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邐
摘要:在高職院校學生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夯實學生德行基礎,是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重要課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應在傳承好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法途徑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情況、新問題,從多視角多方位探索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培養
高職院校大學生最終都要走入社會,愛國主義是把國家命運和整個民族的命運與自己聯系在一起,把最有正能量的東西帶給社會,回報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這一重要論述對我們通過教育在大學生心中播下愛國的種子、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基本遵循。高職院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的重要陣地,在高職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尤為重要,將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健康成長與成才。
一、強化課堂主渠道作用
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操,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和要求。要注重發揮各類課程愛國主義教育功能,讓其具備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因”。特別是思政課,覆蓋所有學生,應進一步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將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貫穿于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全過程。當前,尤其要重點解決好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針對說理講解不透徹,教學過程形式化的問題,要注重在內容上豐富知識性與思想性,充分挖掘歷史知識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用事實教育人、用歷史啟發人,用精神鼓舞人,讓大學生在深刻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真正了解愛國的意義。針對課堂教育缺乏與現實問題的關聯,內容表面化、空泛化的問題,應注重在空間上兼顧傳統與現實的結合。愛國主義是鮮活的、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應該因勢而進、常談常新。因此,除了挖掘中國歷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外,還必須結合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加大對當代愛國主義教育素材的發現、整理、吸納,尋找和當代愛國主義主題相契合的愛國人物及其故事,深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塑造,使大學生在關照現實中,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二、注重發揮好教師的引領作用
教師是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操培養的主導,在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高職院校應重視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團隊的建設,廣泛動員教師對學生群體、愛國主義思潮、話語和動向進行跟蹤研究,分析愛國輿情走向,準確把握不同時期的教育主題,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經常性地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建立激勵上進、獎優罰劣的制度,鼓勵教師用自身灼熱的愛國情感和美好的品德去感染學生,讓學生產生心理共鳴,從而達到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目標。要鼓勵教師、學生共同參加活動,用自己飽滿的愛國熱情感染學生,以自身愛國愛民行動示范引領學生。
高職院校輔導員、班主任代表學校與大學生直接打交道,在學生教育管理中尤為重要。要挑選出較高素質的人員來充實隊伍,成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培養的排頭兵,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培養樹立榜樣。輔導員、班主任既要用自己飽滿的政治熱情去傳播愛國主義思想,更要去做,言傳更要身教。做到一身正氣,兢兢業業、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刻苦鉆研業務;愛生如子,身體力行。實踐證明,輔導員、班主任素質較好的班級,學生整體風貌就好。
三、以生動的教育形式貼近學生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時期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不應局限于簡單呆板的說教,高職院校愛國主義教育要結合時代背景和主題,繼承傳統、與時俱進、尋求超越。在鞏固和發展大學生已有的較為樸素的愛國主義情感基礎上,通過有效途徑,形成強烈的刺激,使大學生懂得愛國主義情操是一種民族、國家的情感,是極其深沉的情感。
教育好新一代學生,既要做好正面的宣傳教育,也要注重利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方法,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特別是要緊扣大學生思維邏輯、溝通方式、情感表達與互聯網的發展緊密相關的特點,注重網上與網下相結合,打造校園愛國主義教育平臺。在網上,積極號召富有影響力的名師、大V,通過微博、微信、知乎等各種網絡社交工具,利用碎片化時間與學生開展愛國主義相關話題的互動討論,壯大主流愛國主義話語陣營。在網下,要多渠道挖掘新鮮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增加愛國資源供給,進行內容整合和形式創新后,吸引大學生關注。
四、在實踐中涵養家國情懷
社會實踐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培養品格,增強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用于實踐性教學環節,比較直觀生動,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容易被大學生所接受。比如,利用特定的愛國主義文化資源開展實地情景教學,帶領學生離開課堂的封閉環境,利用特定愛國主義文化資源所在的特殊場景,還原歷史時空,可以使學生在寬松的環境中自覺地吸取愛國主義精神營養。活動結束后,還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宣講會、總結會等形式,創造平等、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把在實踐中形成的理性認識、情感體驗表達出來,營造相互啟發、自我體悟的教育氛圍,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中國為什么“能”、國家為什么“好”,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對國家社會的情感認同。
在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的過程中,要盡量滿足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引導他們關注社會面臨的現實問題,作出客觀、辯證、科學的解釋和理性分析,切實提高學生政治思想理論和道德修養水平;要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結合大學生活實際,要求他們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要把愛國主義滲透到大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從培養大學生熱愛集體,養成強烈的集體主義觀念,進而把集體主義觀念上升到愛國主義情感。由淺入深,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理性認識指導實際行動。
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操既要有轟轟烈烈的宣傳,又要有扎扎實實的行動。要在大學校園抓實抓好愛國主義月、愛國主義周、愛國主義日等主題鮮明的活動,在校園形成濃厚氛圍,把活動推向高潮,還要在日常教育活動中狠下功夫,開展系統的,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使愛國主義教育“持久而不失活力,浩大而不失綿遠”。
參考文獻:
[1]羅二平.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