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天書
摘要: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全媒體時代已經來臨,這對廣播電視編導教學造成根本性的影響。其中,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兩者不分輕重,同時又要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化特征,這就對相關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本文,則是以分析廣播電視編導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探究全媒體時代下更加有效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全媒體;廣播電視編導;教育教學
全媒體時代下,傳媒領域無論是應用的硬件技術或軟件技術都在快速的發生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廣播電視編導教學則難以保持同步的更新速度和更新頻率。教育教學的改革和更新,需要相關的研究作為支持,同時以解決以往存在的教學問題為基礎,才可真正令教學滿足現代社會下編導專業學生的需求。
一、廣播電視編導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單一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傳媒領域中的文化、技術和經濟都在快速的發生變化,因此相關人才的教學與培養也要更加的多元化與科學化。全媒體時代,要求廣播電視編導的學生在保證足夠專業能力的同時,要具有更加明顯的個性化特征,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來支撐自己的個性化發展。在此前提下,很多高校雖然有擁有多種實踐教學的方式方法,但相對較陳舊而單一。在教學初期學生還可以保持足夠的積極性,但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興趣感會逐漸降低。教師對學生整體的實踐內容和所采用的方法是較輕視的,即:對學生作品的輕視。很多院校和教師只會針對少數特別的學生作品進行點評與講解,但沒有綜合分析學生整體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更加實際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最后導致很多學生無法適應全媒體時代。
教學目標的偏差
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實踐性的人才,使學生可以符合現代傳媒市場的需求。全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視編導教學,核心在于實踐與實際的結合,即:教學與時代的同步。但在實際的廣播電視編導教學中,多數院校的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偏差,首先是教學目標的偏差。很多院校的廣播電視編導教學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因此就容易導致學生學習停留在表面,所學的理論知識無法應用到實踐中,從而起到支撐自己創作的目的。其次是教學計劃的模糊,部分院校和教師沒有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高效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包括:院校自身的硬件與軟件資源、學生的學習能力等。在此前提下,就容易令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而有效的解決,從而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的有效方式
(一)靈活的教學方式
對于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而言,實踐性的教學為主,但作為支撐實踐的理論知識也不容忽視,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加專業而有效的學習環境,應更加科學的使用媒體工具。在傳統媒體中,只有相關工作人員才可以發出聲音傳達信息,在全媒體時代則打破了這一點,更多的自由人促進了各種信息的傳播。此類單向的信息傳播的缺點在全媒體時代下逐漸消失,人們的互動更加的頻繁,而在此前提下,編導專業的實踐性教學就需要在激發學生個性化特征的同時,讓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優化學生的個性化特征。例如:短視頻的制作。早期的短視頻大約在5分鐘以內,而發展至今則可以是10秒左右。針對這一點,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短視頻類型或風格進行制作,初期階段內容上可以模仿其它作品,之后逐漸向原創靠攏,以由簡到繁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其次,則是根據不同的平臺而決定不同的剪輯方式。如:微信朋友圈或聊天群較適合10秒鐘的短片,學生則可以發布自己作品的預告片段;而在其它正規的視頻網站中則可以發布自己的全部作品。運用此類方法,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同時也讓其對全媒體有一個更加深切和實際的了解。
(二)弱化教學界限
在以往的電視廣播編導專業的教學中,課程設置通常是根據電視、網絡等媒介的特征進行區分。但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教學也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科學的改變教育教學觀,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應用合理的措施來弱化教學界限,進而有效的增強教學效果。首先,要想弱化教學界限,則需要從全媒體的特征上著手,研究并發現電視、報紙雜志、網絡、新媒體等之間的關系與彼此之間的影響。其次,重視各種信息與媒體平臺之間的關系,如:新聞類的內容,電視上與網絡平臺之間的差異。電視新聞相對更加規范、嚴謹和權威,而網絡上的新聞則相對生活化和娛樂化,而在全媒體時代下,電視廣播編導的教學兩者缺一不可。
(三)科學的教學目標
全媒體時代下的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此就需要相應的做好教學研究與教學計劃,從而制定科學而清晰的教學目標。針對這一點方面,按照時間周期可以把教學目標大致分為短期和長期兩個部分。短期的教學目標可以是一堂課、一周或一個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學生的收獲、感受和所思所想。長期的教學目標則可以是一學期、一學年教學后,學生的改變與能力的提升,同時這里長期的教學目標也就是最終的教學目標,而想要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則需要保證以短期為目標的教學的質量,通過完成實現短期教學目標來實現長期的教學目標。通過制定此類短期的教學目標,校方和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及時的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從而保障自身教學的高效果和高效率。
提高教師綜合素養
全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編導教學的改變也意味著對教師的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全媒體”標志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等的融合,各種媒體不分高低輕重,這也就要求相關教師擁有較高的綜合素養。針對這一方面,校方首先要重視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師團隊建設策略。根據不同教師的特點,優勢與劣勢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如:傳統媒體、新媒體、理論、實踐、互動與交流等方面。其次,在人員選拔上,需要以全媒體為重點,以此保障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
結語
在全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學生擁有了更自由的創作空間,個性化特征得到良好的發展環境,但不能因此而輕視專業技能的學習與實踐,兩者應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劉玲麟.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教學改革的新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7年24期
[2]張亞冬.全媒體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實踐教學的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8年19期
[3]鄭瑩瑩.“互聯網+”時代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建設[J].才智.2018年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