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晉
摘 要: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現在,移動通信互聯網等多種技術也在不斷地融合。這過程中,網絡媒體開始逐漸應用在信息的交流和傳遞中,受到了人們的廣泛歡迎。在高校雙一流建設工作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如何優化意識形態,加強宣傳,獲得更多的輿論支持,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新背景;高校宣傳;策略
當前人們已經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高校宣傳工作在這過程中也受到了影響。本文將針對高校宣傳工作的現狀進行探討分析,探究在新媒體時代下,如何改進宣傳工作,如何解決宣傳工作中的難點。
1 新媒體的特點
1.1 即時性與交互性
新媒體的出現讓信息的傳播變得更加及時,也不會再受到空間的限制。打破了對于時空的依附性。每一個網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在任何時間地點接收信息發布信息,這是所有傳統媒體都無法做到無法實現的。
1.2 海量性與共享性
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量非常大,傳播更新速度也比較快。這是因為依托了網絡和計算機技術,能夠海量的儲存信息、呈現信息,并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新媒體的開放性特點也滿足了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等多個方面帶來了很多的便利。這些也是傳統媒體所無法做到的。
1.3 主觀性和失真性
新媒體是在虛擬的空間里進行信息傳播交流的。每一個存在的網名都是匿名符號,帶有匿名性和虛擬性的特征。在新媒體平臺上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言論,每一個公眾的隱私都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但是,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網絡上存在著大量的虛假信息。導致新媒體傳播的信息內容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
2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宣傳所面臨的挑戰
2.1 信息社會轉型帶來的挑戰
信息技術的普及逐漸改變了社會發展的形式。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出現了互聯網的身影。時間與空間的界限也不再明顯,信息的流動性也更強了。由于信息的快速傳播流動也給信息的控制帶來了更多的困難,信息的真實性也在不斷的下降。相對于其他年齡層次的學生來說,大學生更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受到新媒體的影響也比較大。新媒體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更多的便利,但其中的很多不良信息也給大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也給高校的宣傳工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和更多的挑戰。
2.2 網絡社會帶來的挑戰
信息時代三部曲的美國作家曼紐爾·卡斯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一種歷史的趨勢,信息時代的支配功能和過程漸漸和網絡組織形成了密切的聯系。網絡構建了社會新形態,而網絡化邏輯的擴散是極大的改變了生產、經驗、權利和文化過程中的具體操作和結果。”計算機網絡的出現是人類史上的一大進步,不僅推動了科技的革新,還給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從某種形式上來說,計算機網絡的出現,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形態、思維交流方式等多個方面。
2.3 虛擬文化的大范圍傳播
新興媒體的出現,方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例如智能手機、電腦。但一部分大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很容易沉迷網絡,在網絡上消耗了大量的時間、財力,可能深陷游戲、受不良信息的影響。高校的文化甚至帶有新媒體的特征。這些大眾虛擬文化深深地吸引了大學生,讓大學生出現了網絡依賴。校園廣播電臺、校報等這些傳統的校園宣傳方式也逐漸的邊緣化。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創新高校的宣傳思想,還是有很多困難的。
3 高校思想宣傳變革的對策和建議
3.1 抓準抓穩校園媒體宣傳的著力點,強化思想引導能力
高校是創造思想的主要來源,也是立德樹人進行人才教育的主要基地。所以要從思想上高度的重視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在媒體變革的過程中,抓住新媒體的優勢,這樣才能夠逐步的深化理論武器。其次,可以在校園內多嘗試一些新型的傳播媒介。在堅持主旋律的基礎上,用正能量來占領輿論高地。最后,要在傳統的校園傳播媒介的基礎上,不斷的拓展。發展不同形式、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要加強新媒體的互動性,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在校園內營造正能量的輿論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夠武裝學生的頭腦。
3.2 做好全媒體建設組合,構建校園媒體一體化建設
雖然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在高校校園內傳統媒體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例如宣傳學校內的重大活動;宣傳黨和國家提出的新方針政策;展示校園內部的良好精神風貌等等。所以在傳統校園的基礎上,要想方設法的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在一起,建設全媒體組合,打造網狀輻射結構。既要不斷地提升校園內部校報一類的傳統紙質媒體的地位,還要探索校園廣播、校報這些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融合的方法,尋找實現網絡化的途徑。
此外還要建設“兩微一端”,在高校宣傳過程中,建立網絡宣傳平臺,打造官方公眾號或官方微博等等。這樣能夠給宣傳工作提供更多的輔助。
3.3 講好校園故事,生動闡釋中國特色正能量
宣傳思想工作要想真正的走進大學生,首先要滿足大學生的思想文化需求,其次要講好大學生能夠接受的校園故事。大學生不僅生活在大學校園中,也生活在虛擬網絡中,思想會受到多種環境的影響。所以大學生的文化需求是多元化的。高校要合理的利用校園的傳播媒介,建立正能量載體,引導學生關注、互動。把中國特色和校園日常融合在一起,在大力宣揚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融入中國精神,融入中華文化。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思想上引導大學生,讓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勇于創新的優秀人才。
4 結語
高校在宣傳的過程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推動學校改革,加大學校的影響力,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到本校,這樣就能夠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校園形象,從而獲得更多的關注。高校宣傳工作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其中的思想文化宣傳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宣傳要以傳播先進思想文化、加強校園凝聚力,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良好的學習氛圍為主要的目的。高校在宣傳的過程中,既要堅持傳統路線,又要尋找新媒體的傳播途徑,建立全媒體的傳播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春水.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宣傳工作實效性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17(05):47-51+109.
[2] 朱立寧.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宣傳工作的挑戰與對策研究[J].視聽,2016(11):194-195.
[3] 莊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新聞宣傳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5(03):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