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南 鐘逸雲
摘 要:高職教育的定位是培養實踐性人才,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需要立足社會需求。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獲得了各行各業的廣泛重視,其在高職教育中同樣占據重要地位。基于人才培養的視角,高職院校需要通過改革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競爭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高職;英語;改革
1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歷經二十余年的高速發展,為社會持續輸送著實踐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意味著高職院校需要不斷進行調整規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特色人才。
全球化的浪潮已經席卷全球,在中國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國際間交流合作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重要內容,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也成為各行各業人才的必備技能之一,具有高水平英語運用能力的人才在市場上供不應求。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弱,但當下高職英語教學的模式主要采用的是課堂講授的形式進行,偏重理論而非實踐教學,并沒有針對社會需求和專業實際,因此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2 在人才培養視角下高職英語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2.1 遵循課改要求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變革,課改也在不斷深化。在以往的教育中我們側重的是理論方面的學習,與實際應用往往有一定程度的脫節,這與高職教育的初衷和定位是違背的。根據現在課改的要求,理論教學與實踐相融合的理念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以學生為主體,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思路已經清晰起來,教師在整體的教學過程當中所發揮的作用應該是引導者,通過科學的授課手段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
2.2 提升就業優勢
英語作為一門全球通用語言,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意義,高職學生在畢業時如果擁有較好的英語應用能力則就業優勢會被大大凸顯。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為社會輸送更多地應用型、實踐型人才,但受制于學生在入學時英語基礎薄弱的情況,高職英語教育需要基于人才培養的視角來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對此,教師首先需要讓學生端正心態,重新認知英語對自身提高及后續就業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進行英語學習,將英語的應用放在實際學習中的重要位置,提升英語學習的效率和目的性。最后教師需要明確學生的求職方向,并以此背景進行備課,將提高學生求職時展現出的英語能力作為授課目標,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3 高職英語教學模式現存問題
3.1 教學觀念滯后
英語的本質就是一種語言工具,英語的學習最終是為了實現人與人之間高效的溝通與交流。作為高職院校在培養人才的過程當中更需要明確這一觀念,英語教學是為了提高學生在日后求職和就業中的英語應用能力。但是在現實中,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觀念已經滯后于時代,高職英語教學偏重于理論知識,而非其應用價值。
部分英語教師至今仍未轉變觀念,仍堅定的認為高職英語教學是需要將理論知識作為授課重點,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是教學目標,這無疑是對學生英語實踐及應用的巨大阻礙。學生及社會需求被置于次位,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使高職英語教學的發展困難重重。
3.2 教學脫離實際
當下部分高職院校將英語教學的模式仍然側重于增加學生基礎知識的普及,這忽視了人才培養中學生的能力發展要與社會實際相契合的重要性。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照本宣科的居多,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訓練也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上。這種普適性的英語教學恰恰使得學生喪失了英語學習的目的性,缺乏專業背景作為支撐的教學方式已經與社會實際需求產生重大脫節。
高職教育的定位是提升學生綜合事業技能,英語教學的開展自然也需要為之服務。而且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對各專業英語的要求也發生著變化,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過程當中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英語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保持同頻。但現實英語教學中各學科所用英語書籍相近,所學的英語知識差別不大,這就會造成學習機電專業的學生無法看懂專業英語詞匯,學習營銷專業的學生無法閱讀專業英語書籍。這勢必會削弱英語對于學生的影響力,長此以往會讓學生產生英語學習無用論的想法,最終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3 教學評價欠妥
現在高職院校對英語教學效果的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在衡量學生是否掌握相應的英語知識的方式仍然是通過考試的形式,而且由于所用教材側重于理論知識,更多是強化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的語法知識,這就造成考核的內容也是以此為主,這忽視了英語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與實際應用相去甚遠。
這種情形下師生在英語教學和學習中的目標就成為獲得更高的分數,或是通過等級考試。在這種近乎“功利化”的學習目標背后,是許多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高分低能”、“啞巴英語”等現象,這并不符合社會對于從業者的要求,自然會造成學生就業遇到障礙,或是在工作中較難適應。
4 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策略
4.1 重塑教學目標
傳統觀念上,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目標注重的是學生理論知識的提升,但在人才培養的視角下其教學目標需要確立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服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引導學生提升英語的應用能力,幫助學生培養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從基礎語言的知識普及轉變為語言交流應用技能的培養,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4.2 強化實際應用
作為實踐型人才的培養搖籃,高職院校需要將英語教學與實際應用更加緊密的結合。教師進行英語應用方面的教學時,需要依據學生所學專業進行針對化的教學,讓學生樹立職業英語的概念,助力學生的學習與就業。目前英語教學的職業特性并不明顯,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會出現迷茫和困惑,但是通過英語教學與職業發展的結合,將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自主參與到英語的學習中來。
4.3 完善考核機制
傳統的通過考試衡量教師教學能力及學生學習成果的方式具有片面性,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可以通過完善英語考核機制來實現。在形式上,高職院校可以通過筆試加口試的方式進行,既考查學生讀寫能力,也能兼顧到學生的聽說能力。在內容上,可以將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進行結合,使教師和學生注意職業英語的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例如在考核商務專業的學生時,可以通過筆試的方式了解學生英語基礎能力,再結合如商務洽談、競標等場景化的面試來考查學生的職業英語水平,從而推動學生英語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4.4 提高教師素養
教師作為學生英語學習的領路人作用至關重要,教師的素養和水平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高職院校在進行英語模式改革的過程中首先需要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教師對高職英語教學目標的認識,同時提高教師在相關專業知識上的水平。由于職業英語教學的前提是教師了解學科的專業知識,所以學校需鼓勵英語教師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交流,使英語教師能夠了解到專業相關的知識點,為職業英語教學打下基礎。除此之外,學校需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讓教師走進企業了解其真實需求,使教學內容更加結合實際。
5 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已經成為社會各行各業的從業者的必備技能。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進行英語教學過程中,學校和教師需要意識到用人單位對于學生英語能力要求的關鍵點,并進行針對地教學,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專業技能增強、就業優勢凸顯作為教學目標,才能夠真正滿足高職英語教學的需求,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輸送更多優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云霞.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模式改革路徑研究[J].海外英語,2020(05):105-106.
[2] 張明勇.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石家莊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3):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