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玥 陳立鵬
摘要:家庭與幼兒園作為幼兒健康成長的關鍵性因素,已經在無形之中形成了內在聯系。良好有效的家園互動對于幼兒今后的成長起著積極的作用。但部分家長對家園工作的開展不夠重視,存在家長教育觀念落后、幼兒園與家長缺乏有效溝通等問題,因此在了解家園共育目前所面臨問題的基礎上對此進行完善,提出相關的家園共育實施策略。
關鍵詞:家園共育;家長;幼兒園;教師
一、何為家園共育及其必要性
(一)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與家庭雙向配合,達成一致的教育觀念并展開有效的溝通交流,通過多種途徑開展互動,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起到積極影響一種教育模式。
家園共育的對象為幼兒本身,因此需要家長對教師工作的信賴與肯定,同時需要教師對家長積極正面的引導、激發家長配合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興趣,進而實現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二)家園合作的必要性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舉止間接導致了幼兒在面對問題時的處理態度。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的接觸發現其身上存在的問題,通過與家長開展合作交流幫助幼兒改掉自身的不足,從而達到雙方共同的教育目的。因此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單靠一方面的努力是不能夠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唯有雙方達成教育共識方可事半功倍。
二、當前家園共育中家長與幼兒園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方面存在的問題
1、家長對于家園共育的內在含義了解較為淺顯
部分家長對于家園合作并不理解其真正內在含義,僅將自己的角色定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配合者”,因此在這段教育關系中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如老師需要本周開家長會、需要開展親子活動,所以我與幼兒園產生了合作關系。這都是由于家長對于家園共育的了解較為淺顯所導致的思想,由此產生了負向結果,導致雙方都付出了時間與精力,但是對于幼兒的發展卻始終看不到質的飛躍。
2、家長無法平衡好工作與育兒的關系
我國目前的育兒成本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得越來越高,養育一個孩子不再是讓其吃飽穿暖即可,更要考慮多方面因素。其中盼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受到良好教育的家長占比很大一部分。因此很多家長會選擇將精力放在掙錢上,希望能夠為孩子提供更優質的教育;除此之外,由于工作的問題,家長通常會選擇把子女交由父輩來撫養;“隔代教育”就此產生,如此一來雖減輕了父母的負擔,卻也出現了很多負面情況,如過分溺愛幼兒,在無形中成為了幼兒懶散、貪婪、社會性較差等不良行為出現的推動者。
3、家長教育觀念滯后,思想守舊
部分家長認為在一個家庭中男人應該在外努力賺錢,女人則負責家里的一切瑣事,這可能會導致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嚴重缺少父愛。由于媽媽的愛與爸爸的愛表達方式不同,通常媽媽所表現出來的愛比較感性且細膩,而父親的愛大部分表現出的是穩重而理性的,因此兩者缺一不可。長時間缺少父愛會引起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滯后等問題,雖然短時間內看不到任何變化,但是隨著幼兒的成長,會逐漸在其在日后的社會性交往、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有所顯現。
(二)幼兒園方面存在的問題
部分幼兒園僅關注家園互動的完成度,例如是否定期組織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為其準備的親子活動當中,并沒有考慮其合作教育本身是否具有真實效果。目前家園共育的模式多樣化,但大部分為幼師占據主導地位,而家長則作為參與者出現;長此以往家長會逐漸將家園互動視作幼兒園所安排的任務,而自己則是任務的執行者,由此可能會導致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合作關系沒有達到平衡從而失去了家園共育的真正意義。
三、有效開展家園合作的策略
(一)以幼兒園為單位,定期開展育兒講座,深化家長對于家園共育必要性的認識
要想明確育兒目標,首先要建立育兒意識。定期開展育兒講座可以有效的幫助家長解決育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此期間可以推薦一些相關書籍供家長閱讀,豐富其育兒知識。由于家長本身的知識層面、職業背景有所差異,因此在開展講座前,可以做一份有關育兒方面的問卷調查,以此來判斷每位家長目前對育兒的重視程度,根據反饋上來的信息有針對性的開展交流,進而提高家長的育兒意識。
(二)合理安排家園互動的時間
部分家長由于工作問題無法出席活動,幼兒園可以選擇將育兒講座安排至周末進行或者制定一份表格供家長選擇參與活動的時間;當遇到節日如植樹節、勞動節等可以組織家長到幼兒園中一起互動,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促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情感,更加直觀的將幼兒園的教育模式以及理念傳達給家長。
(四)充分利用家長不同職業的優勢開展教育活動
上文提到,在家園共育中家長多數時間扮演的是參與者的角色,面對這一問題可以利用家長不同職業的優勢,將家長從教育的參與者轉變為教育的開展者,邀請不同職業的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授課活動中,例如有的家長是醫生,就可以為小朋友們講解一些關于保健方面的知識。如此一來,對于幼兒而言他們可以學習到更多豐富的知識,促進其全面發展;對于幼兒園而言,能夠通過這樣的互動促進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讓家長體驗到不同角色所帶給他的感受,有利于家園共育的順利開展。
結語
盡管目前我國家園共育方面仍有不足,但是大部分幼兒園對于家園共育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較比早年已經有所提升,因此在未來的教育路上,希望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活動的同時能夠積極發揮家長的作用,共同實現幼兒全面發展這項偉大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黎勇,蔡迎旗. 我國幼兒家庭教育支持現狀及其完善建議[J]. 學前教育研究,2018(04):61-63.
[2]孫浩哲. 第十二講 隔輩人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A]. .遼寧省社會科學普及系列叢書5——遼海講壇·第三輯(家教卷)[C].:,2008:8.
[3]李波. 父母參與對子女發展的影響——基于學業成績和非認知能力的視角[J]. 教育與經濟,2018(03):54-64.
作者簡介:高明玥(1999.08.26-),女,漢族,遼寧省大連市人,在校本科生,大二,沈陽師范大學學前與初等教育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陳立鵬(1998.11.19-),男,漢族,遼寧省鐵嶺市人,在校本科生,大三,沈陽師范大學社會學學院社會學專業