為清晰的會計賬目;一些單位在賬目的實際記錄中比較滯后, 造成資產總額和賬目不相符合;還有一些單位在對固定資產處理中缺少考慮, 產生資產很難追回的狀況,使得資產流失。第三,監督約束問題。不管是財務還是資產管理部門,缺少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 這樣就很難實現對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一)規范固定資產確認
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選擇需要結合政府的具體行業特點進行相應的業務處理,當前,政府的整體固定資產總體增長水平較高,如果不能進行客觀的固定資產價值反應,將難以對固定資產的減損狀況進行反應。在進行固定資產的折舊過程中,需要單位會計人員結合相關制度要求,進行相應的固定資產靈活處理,并進行客觀的折舊方法的選擇,對單位的固定資產的金額進行全面的反應。為此建議,“很可能”的程度可借鑒企業的經驗,結合以前和交易方交往的直接驗、政府有關政策、其他方面取得信息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按照款項收回的可能性超過50%作為基本的判斷標準。
(二)完善計量問題
眾所周知,資產的“賬面價值”是資產一定時間分為內通過對其進行折舊計提以及減值計提以后的價值。但在政府會計準則制定和實施中,并沒有充分的去體現資產的折舊和減值問題,使得其資產的賬面價值難以全面的體現資產的管理狀況,急需在準則修訂過程中予以完善。并針對政府固定資產管理實施情況進行相應的制度設計,客觀的評價政府固定資產使用情況,推動政府固定資產會計實施的完善有效。
(三)完善會計信息披露
要規范在進行固定資產進行具體核算中的相應信息要求,通過全面的信息規范制度的落實,提高信息管理的質量水平。首先,需要全面的提升固定資產的會計信息披露的面,增加對非財務信息的披露量。如固定資產的價值高于同期價值,應對固定資產的損失情況進行相應的責任追究,并不斷的拓展相應的固定資產的減值信息情況,客觀的對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的反應;其次,在進行具體的制度執行過程中,還需要緊緊的抓住會計政策改變的契機,在進行具體的會計準則的執行過程中,全面的提升政府會計信息披露要求,重點對于規定固定資產的形成階段以及實用階段的相關信息披露,不斷提高政府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此外,還應搭建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系統,將各種盤點方式和計算機相結合,通過電子計算機管理盤點的固定資產,提高固定資產盤點的效率。
在《政府會計準則》實施過程中,還要配套制定系統化的政府會計制度、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等,多項制度配合下保證新政府會計準則可以更好的落實,發揮其改革會計政策和規范會計行為作用。在制定相關配套制度過程中,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政府會計人員以及會計領域專家等,對制度制定提供專業化、實用性建議,及時修改并完善具體制度,不僅要符合財務管理和預算管理相關需求,還要確保制度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相關配套制度在落實過程中,需要及時根據會計人員的操作,加強制度完善的改進,保證所制定的準則應用指南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為政府會計人員提供重要操作依據。
參考文獻
[1]周娜. 探析《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的創新及變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6(22)
[2]胡克訓. 新《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要點淺析[J]. 交通財會. 2016(02)
[3]郭媛媛.? 探析《政府會計準則第3號――固定資產》的創新及變化[J]. 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7(01)
[4]張曾蓮,胡翠翠. 關于《政府會計準則第2號--投資》的探討[J].? 預算管理與會計.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