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娜
摘 要: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新聞傳播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廣播電視新聞具有時效性、真實性,是社會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在新聞采訪中,記者搜集信息的途徑與交流方式是尤為重要的,一名出色的記者必須在采訪過程中注重情與理,才能獲得更多更客觀的資料。
關鍵詞:情;理;廣播電視新聞;采訪
情與理是廣播電視新聞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兩個關鍵點。真實性是廣播電視新聞的一大特點,因此在采訪的過程中要堅持客觀公正即“理”的原則,向大眾傳遞真實信息,而基于廣播電視傳播的直觀性和采訪報道的現場性,新聞記者的采訪又要注重情,以情增強與被采訪者的心理共鳴,從而凸顯情與理在新聞記者采訪中的重要性。
1.廣播電視新聞采訪的主要特點
1.1新聞采訪的形式
在進行新聞采訪的過程中,記者隨身攜帶著包括攝像機、錄音筆等采訪所需的必要品,從而實現現場實時畫面和聲音的獲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主要是依靠傳媒手段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話題、民生問題、生活、科技、健康等一系列新聞消息進行報道,傳遞給社會的是正確的價值觀。
1.2新聞時效性
對于新聞傳媒行業來說,時效性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則。新聞要更多地站在公眾層面報道,新聞素材的收集要符合當下觀眾關心的話題,新聞采訪和報道同步進行,借助先進設備和技術獲得新聞信息,再通過電視、網絡等方式進行實時傳播。這在很大程度上才能提升新聞事件所具有的價值,也滿足了信息爆炸時代人們對新聞消息的需求。
1.3記者多角色定位
在采訪過程中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多重的角色功能更加有利于自身工作的開展。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不僅擔任著新聞的調查者和傳播者的角色,也擔任著新聞采訪引導者的角色,新聞記者應明確自己于廣播電視新聞采訪中的職能定位、作用,認清作為報道評價新聞的主體所應承擔的責任。在采訪當事人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而且更應該剖析當新聞報道出去可能會對社會輿論造成積極還是消極的影響,會不會在潛移默化中啟發和影響觀眾的思想。
2.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
2.1立足新聞理論突破自我
在新聞采訪工作中,記者應當做好充分的工作準備,除了有扎實的新聞理論基礎知識以外,還要對以前采訪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分類總結,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解決方式,提高自身思考能力。從另一點來看,走別人的老路,單純地模仿別人永無出頭之日,更不可能成為行業翹楚。所以,新聞記者在學習工作中要立足新聞理論不斷突破自我。
2.2專業的新聞素養
過硬的新聞理論知識、搜集信息、采訪交流、整合傳遞新聞消息是新聞記者基礎新聞素養;禮貌言行、正能量的傳播是新聞記者基本的道德品質;此外通過精準敏銳的眼光傳播有價值的新聞事件是采訪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不是每條消息都可以稱得上新聞,所以采訪前要充分了解該消息傳遞的內容,以及被采訪的對象,進而制定詳細的采訪計劃。
3.從“情”的角度分析
3.1突發性
記者要注重采訪的效果,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完成采訪工作,并且發布報告。人們對記者所發布的新聞也有很多要求,因此記者要有遠見,還要能夠及時捕獲信息,并且采訪到需要采訪的人。
3.2活動性
記者需要靈活應對采訪工作,不能夠死板教條,要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采訪清楚,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條理清晰,并且這樣有助于發掘出更多的信息,更加深入與透徹地分析事件,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此外,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事件,需要靈活應對,這也是記者的一項基本素養。
4.從“理”的角度分析
4.1新穎性
新的觀念與思想來源于我們對于問題的不斷思考。記者在新聞采訪中,必須不斷構思下一步怎么采訪、怎么高效率采訪,只有思想進步才能有新穎的成果。同時,記者必須有極高的職業素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政治覺悟,只有這樣正確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獲得新的思想。在采訪完之后,記者就需要加工一些文稿并把它們放到版面上,加工排版過程是一個與讀者交流的過程。而怎樣才能使自己報道的新聞引人注目,這是需要記者特別注意的問題。記者需要從不同的角度構思,從而了解大眾心理,并且運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將新聞事件報道出來,才能獲得更多讀者的青睞。
4.2廣泛性
新聞采訪的廣泛性是指新聞采訪涉及的人群很廣泛,大到國家領導人,小到平民百姓,搜集的是各個領域的信息。全國的各個角落,只要有事情發生,就會有記者跟蹤報道,因此大家才可以每天都獲取到全國各地的信息。
4.3持久性
持久性和開放性多是指新聞一般不會采訪完就擱置一邊,記者會繼續采訪,深入了解,讓受眾了解到事件的發生、發展與結果。開放性是指記者的采訪過程都是向大眾公開的,不會有所隱瞞。
5.傳統電視媒體機遇與挑戰并存,未來將與新媒體共同發展
面對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沖擊,傳統電視媒體需引進新媒體的相關宣傳技術,將自身優勢與新媒體進行融合,走上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新媒體迎合了當代年輕人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并且通過相關共享平臺可以完成對新媒體的網絡宣傳。傳統電視媒體應及時采用在新媒體中比較受歡迎的形式,最終打造出專屬的傳播特色。新媒體的主要宣傳媒介為APP,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APP帶來了一種新的塑造力和宣傳力。它不再是以一個傳播通道的形式出現,它本身就代表內容。APP作為新時代科技高速發展的衍生物具有強大的社交性和交互性,必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傳統媒體與移動新媒體之間實現良好的交融與合作。當前,傳統電視媒體要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新媒體,APP就是其有效的發展陣地。新媒體對于傳統電視媒體具有一定的沖擊力,但傳統電視媒體畢竟有多年積攢下來的傳媒經驗,并且恰逢網絡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最終新媒體將與傳統電視媒體攜手并進,并為其所用。
結語
在新聞采訪過程中“理”像骨骼,構成人體框架,而“情”如肌膚、血液一般,是身體的營養。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就像是生活中人與人交流的過程,誠實是人的立身之本,事實就是新聞存在的根本。在事實基礎上情和理有機結合,才能確保新聞事件存在的價值意義,更好推動我國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文蕾.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新形勢下提升采訪藝術水平的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1):130-131.
[2]劉軍.情與理的角度探討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J].新聞研究導刊,2017,8(2):200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