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云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學方法也在不斷創新。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在應對新課改的挑戰時提出的全新教學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情境輔助教學工作的展開,提高教學效率。情境教學法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使同學們身臨其境,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課堂的力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來說,利用情境教學法可以更好地打開課堂,讓學生們更加積極的參與互動,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情境創設;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有目的的利用趣味游戲、生動的實例和多媒體等因素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面對富含情感色彩和具體生動的場景時,可以有感而發,實現情感共鳴。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合理運用情境教育法,創設情境可以讓學生們對于課本知識有著直觀的、全面的、具象化認識,從而可以更快地引導學生融入課堂,讓學生樂在其中,對知識點有著更深刻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兜赖屡c法治》教材經過多次改版,側重于提高價值承載力度,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著重強調了育人功能。但是它作為學生的基礎德育理論課本,就不可避免地在教材內容中涉及了一部分枯燥乏味的說教內容,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主張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在情境重現中真切地感受書本知識的力量,從而加深情感聯系,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未來的終身發展奠定正確的基調。
1 情境教學法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作用
1.1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對于精力旺盛的初中生來說難免有點乏善可陳、昏昏欲睡,從而使學習效果不甚理想,無法達到教學目的。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精心挑選契合主題的真實事例,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主動融入課堂,提升學習效率。又因為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對該門學科懷揣著高漲的學習熱情,繼而迸發出強大的學習動力,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也更加全面和深層次。
1.2 促使學科教學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
初中生雖然相較于小學生而言,具備了初步的社會認知和世界認知,但是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是非觀。這就需要通過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校不但是傳授學生知識的地方,培養學生能力的場所,更是幫助學生明理的地方,是思想教育的主戰場。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利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對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這些抽象概念有著更清晰的認知,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1.3 提升初中生道德修養和法治意識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躁動時期,自主意識增強,有強烈的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初中生比較典型的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因為生理和心理的發育,他們內心有一種強烈的焦慮傾向,這種傾向使得他們表現出一種無來由的反叛和對抗。這個時候死板枯燥的說教不但可能無法起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會適得其反。而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直觀地面對正確或錯誤的案例,讓他們各抒己見,在循循善誘中奠定正確的發展方向。
2 如何利用情境教學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學習效果
2.1 創設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提升道德與法治修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初中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引導和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為根本目的的綜合性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將理論知識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工作。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對生活案例的講解來啟發學生的心智,講述生活中真實發生的案例并鼓勵學生進行討論。例如坐公交時應有序上下車,看電影不能大聲喧嘩,和長輩說話要有禮貌等等。師生問答環節,教師應當充分挖掘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讓學生在生活場景中探討與道德法治相關的話題。這樣既能夠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也能夠在情境教學中拉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學生加深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
2.2 借助小組合作情境,提升學生重視程度
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情境創設,讓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重視學生自身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的主動性。比如說,在講授《建設美麗中國》這一課,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對于環保知識的了解,學習相關的環保法律知識從而了解保護環境的意義所在。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讓學生形成一種愛護環境的習慣,讓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環?;顒赢斨衼?。此外,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節假日組織活動,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的教學活動實踐。在此過程中,提升學生重視程度,從而更好地傳播與道德和法治相關的知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3 創設角色情境,引導學生情境表演
在《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引入角色扮演,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于角色背后的意義可以感同身受,從而樹立完善的人格。另一方面也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參與積極性,繼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且游戲本身就是學生第一次學習知識的起始方式,而角色扮演恰恰迎合了該心理特征,可以讓學生在枯燥乏味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通過游戲將復雜枯燥的問題簡單化有趣化。在一個一個情境問題的解決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和法治觀念。例如教師在展開《感恩父母》《神奇的生命》等章節時,就可以組織學生分別扮演家長和學生。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模仿環境設置情節,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親身體驗角色的一言一行背后的心理變化,并且在一組表演完畢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換進行再次演繹,讓學生可以認識到不同的身份所產生的不同心理和出發點,學會換位思考。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和家長因為觀念、成長背景的不同總會產生愛的沖突,而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可以在父母嚴厲的批評下發現關愛的本質,這不正是《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開設的初心嗎。
2.4 多媒體融入情境教學中,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在教育領域的滲透也是隨處可見。因此現如今信息技術走入課堂已經屢見不鮮,并且憑借著它的高效、便利等優勢廣受師生好評。而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引入多媒體技術,靈活運用視頻、圖片、音樂等教學手段,不僅可以營造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還可以讓原本抽象乏味的理論知識具象化、生動化,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學習《關愛他人》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日常拍攝學生之間的相處制作為視頻成為教學素材,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中學生間的互相關愛行為,從而啟發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對他人表達過關心,或者是否接受過別人的關心。通過形象生動的視頻導入課堂,讓學生更加容易打開思維,接納理解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借助音樂、圖片等進一步渲染氛圍,讓學生對這一課題有著更深刻的記憶和理解。
3 結語
綜上所述,運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更好的幫助學校提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率效果,讓初中生更好地學習、理解和運用道德與法治課程。初中生代表著國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來,初中生的道德與法治建設對于整個民族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充分借助情境教學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可以使其更好地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
本文是泰州市2018教育規劃重點專項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德育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8jksmszdzx010)、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三期課題《初中道德與法治情境德育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19JK13-L379)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孫麗華.論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07).
[2] 程兆鵬.情境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19(05).
[3] 李吉林.40年情境教育創新之路帶來的6個甜果子[J].人民教育.2018(12).
[4] 李吉林.中國情境教育兒童學習范式的構建[J].未來教育家.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