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洋

【摘 要】目的:探討莫西沙星不良反應引起的臨床用藥安全性問題。方法:回顧分析我院自2017年8月—2019年8月使用莫西沙星引起不良反應的患者100例,根據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透徹的分析,分析引起患者不良反應的因素、用藥情況以及患者臨床不良反應的臨床表現,提出有效的措施提高臨床用藥的安全性。結果:通過對100例患者莫西沙星不同給藥方式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口服給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靜脈注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00%,靜脈注射給藥方式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口服給藥方式。莫西沙星不良反應種類包括皮膚損害、消化系統、血液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肌肉系統及其他,以消化系統損害占比最高。結論:臨床應提高對莫西沙星用藥安全問題的重視,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做好分析,對不良反應提高警惕,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關鍵詞】莫西沙星;不良反應;臨床用藥;安全性;探討
【中圖分類號】R969.3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7-0030-01
莫西沙星是抗生素藥物的一種,具有較強的抗菌能力,莫西沙星對抗菌治療有著較顯著的療效,臨床應用率較高。莫西沙星針對非典型病原體有較好的療效,其中包括厭氧菌、革蘭陽性球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在臨床呼吸系統感染的治療中莫西沙星相比于其他抗生素藥物有著更廣泛的應用空間和更好的效果,因此,近年來,莫西沙星已經成為了臨床呼吸系統感染治療中主要應用的藥物。但是莫西沙星在應用的過程中由于很多因素容易導致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會導致一些危急情況的出現,輕則危害患者身體健康,重則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臨床上在使用莫西沙星藥物的時候要注意對用藥安全性的分析,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科學用藥,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我院收治的100例莫西沙星不良反應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患者中年齡最大的為65周歲,年齡最小的為21周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0±5.2)周歲,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按照年齡段進行劃分為:21—30歲不良反應發生10例,31—40歲,不良反應發生14例,41—50周歲,不良反應發生19例,51—60歲不良反應發生為24例,60—65周歲不良反應發生為33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例等基本資料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形成相互比較分析。
1.2方法
回顧分析我院自2017年8月—2019年8月出現莫西沙星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100例,對10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按照患者的年齡、性別、用藥途徑及不良反應相關臨床癥狀進行統計,分析不良反應發生與患者年齡、性別、用藥途徑、原發疾病等之間的關系,分析莫西沙星各不良反應出現的特點、與各因素之間的聯系以及各不良反應的占比等[1]。進行科學的分析之后,要針對不良反應發生事件進行總結,針對莫西沙星藥物使用的特點和注意事項將其使用的原則進行客觀的分析,并在今后的用藥過程中加大監督力度,確保藥物使用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按照相關使用規定,以確保藥物使用的安全性。通過此次回顧分析結果,要對臨床用藥安全性的問題進行透徹的分析,從而針對導致不安全的因素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2]。
1.3臨床觀察指標
觀察100例患者莫西沙星的給藥方式和不同給藥方式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計算不同的給藥方式發生不良反應的百分比。觀察莫西沙星不良反應的分類及臨床表現,計算各不良反應類型的百分比。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莫西沙星不同給藥方式引起不良反應的情況
通過對100例患者莫西沙星不同給藥方式引起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得出結果:口服給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4.00%,靜脈注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6.00%,靜脈注射給藥方式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口服給藥方式。兩組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內容見表1。
2.2莫西沙星不良反應的分類及臨床表現
3 討論
莫西沙星是臨床上常見的抗菌藥物的一種,屬于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莫西沙星對金葡菌、流感桿菌、肝炎球菌等引起的肺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急性竇炎等有顯著的療效。莫西沙星是抗菌譜抗生素,該藥針對常見的呼吸道病菌感染等疾病有較廣泛的應用[3]。其藥動學特性良好,穿透性強,因此已經成為臨床上十分重要的抗生素藥物之一。即便莫西沙星也會出現一定的抗藥性,但是其藥物的有效性也是很強的。在對莫西沙星藥物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莫西沙星的給藥方式與不良反應發生率之間有著較密切的關系。莫西沙星的給藥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口服,另一種是靜脈注射,靜脈注射給藥方式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口服給藥方式[4]。在此次對我院100例出現莫西沙星不良反應的患者進行回顧分析中還發現,莫西沙星不良反應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威脅體現在多個方面,包括皮膚損害、消化系統、血液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骨骼、肌肉系統及其他,以消化系統損害占比最高,消化道系統損害占患者總人數的44%。患者的過敏反應與性別關系不大,但與年齡有密切關系,年齡越大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越高,在此次調查中,51—65周歲的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的人數占比最高,達到了57例。
根據莫西沙星不良反應類型以及不良反應導致因素展開的具體分析,本文總結了如下幾點安全用藥建議:一、莫西沙星為抗菌類藥物,抗菌類藥物的使用要嚴格遵守臨床用藥安全規定,在對患者用藥的過程中,一定要密切的關注患者的反應變化,注意觀察患者的神情、動作等特征,一旦出現異常,要做好仔細的檢查。尤其對于針劑治療的患者更應該加大關注度,因為針劑治療相比于口服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發生的速度更快,后果也較嚴重[5]。同時,應嚴格用藥指征,明確劃分避免使用人群,如,妊娠婦女、肝腎功能不全、老年體弱患者、兒童等,以便于更準確的對患者用藥。二、在對患者用藥之前,一定要詳細了解患者的病史,根據患者的治療基本信息、年齡和生理特點做好縝密的分析,以患者的個體差異為基礎,針對患有基礎病、合并癥、有過敏史以及高齡患者要提高警惕,在用藥的時候要結合患者的個體因素做好斟酌。并在藥用之前對用藥安全性做好系統的評估,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才能夠用藥。三、對于初次使用莫西沙星的患者,用藥后要密切監測患者的反應變化,靜脈滴注的時間應該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速度的把控要在患者身體能過承受的范圍內[6]。并熟練掌握莫西沙星藥理特性,要求用藥前詳細閱讀藥物的說明書,并嚴格按照以上所提到的標準配藥,避免與一些配伍禁忌藥物一起使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四、一旦患者出現相關不良反應,例如出現明顯血糖、血脂、血壓波動、神經紊亂以及圣經等癥,要立即停止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并做好相應的處理措施。待患者的不良反應逐漸緩解后,再考慮下一步治療
方案。
總之,莫西沙星在用藥的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會導致不良反應的出現,不良反應會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醫護人員要對用藥安全問題提高重視,做好對不良反應各因素的分析,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莫西沙星的用藥安全性,使藥物發揮出最佳療效。
參考文獻
[1] 趙曉燕,辛海莉.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致視幻覺1例[J].醫藥導報,2019,38(05):667-668.
[2] 鄭蕓穎,王華光,陳罡,崔向麗,劉麗宏.莫西沙星注射液導致全身皮疹的遲發型過敏反應[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8,34(23):2775-2777.
[3] 龔瑩,李賀,劉煒,李力.LC-MS/MS測定患者血漿中莫西沙星的濃度[J].中國現代應用藥學,2018,35(06):797-800.
[4] 唐學文,賈運濤,田曉江,董志.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環丙沙星上市后安全警戒信號的挖掘與評價——基于真實世界不良反應研究[J].中國新藥雜志,2018,27(05):596-602.
[5] 吳梅花,翁淑琴,肖淋,趙曉立,肖欽.莫西沙星致神經系統毒性及精神障礙的系統評價[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09):855-857.
[6] 曹萌萌,溫愛萍.莫西沙星致老年患者不良反應報告293例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02):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