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孝
摘要:新課改背景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不能確保教育工作效果,嚴重影響整體教育質量與水平。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樹立正確觀念意識,采用有效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各種先進教學法的積極作用全面發揮出來,改善教學工作現狀,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關鍵詞:新課改背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
前言: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積極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情境模式與提問教學法、理論整合實踐操作教學法、溝通性教學法等開展相關教育指導工作,增強各方面的教育指導工作效果與水平,培養學生的良好素養與道德素質,達到預期的教育工作目標。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現狀
目前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育工作中,學生的學習存在問題,教師在教學方面也有所不足,如果不能有效進行教育改革,將會對各方面的教育指導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具體表現為:
(一)學生學習存在問題
目前多數初中學生的思想受到傳統思維的局限性影響,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一味記錄教師所講解的具體內容,將教師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學生自身缺乏一定的自主學習觀念意識,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甚至只為了考試成績,沒有充分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和社會實踐之間的聯系,這樣的學習理念與新課改的要求相互違背。與此同時,初中道德與法治的相關知識具有抽象性特點,學生很難直接理解,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自信心會逐漸降低,難以有效提升學習水平。
(二)教師教學存在問題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多數教師的教學工作缺乏專業性,難以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培養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這樣很容易對各方面的教學指導工作造成不利影響。部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在沿用傳統教學方式,難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興趣與積極性,這樣會導致教育工作質量和效果降低,無法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各方面教育工作的實施會造成不利影響。
二、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措施
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該形成正確觀念意識,采用有效措施開展各方面指導工作,全面提升教學工作效率。具體措施為:
(一)營造真實教學情境
從本質上來講,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具有抽象性特點,知識點與內容十分枯燥,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情況下,教師就需要按照新課改的相關要求,結合具體狀況,采用情景化的教學方式開展工作,將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實例融入到課堂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環境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二)合理應用課堂提問教學法
初中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問題的思考與理解能力較為重要,如果問題思考能力較低,將無法全面理解相關的道德與法治抽象性知識,嚴重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應該采用提問教學法開展工作,借助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點,從而促使其學習效果與水平的增強,改善目前的教育工作現狀。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理解權利義務》課程知識,可先為學生提出問題“我們公民的基本權利是什么?我們公民的基本義務是什么?”,在提出問題之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相關知識,相互之間進行探討與分析,自主性的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這樣在問題的驅動與引導之下,學生可以全面學習相關知識內容,增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在學生自主學習與解決問題之后,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與需求,合理的開展教育指導工作,為學生全面講解各種知識內容,增強整體教學指導效果[1]。
(三)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采用小組探討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指導,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要求小組學生相互探討,共同討論如何學習相關的知識,不再機械性記憶其中的內容,而是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全面培養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優化各方面的教育工作模式與機制[2]。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民主與法治》課程知識,可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小組學生全面分析“追求民主價值”、“全面依法治國”相關內容,小組之內的學生相互溝通交流,探討相關的知識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全面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水平,還有助于改善教育現狀,增強各方面的教學指導效果[3]。
(四)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整合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素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意識,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全面指導學生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互整合,有效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該轉變傳統的理論化教學模式,以免學生對教學形成厭惡情緒,在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互整合的情況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增強各方面的教育指導工作水平[4]。
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維護國家利益》課程知識的過程中,可先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然后為學生設置社會中的維護國家利益實踐操作項目,使得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之后參與到實踐操作活動中,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此期間教師還需與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在合理進行溝通交流的情況下,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5]。
結語:
新課改的環境背景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樹立正確觀念意識,遵循科學化的教學原則,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內容相互整合,并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師生溝通教學法等完成相關教學指導工作,打破傳統教育工作模式的局限性,并通過科學化與合理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興趣,從根本上提升各方面的教學指導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克貴.課改背景下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途徑探索[J].考試周刊,2019,4(90):13-14.
[2]聶方舟.通過案例教學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34(8):115-239.
[3]顏昌興.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J].科學咨詢,2019,36(34):133-155.
[4]張軍.淺議如何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率[J].考試周刊,2019,11(77):109-110.
[5]林成存.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探索[J].教師,2019,23(2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