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磊
摘要:近幾年來,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高,大學生自殘、自殺等心理危機事件,校園暴力、傷害行為等時有發生,這些現象應該引發教育工作者怎樣的反思呢?本文將從加強高職學生生命教育的迫切性、生命教育的內容、生命教育的方法、途經這三個方面進行思考和闡述。
關鍵詞: 高職學生;生命教育;思考和闡述
一、加強高職學生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一)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的教育方針,也是黨和國家對高職教育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而立德樹人的根本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因此,高職教育培養的學生不應該成為只會操縱機器的機器,他們不僅要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更應該具備平和理性、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以及豐富的情感和對于生命以及生命價值的科學態度。
(二)學校、家庭教育中缺乏系統的、真正走心的生命教育
從目前情況來看,在學校、家庭教育中對分數追求、對知識學習的重視程度遠遠超出對于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我曾經先后利用課堂和班會對上千名學生接受生命教育的情況進行過調查,結果接受過生命教育的學生寥寥無幾,接受過死亡教育的學生幾乎為零。再者,從近幾年青少年自殺率逐年攀高,校園不斷出現的大學生自殘、自殺等心理危機事件,校園暴力、傷害行為時常發生,因為缺乏生命安全知識,面對危急情況不顧個人能力而盲目采取行動,最終導致失去生命的悲劇也時有發生等等這些現實情況來看,都投射出青少年對于生命的漠視,也折射出學校、家庭對于生命教育的缺失。
(三)高職學生在學業、就業、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更容易產生挫敗感
高職學生普遍考試分數較低,分數較低的背后可能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比如:原生家庭的問題、學習習慣的問題、網絡成癮的問題、意志品質的問題等等,這部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得到的肯定和積極關注比起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要少得多,所以他們在學業、就業、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更容易產生挫敗感和低價值感。
由此可見,加強高職學生生命教育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加強高職學生生命教育的內容
從最根本的意義來說,生命教育乃是一種全人教育,它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和這一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個方面,即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于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于2012年5月推出的職業培訓課程《生命教育導師》中指出: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問題的教育,其目標在于使人們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以及生命與天人物我之間的關系,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與獨立的發展,并通過彼此間對生命的呵護、記錄、感恩和分享,由此獲得身心靈的和諧、事業成功、生活幸福,從而實現自我生命的最大價值。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基于以上論述,加強高職學生生命教育的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整理解生命的意義,珍愛生命。
1.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事件中感知生命的渺小、脆弱、無常,進而培養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的情感,不僅珍愛、尊重自己的生命,同樣也要關注、尊重、熱愛其他人的生命。還要引導學生明白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也應當珍惜大自然中其他物種的生命,對大自然心存敬畏之心,樹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不虐待和殘害小動物、不販賣、實用野生動物。
2.提升生命質量。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關注自己的健康,增強免疫力。從日常講究衛生、注意飲食、遠離煙酒、堅持鍛煉、保證睡眠等一件件小事做起。
3.做情緒的主人。引導學生感知自己的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能夠接納他人,學會調節情緒、緩解壓力的方法,培養平和理性、積極樂觀的健康心態。
4.學會感恩。引導學生感恩擁有的一切,并懂得珍惜。
5.關注生命安全。高職院校學生將來從事的部分工作有一定的危險性,應結合學生專業特點開展生命安全教育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教育。
6.開展死亡教育。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死亡是中國人的禁忌,談論死亡被看做是不吉利的,因此,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對孩子的死亡教育都是缺失的。缺失死亡教育的孩子,成年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自暴自棄,甚至自殘、自殺,或者傷及其他生命,他們對生命完全沒有敬畏感。而科學的死亡教育,更能讓人懂得生命的珍貴。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認識死亡,而是讓學生懂得正因為有死亡才顯示出生命的珍貴,從而珍惜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
(二)讓生命更堅強
讓學生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風險和挑戰,引導學生在遇到危機、困境的時候,能夠坦然面對,不輕易放棄。
(三)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
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思考如何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
三、加強高職學生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經
(一)完善生命教育相關機制,保障生命教育有效開展
學校應該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生命教育相關機制,保障生命教育有效開展。比如:加強人力、物力的投入,編寫教材,開設課程,將生命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創建生命教育實踐育人基地,結合相關時間節點、相關事件以及“5·25”大學生心理健康節開展系列實踐活動等等。
(二)利用好現實生活這本鮮活教材
現實生活為開展生命教育提供了鮮活的教材,要充分對其進行挖掘、梳理,以真情實感、感同身受的現實體驗展開生命教育。
(三)不斷創新思路和方法,開展真正走心、有效的生命教育
要摒棄生命教育中內容陳舊、方式單一,缺乏情感共鳴的做法,開展真正有實效和真正走心的教育。比如:將現實生活轉化成促進生命教育的教材和課堂,加強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將藝術手段,比如音樂、舞臺劇、角色扮演、詩·歌會、身體舞動、繪畫等融入到生命教育中去;將開展團體輔導和個案輔導有機結合等等。
總之,我們應該從關懷人的生命角度出發,深入思考高職學生在生命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秉承“社會即課堂,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挖掘現實生活對于生命教育的意義,善于將現實生活中的危機轉化為促進生命教育的契機,真正讓學生認識生命、理解生命、敬畏生命、珍愛生命并最終實現生命的價值,成為身心靈和諧、全面發展的人。
參考文獻
[1] 《生命教育》 [美]杰·唐納·華特士著, 2012.3 四川大學出版社
[2] 《活出生命的意義》 維克多·弗蘭克爾著, 2018.4 華夏出版社
[3] 《好好告別》? [美] 凱特琳·道蒂著, 2019.6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4] 《生命教育導師》 2012年5月 職業培訓課程
[5] 《生命是什么》? 王立銘著, 2018.11 人民郵電出版社
[6] 《星光下的靈魂》 畢淑敏著, 2019.7 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