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社會保障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占總人口約70%的人民目前或將來的生活質量,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則是其中的關鍵內容之
關鍵詞:農村養老保險;概念;參保對象;意義;內容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國家保障全體農民老年基本生活的制度,是政府的一項重要政策。其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要從我國農村的實際出發,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為目的;堅持資金個人交納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予以政策扶持;堅持自助為主、互濟為輔;堅持社會養老保險與家庭養老相結合;堅持農村務農、務工、經商等各類人員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的方向。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行政府引導和群眾自愿相結合的原則。各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是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主管部門,負責養老保險費的收取、建檔、匯總、發放等具體管理業務。養老保險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保證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建立養老保險的制度,有利于勞動力群體的正常代際更替,老年人年老退休,新成長勞動力順利就業,保證就業結構的合理化。
2、有利于社會的安全。養老保險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養。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老年人口的比例越來越大,人數也越來越多,養老保險保障了老年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等于保障了社會相當部分人口的基本生活。對于在職勞動者而言,參加養老保險,意味著對將來年老后的生活有了預期,免除了后顧之憂,從社會心態來說,人們多了些穩定、少了些浮躁,這有利于社會的穩定。
3、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各國設計養老保險制度多將公平與效率掛鉤,尤其是部分積累和完全積累的養老金籌集模式。勞動者退休后領取養老金的數額,與其在職勞動期間的工資收入、繳費多少有直接的聯系,這無疑能夠產生一種繳勵勞動者的職期間積極勞動,提高效率。
此外,由于養老保險涉及面廣,參與人數眾多,其運作中能夠籌集到大量的養老保險金,能為資本市場提供巨大的資金來源,尤其是實行基金制的養老保險模式,個人賬戶中的資金積累以數十年計算,使得養老保險基金規模更大,為市場提供更多的資金,通過對規模資金的運營和利用,有利于國家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
我國的養老保險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部分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第三部分是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
一、農村養老保險的基本內容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農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的社會保障事業。
1、基本特點:(1)基金籌集以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政策扶持,以自我保障為主,不給政府背包袱;(2)實行儲備積累,建立個人帳戶,農民個人繳費和集體補助全部記在個人名下,屬于個人所有。個人領取養老金的多少取決于個人繳費的多少和積累時間的長短,養老基金沒有互濟性功能;3)采取縣(市)政府組織引導和農民自愿相結合的工作方法;(4)基金運營方式為儲蓄、購買國債,實現保值增值;(5)與城鎮養老保險比,農村養老保險沒有歷史包袱,是一項全新的事業;農村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較低。
2、參保對象:全體農民。我區村干、鄉鎮企業職工、民辦教師和“雙女戶”結扎對象。
3、管理部門:民政部門負責管理農村養老保險工作,財政部門負責對基金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和收支兩線管理,并實施財務監督。
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現狀與問題:
回顧農村養老保險的歷史,經歷了試點、啟動、發展、規劃、創新五個階段。尤其是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的“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社會保險制度”以來,我市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設立了普通農民、村(居)干部、鄉鎮企業職工、計生對象、民辦教(幼)師、義務兵、少年兒童、殘疾人和50歲以上老年農民等9項險種。近5年,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參保范圍逐步擴大,參保人數逐步增加,保費收取逐年增長。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對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保障農村居民年老后的生活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是:
1、制度上存在不穩定性。目前,實行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基本上是在民政部頒布的《基本方案》的基礎上稍作修改形成的,這些辦法普遍缺乏法律效力。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撤消,保險基金籌集、運用以及養老金的發放,都是按照地方政府的文件法規執行的,不是農民與政府的一種持久性契約,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
2、資金籌集渠道單一。按照民政部《基本方案》的規定,
農村養老保險在資金籌集上堅持與個“個人繳費為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扶持”的原則,由于大多數集體無力或不愿對農村養老保險給予補助,絕大多數農民得不到任何補助,主要依靠農民個人投入,保險基金的來源渠道較為單一。
3、保障水平偏低。按照民政部《基本方案》的規定,農民繳納保險費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月繳納2元、4元、6元??20元等十個檔次繳費,也可一次性躉繳,由于繳費水平編低,難以起到保障基本生活的作用。目前領取養老金最低的僅4元。
4、基金保值增值困難。《基本方案》規定,“基金以縣為平衡核算單位,市級監督指導,省級代管”,主要以購買國債和存入銀行實現保值增值。由于缺乏投資渠道,加上十幾年來銀行利率不斷下調,以及通貨膨脹等因素,農村養老保險基金要保值已相當困難,更不用說增值。雖然我省實行農村養老保險基金全省統一管理,但也面臨保值增值的巨大壓力。
我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起步晚,基礎比較差。雖然通過及時足額地發放農村養老保險金,使農民接受了這項制度,體驗到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好處;目前農民參保續保不再靠政府宣傳發動,鄉鎮(辦事處)組織,村干部催繳等方式,而是自愿地、主動地到本鄉鎮勞動保障所參保續保,充分享受國家的福利政策。但是由于涉及財政補貼等原因,政府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宣傳較少,少數比較偏遠的鄉村農民還不知道、不了解這項政策,甚至原來已經參保的部分農民也認為這項政策沒有了,“老來難,老來難”,難就難在沒有錢,農民朋友們!為了自己的晚年幸福和生活有保障,請你少抽幾包煙,少喝幾瓶酒,早日加入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作者簡介:
王曉虎,西安翻譯學院商學院專業會計電算化,學歷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